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浦源村位于周宁县中部,距县城仅5公里,两南崇山峻岭,东北平原并临东洋溪。2007年,浦源村获得了“福建省最美的乡村”、“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历史文化名村必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浦源村的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是独特的护鱼文化、船刷宗祠和孝子坊.  相似文献   

2.
<正>梓口坊村地处明溪县沙溪乡,近年来,如何让这个客家文化和侨乡文化交融的村庄实现振兴发展,成为乡人大和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2010年,梓口坊村按照县里"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围绕"侨"字做文章,规划建设欧陆风情金井小区,以彰显海西新侨村特色。为满足小区建设,梓口坊村需征地拆迁230亩,并建设配  相似文献   

3.
《协商论坛》2013,(6):34
新农村书屋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面向农村、面向最基层的文化工程,且多数位居村委会、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中心等群众集聚地,为农民借阅图书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新农村书屋目前处于十分尴尬的境  相似文献   

4.
沙洋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村级文化科技活动中心创建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基层文化发展、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使全县50%以上村的农民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阵地,有力推动了我县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周松  王旺生  王春潮  林伟 《人民政坛》2014,(2):F0003-F0003
<正>2013年11月22日,福建(漳州)美丽乡村博览会现场观摩会在长泰县陈巷镇后坊村举行,300多名参会人员领略了后坊村古树、古桥、古屠、古庙、古琴"五古丰登"的独特魅力。后坊村地处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群山环抱,溪流绕村,梯田成片,花果飘香,人称"世外桃源"。2013年年初,后坊村被纳入漳州市首批13个富美乡村示范建设竞赛村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乡村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建设富美乡村,成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一年来,旅游区的人大代表小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6次对后坊富美乡村连设进行视察,了解建设进度和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建言献策。镇人大代表郑宝安在视察中针对后坊丰富的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向旅游区管委会建议"要修旧如旧,保护和挖掘具有闽南特色的古民居和人文景观",得到采纳。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08,(14):57-57
新昌作为全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活动的4个启动县(市)之一,“种文化”种出了丰硕成果。在全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颁奖仪式上,新昌县荣获“组织工作创意奖”,小将镇里小将村等4个村获“双十佳村”、“群芳奖”。  相似文献   

7.
农民呼唤文化小康--襄樊市农民文化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襄樊市辖区的四个县(市)区农民文化的需求的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日益追求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卫生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农村文化存在政府投入不足、市场配置乏力,老阵地萎缩、新阵地难催生,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引导乏力、畸形消费发展漫延等等问题。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党委和政府必须端正政绩观,改善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传承优秀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8.
小村大市场     
夏玉兰  刘卫东 《群众》2006,(4):21-23
阳春3月,记者来到南通市小康示范村通州市川港镇志浩村,这里以中国家纺第一城闻名于世。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把南通建成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第一大市的目标,通州也迈开了争创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县)的步伐,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势头。作为南通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志浩村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南通民营经济第一村。在志浩村,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是农民发挥首创精神,建成了继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德国法兰克福之后的第三大国际家纺中心;是农民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创造了自主知识产权;是…  相似文献   

9.
论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建荣 《桂海论丛》2006,22(3):11-13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农村文化队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科技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要大力开展经营管理知识和政策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政策民主法制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政协天地》2009,(11):8-8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体现,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现任新余市渝水区欧里镇昌坊村党支部书记的昌梅生,5年前是当地一位采石场的老板。2002年作为农民致富能人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并参加了村委会主任竞选,他在岗位上一心为民办实事,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短短几年,昌坊村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农民收入飞速增长,仅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00万元,农村集体纯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000元,昌坊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权武 《政策》2013,(12):67-67
<正>石首市根据江汉平原农民精神文化新需求,通过免费培训、帮建阵地、补助经费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跳广场舞。短短半年时间,全市90%的村都拥有1支以上的广场舞队伍。每到傍晚时分,大多数村都会出现"快乐广场舞大家跳"的欢乐场景,广泛受到村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兴初 《前沿》2008,(6):146-150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需要新文化。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新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更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农民的全面发展是以农村文化的进步为基本条件的,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是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把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和文明观念作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4.
农民幸福感与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并没有成正比同向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消解了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给农民带来的幸福感.重建现代农民的幸福感,需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农村传统文化为载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着力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位于云和湖畔的梓坊村,曾经是八百里瓯江上重要的水上交通驿站之一,上世纪80年代,由于紧水滩电站建设,梓坊村成为库区后靠移民村,成了一个"无水、无电、无路,山多,地少"的贫困村,村民们渴望着摘掉村庄的贫困落后的帽子。今年47岁的林宗平在1987年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从那时起,梓坊村村民的期盼和梦想,就深深烙印在林宗平心中。1990年,由于工作出色,林宗平众望所归,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互联网     
科技致富●江西省南康市潭口镇“读书兴农”助农民增收。潭口镇妇联为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创业能力,紧紧围绕“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全镇开展“读书兴农”活动。规范建立教学基地。一是以镇农技站为依托,建立了潭口镇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二是利用各村妇女学校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站;三是在全镇32户文化科技示范户设立科技、信息交流站;四是在19所中、小学兴办农民夜校;五是在小城镇建立服装、电脑等基地。这些基地为农村妇女学科技、掌握科技信息以及参加就业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六是推广普及实用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在全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南省长垣县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充分发挥统战人才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大力实施培训工程,培养新型农民。近年来,我们与文化局、农牧局、科技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科技文化劳动技能就业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信息五下乡村服务活动,向农村送知识、送技能;及时与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建涉农专家队伍,聘请有关科技专家教授担任农业顾问,为农村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等媒体,及时为农民解答农业科技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科…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07,(11):16-16
现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文化设施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现有文化设施及其他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农村文化设施基本都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有的干脆就设在乡(镇)政府大院里,农民进不去,文化送不出,导致文化设施的闲置浪费。二是乡镇领导及文化部门不注重开展文化下乡(村)潘动。三是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不强。符合农民生活经验和欣赏情趣,指向农民接受动机和审美期待,能很好地满足农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19.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自1996年开展以来,在繁荣农村文化、服务农民群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总结这些年来文化部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长江 《长白学刊》2007,(4):138-141
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思维应从三个维度展开:公民文化重构的文化政治学思维,即国家的公共政策与公民文化凸显出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其中,"幸福"与"公平"尤为重要;农民文化提升的文化人类学思维,印通过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为农民创造幸福生活,提供文化资本;生活环境艺术化的文化生态学思维,即通过引导农民从审美的角度来观察生活、创造生活,使村容村貌艺术化,农民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