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蒋正治  贾三强 《求索》2013,(7):134-136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罗泽南,以儒生领兵,对湘军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余事为诗,留下了近两百首诗歌,集中反映了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孝亲忠君、恋土爱国的道德情操;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情怀的儒家文化精神。解析罗泽南诗歌的儒家文化精神,对于理解其文学思想,探寻其心路历程,把握其文学创作的内容、特色、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罗泽南甚至晚晴湘军诗人集团其他士人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探索湘军成功的原因进而发掘近代湖南人精神和湘学精神,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湘军淮军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军淮军异同论●王继平湘军与淮军均为晚清最重要的军事集团,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湘军与淮军之间存在的继承与渊源关系,是史学界认同的不争事实。罗尔纲先生的《湘军新志》和王尔敏先生的《淮军志》对此均有精辟之论,《淮军志》还对湘...  相似文献   

3.
试论曾国藩对湘军后勤保障的建设龙方成军队的后勤保障,是军队得以生存,得以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即是对其重要性的最好描述。作为湘军首领的曾国藩当然不会忽视这一点。他对湘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不仅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在实...  相似文献   

4.
张昭军 《求索》2007,(11):199-203
程朱理学与湘军集团关系密切。湘军核心成员多有理学背景,以理学经世为特色。在治军方面,募兵、训练、战略战术等都带有理学烙印。在文治方面,以理学为本,通过推行礼教、兴教劝学、刊刻书籍,从文化上强化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湘军集团的“文治”、“武功”,既是理学经世思想的具体表现,又共同体现了咸同时期程朱理学守道救时、经世致用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赵维玺 《求索》2008,(9):217-220
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势力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之后,面对社会文化凋敝的惨状,为了重塑甘宁青地区的社会文化秩序,采取了一系列修复和重建的举措。其经略和治理西北的思想和理路,是采用文武并治的手法,大力修复和重构业已断裂的社会文化,恢复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甘宁青社会的影响。这种经略思想的实践,对于战后甘宁青地区的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湘军对其文治武功的极力渲染和褒扬,也在客观上加强了湘军势力在西北社会的影响,并由此奠定了其掌控西北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蒋立文  赫坚 《长白学刊》2009,(2):135-138
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曾国藩创建了中国第一支私属武装——湘军,并用其全新的制度取代了八旗、绿营制度,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代替了兵权执于兵部的世兵制度。军队与国家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中国军阀的本源,实发端于湘军,而湘军的缔造者曾国藩也正是中国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7.
台湾建省是台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人们自然地将它同刘铭传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刘铭传作为首任台湾巡抚,对台湾建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台湾原隶属福建省,当时身为闽浙总督的杨昌浚在建省过程中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对台湾建省前后的形势有更全面的了解。一杨昌浚,字石泉,湖南湘乡人。咸丰二年(1852年)由附生随道员罗泽南练乡勇于长沙。  相似文献   

8.
刘铁铭 《求索》2011,(9):238-240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主帅,其军事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自始至终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才使一大批仁人志士凝聚在他的周围,这是曾国藩取胜的法宝。曾国藩组建湘军,以忠诚倡天下,用“忠义血性”改变世道人心,这就使他的湘军与日益没落的国家正规军队有了本质的区别。曾国藩以“诚”治军,用曾氏“经济学”取代旧理学成为湘军的思想体系,以“诚”待人,以“诚”召人,以“诚”育人。因为曾国藩的军事德育思想以德为本,把修身提到了最高的位置,所以他的军事德育有其鲜明的特点。他认为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所以他把军队变成了陶冶人才的基地。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训军情理并茂。他为帅以身作则,带兵平易廉洁。他事行霹雳手段,爱民赏罚严明。  相似文献   

9.
刘铁铭 《湖湘论坛》2006,19(3):35-38
"湘运之兴,从湘军起".是讲湘军对湘运的影响.从湘军崛起后的一百年,湘乡历史发展经历了初盛、再盛和新盛三个历史阶段,涌现了三代人才群.  相似文献   

10.
夏玉兰 《群众》2011,(2):40-42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南宋诗人陆游曾用诗歌赞美潇湘美景、湖湘文化。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湖南传媒文化破冰提速,“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等等一鸣惊人,异军突起,蜚声业界:湖南卫视以“快乐中国”叫响华夏大地,收视率排名居全国所有卫星频道的第2位,  相似文献   

11.
丁芮 《青年论坛》2014,(2):140-144
湘军是近代新出现的军队控制形式,它以募兵制度替代了世袭制的绿营兵制,促进了传统中国控制方式的大变革.湘军作为新的社会控制手段稳定了清政府的统治,同时,湘军的兴起也引发了清政府的兵制变革,弱化了皇权对军队和地方的绝对权威,扩张了绅权,分解了中央集权,致使清末督抚专政,最终导致了民国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赵维玺 《求索》2014,(6):165-169
西北回民起义结束后,作为镇压回民起义主力的湘军及地方军事力量逐渐暴露其弱点。加之战后甘肃经济极为困难,财政支绌已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督抚对于回民起义战后的甘肃兵制进行了变革,其核心思想即为精兵简政,恢复甘肃制兵,消除勇营制度的弊端,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力量。  相似文献   

13.
刘铁铭 《湖湘论坛》2009,22(1):58-60
湘乡是湘军将领之乡。湘乡将领的儒将才识、家族传风、血性精神,是他们突出的人文特色。这些特色既体现了明显的地方性格,又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美最时洋行”是德国在华最大的洋行之一.早在清朝晚期.它就已涉足中国了。该行曾为清朝政府和当时的淮军、湘军购买过大量军火。买卖军火是各洋行最赚钱的业务.所得佣金可达成交额的百分之十或百分之十五.而一门克虏伯重型大炮的价格就可达60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15.
宗承灏 《人民论坛》2012,(10):78-80
·奏折·湘军·私天下晚清湘军是如何崛起的?曾国藩起了什么作用?为何他在写奏折的时候,都要再抄写一份寄给湖南的故交旧友?本期读史,通过破译曾国藩的权力密码,为您解读晚清官场的"政缘效应"与"地缘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曾有过几种不同类型的军队,即:清政府掌握的正规军--八旗、绿营以及清末编练的新军;清地主官僚创办的勇营--湘军、淮军;太平天国等农民政权建立的太平军等;北洋军阀政府和地方军阀集团控制的军队.清八旗、绿营、新军以及湘军、淮军,都是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杨文 《前进》2023,(1):14-15
<正>本刊讯(记者杨文) 12月29日,山西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徐启方同志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蓝佛安同志任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同志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金湘军同志任山西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蓝佛安主持会议并讲话,金湘军讲话。蓝佛安在讲话中表示,这次党中央对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山西干部的充分肯定。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  相似文献   

18.
刘锦棠与左宗棠之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棠与左宗棠的关系大部分时间是融洽的 ,虽然中间有一年多时间发生过矛盾。这种融洽与刘锦棠及其“老湘军”的素质密切相关 ,因为左宗棠需要他及其“老湘军”;可矛盾 ,却由左宗棠对刘锦棠所有要求加以“裁抑”导致。在中俄关系紧张之际 ,刘锦棠放弃与左宗棠之间的矛盾 ,合力进攻伊犁 ,更表现出了他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9.
南台湾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台湾政治光谱“北蓝南绿”的格局下,南台湾是所谓的“绿营大票仓”,是民进党执政县市最集中的地方。这一格局制约了南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发展,形成南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不够密切,文化交流不够频繁,人员往来不够庞大的局面,进而阻碍了南台湾区域优势的发挥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南台湾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桃李满天下的曾国藩 曾国藩本人虽不善带兵打仗(曾亲率大军上阵,结果全军覆没,几乎跳江自尽),但他那帮连皇帝圣旨都敢不遵的湘军悍将只要收到他的书信,就立马变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