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正>一、新加坡社会治理概况(一)建设一视同仁的多种族包容社会新加坡很小,建国总理李光耀曾经说,一个小岛想成为一个国家是政治上的笑话。但是,这么多年来,新加坡的社会治理已举世闻名。新加坡建国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种族和谐问题,相比于中国56个民族,新加坡只有三大种族。但是不同于中国少数民族基本上是住在一个地方,新加坡的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每天都在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居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在建国初期语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国家,人们对它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津津乐道。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意识形态的观念理性而务实,并在此基础上以共同价值观建设国家,引领社会,稳定人心。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道德价值观,为此新加坡政府注重统一国民思想,共同致力于发展。他们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每当国庆、元旦、华人春节等重大节日,都反复重申国家意识这一立国之本。1991年,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此后,学校、文化团…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社团林立,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研究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也是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一个缩影。 本文利用现有资料,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出发,对19世纪以来,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的形成、发展变化、社团类型、功能作用及今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考察,说明新加坡的华侨华人社团组织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经济意识非常浓厚的团体,它同华侨华人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华人社团既有浓厚的中华文华的烙印,又有鲜明新加坡化的色彩,它们是参加新加坡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1819年是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将此开埠为自由贸易港。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鼓励各方移民迁入新加坡,这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劳工移民。独立建国之前的新加坡,华侨国家认同的偏好更加倾向于中国而非新加坡,移民以“侨居”心态居于此。20世纪50年代是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期,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激烈变化,动摇了新加坡华人认同的根基,产生了转向的迹象。李光耀带领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树立一个健全的国家意识,使全体国民都认同于新加坡,国民以作为新加坡人为荣,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的民族关系调控无疑是新加坡取得的成功经验之一,其成功得益于政府的动态治理。以双语政策为例研究了新加坡民族关系调控中的动态治理,从中了解新加坡政治领导人的价值观和执政经验,为多民族国家调控民族关系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符聪 《今日海南》2010,(10):24-25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资源缺乏,但能够成为一个科技发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裕的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 Yang Polytechnic,简称NYP)作为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之一,主要承担培养专科层次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国土面积71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新加坡是亚洲的发达国家,截至2015年3月,人均GDP为69050新元(折合人民币31万左右),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世界上最安全国家"之一。新加坡很安全,但也存在与毒品相关的问题。毒品问题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到国家的治理,那么新加坡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要理解李光耀如何塑造新加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关于李先生的书《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就让我们看看李光耀通过哪些方法治理了新加坡,以及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百年后可能消亡全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当记者问李光耀,您觉得新加坡一百年以后能发展成怎样?李光耀并未如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其中华人占70%以上,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斯里兰卡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历史上,新加坡沦为殖民地达140年之久,1959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布自治,1962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965年正式独立。新加坡国小民寡,资源贫乏,曾有人断言“独立的新加坡是没有前途的”。但多年来,新加坡不仅经济增长迅速,迈入现代化国家之列,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斐然,社会和谐状态令世人瞩目。新加坡在构建社会和谐状态方面,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  相似文献   

11.
闻乐 《文明大观》2001,(9):25-25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的道德教育,并采取措施着力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组成的城市国家,其中华人约占77%。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培养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明确提出全民的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公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并努力把这一价值观变成民众的自觉行  相似文献   

12.
刘蓉 《新东方》2006,(4):49-52
这里讲的东亚主要是较早发生政治转型,走上民主化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新加坡、日本两国政党制度的比较新加坡虽然是小国,但作为亚洲甚至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其政治发展的模式对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和影响却不小。新加坡作为最富裕的非石油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GNP已经超过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但在政治上走着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使一些西方学者感到大惑不解。他们有的认为新加坡“没有民主体制”,有的把新加坡视为“亚洲式民主”,认为其主要特点是“一个垄…  相似文献   

13.
二战前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曾一度蓬勃发展,但二战后尤其在1965年新加坡建国后华文教育却逐渐走向阶段性衰落。为什么在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奉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中华人的母语教育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将从新加坡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国内状况这两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蔡葩 《新东方》2009,(8):22-24
近代新加坡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入20世纪以后,新加坡华人华侨大量接受了来自中国内地和沿海地区文化的影响。清末民初,新加坡就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东南亚活动的中心之一。当时的孙中山多次到新加坡活动,并于1906年2月亲自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陆续入会的新加坡华人达400多人,  相似文献   

15.
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重新调整和组合。有人推测,东亚将来可能形成一个华人经济圈。 在当代经济的现实中.世界华人的经济表现突出,是公认的特点,尤其是亚太区的华人经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陷入经济停滞或衰退的景况时,尚能一枝独秀,持续增长,引人注目。 龙子龙孙遍天下 华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散布范围也最广,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他们的足迹。中国大陆有11亿3千多万、台湾2,020万、香港558万、新加坡210万;东南亚华裔总人数是2,306万,占  相似文献   

16.
正据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网站消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为保存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并鉴于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完整的从开埠至今,以新加坡华人为主线的历史著作,遂决定出版《新加坡华人通史》(A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in Singapore)专著,作为宗乡总会成立30周年暨新加坡建国50年的献礼。《新加坡华人通史》记录了新加坡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沈峰 《政策瞭望》2014,(10):51-53
2014年8月2日至8月22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省公务员局组织的省级机关处级公务员“社会治理与创新”培训班,期间赴新加坡进行培训考察.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聆听高校教授、独立学者、前国会议员的授课讲座;分享基层领袖、社区工作者、人民党党员的亲身体验;考察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社区邻里、慈善组织、乐龄中心,以及菜场食阁、小贩中心、民众俱乐部,对新加坡的政府公共管理特色、社会管理模式、民众文化生活和自然环境等都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新加坡的社会治理理念感触很深,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18.
杨亚红  彭慧 《八桂侨刊》2017,(4):63-69,52
新加坡华文书屋是其华语文化的风向标,从上世纪初开始至今,大致经历了兴盛、衰落、转型的几个阶段。这背后,反映了新加坡政府与草根间的文化权力争夺,亦体现了时代对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的考验与筛选。  相似文献   

19.
1991年8月10日至12日,为期3天的世界华商大会在新加坡文化大酒店举行,时值新加坡欢庆国庆26周年之际。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东道国新加坡,还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澳洲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30个国家与地区的华人企业家、教授与专业人士600多人。为世界各地华人企业家的首次大聚会。会议围绕着经济和文化、社会两  相似文献   

20.
岛国风情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有641平方公里,人口299万,“除了阳光和空气”,从粮食、蔬菜、淡水,包括填海造地的沙石,以及一切工业原料,都依靠进口,依赖国外资源和市场的岛国。然而,经过30年的发展,新加坡已实现了经济的跳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据1995年统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8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848美元,进出口贸易额2438亿美元,国民储蓄达到429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新加坡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和治国之道,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