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后,"救急难"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项重点目标而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为进一步推动"救急难"工作深入开展,笔者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查阅档案资料、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陕西省铜川市"救急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一、统筹推进"救急难"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建章立制,为"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2014年5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对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河南省禹州市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扎实做好新时代基层民政工作,民政对象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施低保兜底脱贫,确保低保扶贫有效衔接;实施集中供养脱贫,确保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救助制度承担着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保障重大责任。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救急难"的托底作用,2015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300个"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和地区。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救急难"的实现路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积累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省民政厅厅长鲍常勇河南民政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抓好衔接,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成立社会救助精准兜底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对原有低保、特困人员全部到户摸排一遍。加强农村低保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有序衔接。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复核认定工作。二是兜住底线,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进一步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县社会救助保障扶贫工作胜利完成,乐安县民政局紧紧围绕2018年省政府民生工程和《全省民政系统2018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积极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的工作任务,强化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制度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兜底保障脱贫作用,加大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6.
<正>一、四川省遂宁市"救急难"试点的实施概况2014年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被选为"救急难"试点地区,为此遂宁市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遂宁市实现了临时救助制度审批权限下放,1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和街道;最后还不断完善互济性救助,实现"定点帮扶"和"结对帮扶"。"救急难"工作开展后,遂宁市安居区整合了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好灾民;二是要实施城乡低保工程,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要落实五保供养工程,实现应保尽保;四是要实行临时救助工程;五是要推行医疗救助工程;六是要实施教育助学工程;七是要实施住房救助工程;八是要实施司法援助工程;九是要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十是要实施科技扶贫工程.  相似文献   

8.
<正>结合新形势、新职能、新任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围绕"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最悠久的专项行政管理"的民政职能定位,确定了2019年民政工作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以期推进新时代哈尔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贡献。强化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认真抓好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全方位推进民政兜底脱贫。落实《脱贫攻坚三年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21,(3):61-61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聚焦救助政策精细化、救助服务智慧化和群众需求多样化,创新"支出型贫困救助""救急难"等系列新政策,大力推进"精准保障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聚焦救助政策精细化,救助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展。一是创新完善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让"夹心层"家庭"困有所助"。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深入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四川省社会救助实施意见》,创新建立"1+8"城乡特困群众帮扶机制,市、县财政按上年度公共财政1%预算投入资金,不断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全覆盖建立"一门受理"等工作机制,不断织密社会救助"救急难"网络;整合部门、社会各类资源,不断夯实民生民本"可持续"基石,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期,长沙市民政改革注重突出问题导向、民生导向、需求导向,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力争今后三年内全力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社区治理、殡葬管理"五位一体"的民政改革,推动民政事业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首次将"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明确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方针,推动了"救急难"开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扶贫开发形势下,必须做好"救急难",切实发挥好补短板、托底线作用,避免或减少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文章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对"救急难"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剖析推进"救急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民政要着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 解决好民生,落实好民权,维护好民利。 一要着力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 好民生。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着力构建 以城乡低保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住房救助、 医疗救助、助学救助为主体,以就业援助、科 技援助、司法援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各类 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 “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实施、基层落实” 的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管理机 制。一是要推行自然灾害救助工程,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4.
正为切实加强临时救助与精准扶贫的政策衔接,着力发挥临时救助在促进解决"三保障"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贵州省纳雍县创新民政、扶贫、医保三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对因病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返贫。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攻坚的态势、作战的勇气,不折不扣推动兜底保障任务落实落细。一、打一场精准认定"大会战",落实"四衔接",确保"三兜底"。切实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标准、对象、管理有效衔接。今年以来,会同扶贫部门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和"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行动",聚焦未纳入低保、特困  相似文献   

16.
雯慧  姚方 《中国民政》2021,(3):56-57
2020年,河南民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民政担当、展现民政作为。河南省民政厅先后荣获"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省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省份",连续3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900多万民政服务对象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民政事业整体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众多和自身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特殊区情,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全区民政系统立足实际,着力创新、努力争优,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项民政工作有了新进步。在脱贫攻坚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有力。一是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五大衔接。政策衔接上,印发《脱贫攻坚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两类群体双向"互纳"。对象衔接上,开展"社会救助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20,(4):38-39
山西省:"九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山西省民政厅下发通知,进一步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明确要求全省民政部门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是认真摸排特殊困难群众生活情况。进一步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对民政兜底保障对象全面排查。生活困难的第一时间给予救助,有感染或隔离的持续跟踪,无防护措施的积极协调解决,切实做到"应帮尽帮、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日,山东省民政厅召开全省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暨"救急难"试点工作现场会。会议强调,下一步,各地在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继续扩大"救急难"试点范围。36个全国和全省"救急难"试点单位要继续做好试点工作,发挥好对全省"救急难"试点工作的引领作用。各市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党中央根据我国贫困现状,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坚守民生保障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救助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内容之一,捐赠工作作为精准救助工作的补充,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捐赠工作把社会力量引入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对象那里,引入的社会力量如何与政府救助衔接,这是当前捐赠工作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