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中共中央党校贾华强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解决突出的矛盾问题。其中,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蕊 《新长征》2007,(1):17-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来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4.
冯绍欣 《奋斗》2005,(12):37-3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途径,全面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已成为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无论是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人际和谐为主的儒家思想,都从不同的侧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现实任务、实践要求的新认识,形成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通过对这一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可以总结四个方面的特征和基本经验,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两者的有机结合,以务实的态度推动经济体制渐进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配合,以及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申林 《世纪桥》2007,(11):56-57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和保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问: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公布研究报告认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全国政协日前举行专题协商会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此前,也有不少人认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3,(6):10-10
孙久文在《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3期撰文指出,2012--2013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转换时期。东部沿海结构调整正当时。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三大增长极,以外向型经济为引擎,拉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部地区总量增长,出口起伏。东北地区投资高速增长,外贸遇寒冬。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最稳定。西南地区出口高速增长对外开放潜力巨大。区域差距缩小,“重心”仍在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经历了从提出"社会更加和谐"问题,到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历史转变.探索历时4年,历经4次中央全会,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探索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未来5到1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五大突出矛盾。一、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丰富的煤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质量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未来十多年不可能根本改变;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还将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以目前的消耗水平,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的。二、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现。投资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还没有明确地把政府职能界定清楚。财政税收体制不大规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达到了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 1.综合因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主要是我国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党和国家拥有了驾驭发展的基本经验,有了更加远大的发展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基本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和谐发展[1].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一种关系。社会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的发展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及其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深化的结果是人的需求得到不断地满足,利益得到不断地实现,能力得到不断地开发,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得到改善,最终在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不断地化解和消融各种矛盾和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开拓了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建设的新境界,而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则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研究并把握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其发展规律,阐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  相似文献   

20.
1.经济增长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8%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更趋冷静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