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工潮”现象始于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后规模急剧扩大。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的民工约为5000万至6000万人,他们主要来自人多地广、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民工潮”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由农村内外部诸多因素促成。(1)我国是世界上人地关系最紧张,农业劳动集约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村经济不发达,农业发育不健全,耕地不足,劳动力富裕,就业不充分,造成了大量过剩劳动力,为“民工潮”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基础。据估计,我国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在1.2亿左右,到本世纪末将扩增为1.4亿左右。(2)农业投资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2,(1):32-33
第一,家庭经营规模过小。剩余劳动力过多。我国有耕地面积为19.5亿亩。被2.4亿农户耕种,户均耕地只有8亩多一点,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达3.5亿人之多,人均耕地不足6亩,与国外家庭农场相比相差甚远。由于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出现许多“零值劳动力”,过剩劳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逐渐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我省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城镇居民收入出现差距,随着发展水平差异的扩大而迅速加大。主要表现在:1、地区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从地域上看,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与最低的省份,收入水平之比由1978年的1刀2:1扩大到1996年的2.991,同期收N的绝对差额由1978年的520元上升到4380元;再从我省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生活费…  相似文献   

4.
前线文库     
《前线》1998,(11)
专家分析认为水灾不会引发大规模民工潮今夏我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分别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灾,受洪水影响的受灾人数多达223亿。据此,有人担心灾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将会导致大规模的民工潮。但是有关专家认为,今年突发的大规模洪水灾害对受灾地区劳动力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19年来,除少数几个年份外,中国的东西部发展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特别是从1992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更是呈加速度扩大。对于这种扩大趋势,我们应当有这样几个判断:(1)差距扩大是一种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是什么坏事;(2)差距扩大不是马太效应式扩大,而是非马太效应式扩大,不是两极分化式扩大,而是先富后富式扩大,不是东部牺牲西部式扩大,而是东部快于西部式扩大;(3)东西差距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东富西贫的经济格局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4)东西差距过大会带来一系列矛盾与问题,西部的长期落后会…  相似文献   

6.
高占国 《奋斗》2006,(9):14-15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劳务收入达到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向省外转移102万人,向境外转移1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遵义县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之和)达到或超过亿元的乡镇,由1995年的13个增加到1996年的20个,增长53.85%。20个亿元乡镇的共同特点是:产业结构有较大的调整,农村经济是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据调查,1996年底20个亿元乡镇拥有农村劳动力47.85万人,实有耕地面积5.17万公顷,分别占全县农村劳动力和耕地面积的69.5%和62%,但其所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7.06%,达43.06亿元,比1995年增加1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实际增长32.32%。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第一、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8.
将中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置于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背景下,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力的城乡流动格局及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相关关系.改革开放前三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本质上是经济不景气阶段政府借助农村来缓解城市失业压力.从80年代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到90年代初出现“民工潮”和“三农问题”愈演愈烈,内含着既得利益集团主导下的涉农政策方向转变.新世纪初“三农新政”和新农村建设战略,吸纳了大量过剩资金和劳动力,是中国能迅速走出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所引致的全球经济萧条的重要的未雨绸缪之策.综上,农村因作为中国的资本和劳动力“蓄水池”而具有“无风险资产”的特征,对于维护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国家战略应继续强化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9.
新邵县在规范红白喜事管理前.全县农村办红白喜事单场最高消费达10余万元。最低的也有8000余元,全县平均每年操办红白喜事9000余起,开支高达l-3亿元,相当于全县一年财政收入的2/3。去年7月以来,我们从加强红白喜事管理入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0.
竺光 《奋斗》2007,(2):48-4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以上,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据农业部调查监测,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已达1.149亿。比上年增加670万人。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在400万左右,年增长速度为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浪潮和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已成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恩仲  朴曙光 《新长征》2006,(12):48-49
2000年我省收入最高的长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68元,收入最低的为四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31.16元。最高与最低绝对差距为1736.84元。2004年收入最高的延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08.79元,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8,(3):55-56
陈国军、殷耀在2008年第2期的《晾望》上撰文指出:收入差距日渐扩大的痼疾,虽被紧锣密鼓出台的民生政策不断校正,但转型期急剧变动的社会结构及尚存欠缺的调节机制,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呈“全范围、多层次”扩大之势。分配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2005年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水平的4.88倍。普通职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劳动报酬不仅过低,而且增长慢。过大的收入差距,甚至使“平均工资”指标难以反映普通职工真实的收入增长状况。2002年至2004年的三年中,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人数占81.8%。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出,目前的城乡差距已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3.
张兴国  郭津冶 《奋斗》2005,(1):32-33
城乡统筹发展刚刚破题。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快解决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及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等方面问题。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下,急需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与突破口。而龙头企业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载体功能。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把干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统一纳入到大市场.成为构建城乡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一、我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现状1、机构网点遍及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我省农村信用社形成了遍及县、乡、村三级经营的立体网络,有独立核算的营业机构3475个,非独立核算的分社和储蓄所3315个,信用代办站29412个,县、市级信用联社111个,联社直属营业部116个,全系统正式员工达31220人。资金组织工作蓬勃发展:截止1997年5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414亿元,比1984年增长21.7倍,其中储蓄存款达到386亿元,比1984年增长29.2倍,存款占全省各金融机构总额的28.7%,是全省唯一的存差金融机构,成为支持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支持农村…  相似文献   

15.
大显集团的前身大连显像管厂始建于1986年,是我国较早的黑白显像管、电子枪及零部件的定点生产企业。1992年,由于黑白显像管市场萎缩,大显利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而欠贷款却有1.2亿元。1999年,火显集团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6亿元,销售收入42.2亿元,利润2.05亿元,出口创汇2.3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3%、60%、47%和67%。  相似文献   

16.
一、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主要在于农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4.5亿劳动力,分布于农村第一产业的有3.27亿人,占73.2%,第二产业的5906万人,占13.2%,第三产业的6058万人,占13.6%,就业结构仍很落后,离10%以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现代水平相距甚远。改革开放以来,有大约8000万人外出寻找出路,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主要是由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不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少的地区流向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以从事建筑、制造和饮食服务业为主。但是,根据测算,我国目前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1.5亿人,占…  相似文献   

17.
随州市曾都区是农业大区,“三农”工作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因势利导,狠抓落实,努力做好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巨大。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22:1,绝对额相差7328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上至少相差10年以上,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购买了不到1/3的消费品。就我区而言,2005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7:1,收入增幅分别为9.7%和6.6%;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为2.43:1,支出增幅分别为19.5%和10.1%,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很大并且有继续扩大之势。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亦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变动不协调,城市化进程迟缓,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城乡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此做出分析,提出构建城乡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亦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变动不协调,城市化进程迟缓,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城乡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此做出分析,提出构建城乡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收入差距状况及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数万户居民的抽样调查,1989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前10%)与最低收入户(后10%)的收入之比为3.399倍,1990、1991年则分别缩小为3.277倍、3.021倍,1994年则扩大为3.8323倍。1994年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3。1995年有所缩小,为0.28。 今后2—3年内(1996—1998),估计城镇居民的分配基尼系数将趋于稳定或缩小。农村将趋于稳定,但有扩大的可能。 1994年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有几个特殊因素:一是1994年汇率并轨,导致外贸部门与非外贸部门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达11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到位的退税450亿元,1994年重新分配的利益达1550亿元人民币。二是一些调价政策的出台,也导致了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这两个因素相加,估计至少有2000亿元的收入被重新分配。在这个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收入差距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