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多元多维的东南亚是如何实现长和平的?本文从核心问题、既有发展和未来议程三个方面对东南亚研究的文化路径进行初步探讨。东南亚国家的核心关切是大国竞争中的自身安全与发展。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构建服务于中国崛起的地区文化权力和地区认同。既有文献表明,中国的东南亚研究逐步从国别分析和历史考据方法转向区域研究和国际关系理论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然而,高端研究成果仍显不足,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学界的视野,进而导致地方行为体在本地区问题上国际话语权缺失,难以满足中国和东南亚在当今世界政治中强化文化权力、增进地区认同的需求。就学术议程建设而言,东南亚研究的文化路径可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坚持文化多元多维假定,以及多元普遍性的研究导向;第二,与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主流辩论对接,首先尝试寻求中层理论上的突破;第三,进行跨国和跨地区的比较研究,重视地方知识和地方能动性对国际进程和世界秩序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著述巡礼     
《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王晓德著,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1版,全书共60万字。本书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本书是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过去16年间发表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历史研究》等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共40余篇。本书除总序、自序外,正文五编,内容涉及文化观念对美国外交的影响、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美国大众文化扩张与全球“美国化”、威尔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美国与拉美关系史。文章对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务实主义传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新教伦理与英属北美殖民商业精神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系“南开史学家论…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正大国战略:国际战略探究与思考王缉思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国际战略和世界政治的学术思考的结集。全书分为"中国的国际战略""中美之间""远观美国""世界政治评说""治学与读书""学人情怀"六个部分,其中囊括了作者对中国外交及国际战略的总结与前瞻,对中美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解读和判断,对美国内外政策与美国兴衰的评估,对近30年来世界政治走势的剖析。除了这些深入分析国内外大势的战略思考,本书还收集了作者为一些学术著作或学术期刊撰写的序文,以及作者接受国内媒体采访的访谈录,这些篇什反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民族认同的建构,探讨了全球化对它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对之重建的设想。民族认同的建构是民族国家进行文化融合与政治整合的过程,其要点在于民族统一与族裔多元的平衡以及文化与政治的良性互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受到身份相对化、流动化和竞争化的冲击,面临再造自我之使命。以族裔为根基、以民族为归依、以世界为关照的世界民族主义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替代性认同,它既缓解了民族与族裔的矛盾,促进了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协调,同时又呼应了全球化进程。以“柔性地理”、“主权部分让渡”以及“世界主义框架中多元文化主义”为特征的后民族国家将是其主要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5.
《生存之道》清楚地疏理了澳门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勾勒出生存之道的基本轮廓,并以澳门社会400余年多元异质文明的和平共处向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的今天 ,探讨东南亚音乐文化多元共处的原因 ,对于认识世界文化如何在多元共处中交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东南亚音乐文化长期多元共处既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多元性 ,又得益于东南亚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的包容性和宗教戒规的相对宽松 ,使宗教音乐亦能充分发挥艺术的职能。本文还认为东南来文化多元共处对世界文化的发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指出一定的音乐文化在多元共处中立足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善于吸纳其他文化的营养 ;而要弘扬富有包容性的儒家文化的精华 ,就应该将文化活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活动相结合 ,使其在树立民族形象 ,扩大文化交流 ,缓和民族与国家矛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米歇尔·勒萨日著,巴黎经济书籍出版社1981年版,254页)本书是法国出版的《世界行政管理丛书》之一。作者是法国巴黎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比较法学研究所所长、法国著名的研究苏联政治问题的专家。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系统地对苏联行政管理制度进行研究。首先,在引言中,作者介绍了苏联行政管理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的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正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沈宗美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版本书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分为传统君主制政体、军人左右局势的普力夺政体和革命政体,并对这几种政体在进行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克服不同的困难、利用独具的有利条件的情形进行详尽分析。本书提出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强政府理论":要根除第三世界国家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必须建立强大的政府,即有能力制衡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除"序言""新版译后记"外,全书包括"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政治现代化:美国与欧洲之比较"等七章内容,约37万字。  相似文献   

9.
<正>全面探讨伊斯兰移民的融入问题审视伊斯兰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各自的内在发展逻辑及相互间的交锋与冲突管窥文明冲突的根源所在和实现跨文明沟通的可能◆现代背景下多元文明的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文明在现代背景下都经历变迁,传统对现代性的适应并非仅仅存在一种脱胎于西方普遍主义文明的方案和机构模式。伊斯兰与欧洲文明间的差异和冲突,究其根源是对于现代性方案的不同诠释与利用。是跨文明接触交往实践活动中的辩论和竞争。  相似文献   

10.
论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历史性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世纪之交,地缘政治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和多维的现实视角,开始勃现新的理论生机,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战略开始了历史性重组.本文在把握地缘政治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世纪之交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重点研析了地缘政治的新范式和新特征.本文认为,地缘政治战略的全球化、经济化、多元化、交错化与伙伴化,是地缘政治趋向新范式的构筑中显出来的新特征.新世纪地缘政治重组新特征的强化,将为21世纪初世界战略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乌克兰危机是新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国际事件之一,不仅影响着欧亚政治格局的重塑,而且牵动了全球秩序的重构。从长远的影响来说,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对世界事务中关键性问题的重新认知,比如文明冲突、地缘政治、国内与国外事务中的合法性、区域进程与大国关系、和平时期的军事联盟、大国间的缓冲地区乃至国际权力转移进程的长期态势等,足以搅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国际变迁与纷争。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是究竟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欧洲与国际秩序。冷战结束以来,大概仅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9·11事件"等这样的重大事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正>大国关系:中美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王缉思编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本书是王缉思教授领衔撰写的论述中美关系未来前景的政论著作。本书指出,中美两国能否避免对抗,实现稳定的合作与发展,不取决于两国的外交和相互认知,而在于中美各自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本书认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融合内政、外交和第三方力量等诸多因素,全方位地开展工作。本书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思路,对于加深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和思考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王平 《欧洲研究》2012,(4):47-58,6
在跨国投资中,投资接受国的政治因素对项目成败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接受国的政治因素细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媒体和民众三个层面,以瑞典中国商贸城和龙门项目为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在欧盟投资中受到的政治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欧盟各国政府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但由于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自身特点无法给当地带来显著的就业机会和科技增长,反而因为施工安全、劳工权益和移民倾向等问题在当地媒体和民众中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在欧盟多维政治因素影响下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文化维度:理念、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进通讯科技为先决条件、以西方文明的扩张为原初推动力的"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在这一场"同质化"的运动中,文化作为个人和集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确认自身身份的媒介,其标志"独特性"的功用被持有各种利益诉求的人群充分拓展,并向美国主导的西方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日益严重的文化竞争与文明冲突威胁着世界安全。本文基于欧盟文化战略文件《全球化世界中的欧盟文化行动议程》,对欧盟对外关系的文化方面进行了政策分析。文章考察了欧盟对外文化政策设计的各个环节,如运用"文化多样性"、"文化间对话"和"文化与发展"等理念,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对外文化政策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应的政策工具。文章认为,欧盟力图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扩大其影响力,以期达到"全球安全",但是,只有通过文化对话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团结"。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它的主要概念范畴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在国际层面又是如何体现的?以此为对象的研究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经典作品的分析,提出在国际/世界层面,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经济基础就是国际分工及其社会表现,即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生产关系就是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种关系在政治上体现为国家间的权力关系。国际上层建筑就是以国际权力关系为后盾建立的国际政治与法律制度,全球/国际治理是其重要表现。国际层面的意识形态表现为主流的哲学理论与政治理论,以及反映国际社会主导力量意志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存在抵制这一主流与反霸权的哲学、政治理论以及文学。文章还通过相关文本分析展现了国际意识形态是如何顺应各个时代的需要,反映不同时代各种世界政治力量利益诉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等因素,新加坡政府在处理种族、宗教问题上十分注重和谐,而全球化的进程对新加坡维持宗教和谐局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宗教如何与时代紧密结合,把握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考察了新加坡宗教自身如何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总结新加坡政府、宗教团体、社会三个层面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宗教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研究》2021,(2):33-73
本文从主体、观念、结构与周期的视角,来观察当代俄罗斯的外交现象。外交主体及观念视角的讨论,深入分析了俄罗斯外交角色的复杂含义,旨在探讨西方叙事模式、单线时间观念、以"民主-专制"简单化地将世界一分为二等标准的局限,从而展现俄罗斯外交主体的独特身份。结构角度的研究阐释了俄罗斯在世界文明、国际体系中的成长、发展过程,包括其文明结构的内在属性与外部特征,以及在大国多边关系中的地位、动态性结构功能等。周期性视角下的研究则通过"短-中-长时段"分析,追寻俄罗斯对外关系中反复出现的逻辑特征。本文把对俄罗斯外交的研究置于全球转型,尤其是俄罗斯与其他国家间的互动过程中进行。力求基于事实与理论的分析,通过反思,为这一领域的学术范畴与理论工具的构建与运用,提供若干建设性的参照与铺垫。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治是美国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美国学界关于美国政治的研究汗牛充栋。根据对美国政治性质的不同界定,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形成了地区主义、阶级冲突、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和共识主义等五个主流研究范式。同时,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也受到了社会方法论发展的深刻影响。在历史上,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分别受到了德国国家学派、行为主义革命、理性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革命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美国政治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纪疫情和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影响国家间力量对比、竞争优势转化乃至国际秩序调整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历史性转型和变革性调整成为国际战略格局新态势。乌克兰危机和美国对华实行“竞争、冲突与合作”战略,使大国对抗重回世界政治。国际格局演变使亚太开始具有区域冲突的现实性,地区安全形势面临新一轮变局。这既对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带来重大挑战,也为中国引领世界繁荣稳定提供了机遇。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向,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和秩序构建,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孟加拉国自1971年独立以来奉行“平衡外交”策略。孟加拉国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被称为“外交政策的总设计师”,他推崇的“友及四方,不存恶意”外交理念和把孟加拉国打造成“东方瑞士”的外交定位对该国后来的外交政策制定产生深远影响。独立50余年来,孟实现了改善与印度关系,推动与巴基斯坦关系正常化,加强与伊斯兰国家间联系,积极加入国际和地区组织和合作机制,并深化与中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大国间关系。孟加拉国之所以制定多元平衡外交战略,主要基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区域安全三大需求。未来,孟加拉国将继续与印度保持紧密联系,与中国持续加强合作,并强化与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间关系,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