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晨星 《瞭望》1991,(45)
秋天真是收获的季节。9、10月间,全国各地的出版社相继在京举行新书出版新闻发布会或首发式。本人素与文化出版界交往较少,却也有幸应邀参加了几次这类的会。每次会往往都可得到一本或几本书,读书人自是欢喜,但对那些会却不容易留下什么印象。日前我又参加了一次新书出版座谈会,不仅得到几本好书,而且那会也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这便是10月12日上午在人大会堂举行的《名人书信集》丛书出版座谈会。这会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召集的。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9,(11)
<正>每次外出,我都带着几本《侨园》杂志。或参加会议,或朋友相聚。因为它与我有缘,我愿意与他人分享我与这本杂志的美好回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去大连几家有名的大宾馆,经常看见宾馆大厅里的书架上有《侨园》杂志,也看见有人坐在沙发上看这本杂志。我知道,因为该杂志是辽宁省外宣刊物,所以摆进涉外宾馆理所当然。近日,我到大连仲夏花园酒店参加大连市关工委工作会议,休息时我在大厅里又看到这本我非常熟悉的杂志,我顺手拿起杂志翻看起来……我对这本杂志的内容很感兴趣,尤其杂志每期都介绍华侨朋友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3.
无聊之链     
无聊之链未羊大概是残名印在一本杂志上的缘故,常有素不相识的人赐函于我,或反映情况,或告状,或投稿。我是来者不拒,一一细读,因为它们给我信息,给我知识。一日,忽然收到辽宁海城发出的一封挂号信。。C想,海城我无亲无友,信用挂号寄出,一定是相当重要了。打开...  相似文献   

4.
陈漱渝 《民主》2013,(1):42-46
我没有想到后半生会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为职业;也没有想到我接触的第一部新文学读物,竟会是冰心本人颇为偏爱的《关于女人》,而且这本书成为了一本埋藏在我记忆最底层的书。时间应该是建国初期。我姨妈随姨父调动到唐山开滦煤矿工作,留下了几箱书籍和相册;当时又正值我家由长沙市内迁往郊区。在搬迁过程中,我无意间在姨妈留存的物件中发现了  相似文献   

5.
《民主》2021,(2)
正2017年5月某日,收到寄自河南安阳的书信,来信者是与我素昧平生的张平治先生。他在信中告诉我,多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研读我的诗歌,并正在构思撰写一本评论我的诗歌创作的书。张平治先生年逾八旬,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是一位著述丰富的文艺评论家。他随信寄来了他的很多著作,其中有几本谈美学的书,如《美学趣谈》《美学有什么用》《情诗与审美》等。他在信中告诉我,他曾为台湾诗人席慕蓉写过一本《席慕蓉评传》,深得席慕蓉赞赏。他希望我像席慕蓉一样,也会欣赏他写的书。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7,(12)
正那是1985年隆冬的一个凄冷的日子。我在凛冽的北风中徘徊在县城的新华书店门口。那一天没有太阳,天阴阴的,正如我那时的心情。我终于咬着牙迈进了书店。其实我蓄谋已久,我看好了柜台里的一本书,就是那本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那本书的玻璃柜台正好碎下了一个角,而那个角正好在外面,恰容一只手伸进去。几天前,我在看到那个缺孔的一刹那间已经打定了某种主  相似文献   

7.
我在美国旅行,想买几本自己的书送人,就去了旧金山最大的一间华文书店。老天保佑,书是找到了。但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找到的呢?说来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找遍大半个书店,看到的全是香港作品、台湾作品、世界各地华文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8.
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一些企业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存在着四个误区。 一是观念上存在着“学习型组织等于要我学习”的误区。长期以来,企业职工的学习基本上是以组织安排为主,形成了“要我学习”的旧观念,以至于许多人简单地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要职工学习划等号。实际上,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仅是要每个职工进行学习,或单纯地开几次会,或简单地接受几次培训。学习型组织侧重强调在个人学习基础上的团队  相似文献   

9.
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一年读不上几本书。《瞭望》要我推荐一本好书,真难为了我。最近去澳门,旅途上读完了萧乾同志送我的他的近著《搬家史》(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只用了5800个字写出了他自从1957年后的那一段漫长的苦难历程,一只无枝可栖的小鸟的自白。我读着读着,眼前却竟全是我久已埋在心底里,又经常在半夜里惊醒我的那些憎人的阴影;这如梦  相似文献   

10.
朋友家里虽然简陋一些,窗子前摆放的几盆菊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的朋友喜爱写写画画,交际很广。他屋里有几盆菊花点缀,顿然有了文雅的气氛。我说,老兄,你的屋子除了菊,恐怕没有值钱物了!他矜持一笑,含蓄地说,知我者,老弟也!他送给我一本据说某位官员的诗集,翻阅起来,满纸玑珠,豪情满怀。  相似文献   

11.
谢云 《瞭望》1988,(Z1)
资华筠的《舞蹈和我》,在《人物》杂志连载之初,就吸引了我。文章是从她的童年写起的,我很惊异于她对于近40年前的那许多动人的细节和童稚的心灵,竟能写得如此活灵活现。现在这篇长文,经过补充修改,已经作为一本自传呈现在我们面前。重读一过,仍然觉得那样富于魅力。《舞蹈和我》记录了作者向着艺术高峰攀登的脚印,或深或浅,或轻快或沉重,甚至停滞不前。舞蹈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本珍爱的专题相册,里面镶放着的是我和莫斯科城中五十来座建筑物的合影。这些建筑——或古朴庄重、或现代奇异、或高大巍峨、或普通平常,有的赫然矗立中心闹市,有的安然坐落偏街斜巷,每日它们发出各自的声音、每晚它们闪射自己的色彩。许是一种偏爱,在这种举世闻  相似文献   

13.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14.
正我叫康斯特,大家都喜欢叫我"小康",由于"小康"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我便很喜欢这个亲切的昵称。我来自赞比亚,今年22岁。现在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专业,是一名二年级的本科生。今年是我在中国的第三年,我来沈阳已经经历了第二个寒来暑往了。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大连、鞍山、丹东、本溪、盘锦等很多城市,我喜欢经济发达的北京和上海,也喜欢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但是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辽宁省的这几个城市。这里虽然经济没有北  相似文献   

15.
关于粮食销售体制改革的话题──从“粮本现象”看中国粮食销售体制的改革本刊记者胡俊凯,潘燕从去年底今年初开始,全国不少城市又恢复使用了前几年已经不用了的粮本子或粮票。用不用粮本或粮票,是各地为抓好城市居民的“米袋子”,保证城市居民口粮的有效供给,根据自...  相似文献   

16.
于幼军、黎元江同志合著的三卷本《社会主义五百年》近日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到书后,我通读了一遍,很受启发,很有收获。这部著作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全景式的社会主义史书。这部多卷本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正>高放同志长我5岁,是我敬重的长者。今年,是高放同志九十华诞。最近,高放同志几次同我通电话,在通话中,我感到他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语言流畅,状态很好。高放同志高寿又健康,真是莫大的幸事,也是莫大的喜事!我与高放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交往。多年来,我多次同高放同志一起参加会议,探讨各种问题。这也是我向他学习的好机会。他赠送我的多本著作,我都认真拜读。读这些书,我既注意汲取  相似文献   

18.
写意荔波     
正一走进荔波的当天,我们几乎是最后一拨人。驱车进古镇,落脚在等你客栈。等你客栈的一楼大厅里,在右侧的后角厅上,摆着一张古色古香的茶几。一些早到的诗人,在沙发上,或椅子上,围满了茶桌。他们因几杯热茶,早已彼此熟识,大家正满怀豪情地高谈阔论,说着诗的走向或对文学的见解。一股叫文化的气脉充溢了一楼大厅,店主的几本书籍斜靠在沙发侧面的书架上,也弥漫了文化的味道。说实  相似文献   

19.
宋红 《各界》2011,(10):53-54
千百年来,无论是在政还是在野,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孔子在国人心目中只是一个符号,或升腾云端被神圣化为图腾,或坠落泥沼被妖魔化为朽桩。时至今日,我可以考虑这个问题:影响了我们几千年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的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我的工作室在十二楼,刚好面对台北很漂亮的那条敦化南路,笔直宽阔的绿荫道绵延了几公里。人车寂静的平常夜晚或周六周日,我常常和妻子沿着林荫道慢慢散步到路的尽头,再坐下来喝杯咖啡,谈谈世界又发生了哪些特别的事。这样的散步习惯有十几年了,陪伴我们一年四季不断走着的是一直在长大的儿子,还有那些树。我看到的这个世界却不是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