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和从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生产环境逐步变化、用人要求在不断调整、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慢就业”等问题。文章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分析了高职学生“慢就业”现象下的心理隐忧,提出应通过学校指导、以赛促教、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来构建解决高职学生“慢就业”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阔 《人民论坛》2023,(20):86-89
年轻人“上香”现象反映了部分年轻人在面对现代社会不确定性与焦虑压力时,选择某种自我调节方式以寻求心理慰藉与平衡,展现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新解读与运用。为此,应关注年轻人在心理、社交、文化等方面的多重需求,通过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创造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环境等方式,将思想引领和政策举措有效结合,实现社会赋能与个体成长的协同发展,推动年轻人健康成长,为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受贿者实施受贿犯罪的心理动因,得出受贿犯罪发现和查处概率低、受贿实际成本不高、受贿可能收益高这三点是受贿犯罪存在的根本原因,并根据这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丁克”现象在我国产生以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源进行分析,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婚姻观,理智地看待和理性地选择“丁克”行为。  相似文献   

5.
当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中学生离家离校出走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多数中学生出走,一般都是不辞而别,去向不明,其中有的长期不归,生死未卜。这不仅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和不安定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当前中学生出走的心理做认真分析,以便“对症下药”。一般来说,中学生出走心理的萌生,既有其主观因素,又有其客观因素,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当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相似文献   

6.
公众关注某种舆论并愿意"搭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舆情爆点能够引发其心灵共振,从而形成"共情"的社会心理联结。知情权落地与权力行驶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是"舆论搭车"发生的一个常见诱因;一些媒体传播引导和个别官方渠道舆论应对存在理念、方法的缺失和不当之处,也使知情权与权威力量的冲突时有呈现。对此,我们要转变治理理念,积极探寻破解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唐钧 《时事报告》2010,(2):73-75
最近一个时期,媒体上出现了一股“二代”热,常见的有“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还有“贫二代”(“穷二代”),等等。公众和专家学者,都对此议论颇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贴标签”的做法,会导致受众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最后走向事实上的歧视。  相似文献   

8.
目前家庭对教育投资的比重在逐步地增加,家长也开始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有利平台,不断去挖掘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然而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因没有科学的理论方法做指导,普遍存在着“破坏性教育”的现象。这种“破坏性教育”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的弊端。有效地利用好家庭教育这内在的宝贵资源,避免“破坏性教育”的发生,是家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实证研究,对“破坏性教育”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9年第7期《社会观察》刊登董峥的文章,“卡奴”现象究其本身而言,主要是持卡人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不健康的消费文化所造成的。量人为出是中国传统朴素的消费观念,但信用经济的到来对这个观念形成强烈冲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上的攀比效应促使年轻人开始过度消费自己的信用,通过信用卡提前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东西,但这种消费并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最终就会出现债务缠身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干部队伍中“被动从政”现象剖析及对策彭培炳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加快,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机制的大转换,为有胆有识的"弄潮儿"施展才智,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不少有识...  相似文献   

11.
银川市金凤区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双企帮·村光彩工程”活动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大格局中。3年来,企业帮扶投资400多万元为良田镇援建5所高标准村办公室,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兴村等多种方式,积极参参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2.
方丽芳 《就业与保障》2023,(12):103-105
近年来,本科和高职毕业生都出现了“慢就业”现象。基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章从心理资本的视域出发,通过文献搜集、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等,对高职学生中的相关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在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中,“希望”和“乐观”水平较高,但“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水平较低。基于此,本研究从个体、家庭、学校及社会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管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企业改革中,职工群众容易产生一种“相悖心理”,这是一种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认识和态度。如有的职工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承担改革的风险等,因此,这种“相悖心理”既起着障碍改革的消极作用,但也反映职工群众要求改革、呼唤改革。我们应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群众拥护和投身改革方面的“正效应”因素逐步强化,怀疑改革方面的“负效应”因素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14.
黄兰香 《湖湘论坛》2006,19(2):47-48
"小金库"严重地扰乱了社会主义分配秩序,成为滋生腐败、违法犯罪的温床,严重地侵蚀着党和政府的肌体.必须采取制度的、思想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以求杜绝"小金库"行为.  相似文献   

15.
基层"陪会"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刹住这种不良风气,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做好表率,主动拒绝参加那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陪会"邀请;同时,基层干部也应摆正心态,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陪会"之风终止。  相似文献   

16.
信息传播是影响学生突发事件处置进程的关键变量,受众传播期待的满足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有重要影响。同情、责任、逆反、归咎、好奇和从众等心理需要引发了受众的传播期待。把握和改变受众的态度,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和提高传播的信度与效度是满足受众传播期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拉关系”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概念,也是中国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这一社会现象的负面效应,人们往往将“拉关系”等同于“走后门”,并使得不少人对这一现象深恶痛绝。而那些参与“拉关系”的人,也往往从道德品质方面受到各种贬斥。然而,深恶痛绝也好,深受指斥也罢,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又常常乐此不疲,在对这一行为进行贬斥的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卷入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由不得你不拉关系。在此为了表述的方便,姑且把所有建立、发展、维持和利用关系的活动都称为拉关系,精确来说,应该称为关系运作。其范围相当广泛。关系之…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0月,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应昌期先生来到家乡宁波市,参加宁波市举行的“应氏家族捐资兴学、创办实业四项工程全面落成”庆典活动。 从1988年起,以应先生为首的应氏家族和应氏集团,捐、投资7140万美元和200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兴建、重建了倡碁幼儿园、中城小学、慈湖中学,  相似文献   

19.
有位年轻的姑娘,喜好洁净已经到了成癖的地步,她不仅每天必须反复不断地洗脸洗手,甚至连上班时为避免在公共汽车与他人接触而弄脏自己,每天竟花费三个小时时间走路上下班(她不会骑车)。回家后,她更是要反复地把家里的地板、桌椅、日常用品擦得干干净净才罢休,屋内哪怕有一点不洁之处都会让她心里十分地不舒服。这位姑娘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叫做“洁癖”的心理病症,它属于强迫症的范畴。洁癖者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洁净要求,几乎到了挑剔的程度。他们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清洁工作,否则内心就感到烦躁空虚,以至最后这种清洁工作成了其生活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社会丑恶现象在我国屡禁不止的原因有腐朽思想的侵蚀性、潜移默化的蔓延性、传播途径的隐蔽性、难以自控的劣根性几个方面。在遏制、清除社会丑恶现象方面,从宏观上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安政法机关持之以恒,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强大斗争阵容;在具体运作中要抓好“打”、“察”、“抨”、“导”、“整”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