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12,(45):32-33
麻将申遗,屡遭挫折。关于麻将申遗的争论中,透露出各色人等对麻将的不同解读,一副小小的麻将牌下,铺垫了太多世事流变和观念变迁。麻将申遗,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早在2006年,麻将就曾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未果。当时,江选旗以"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麻将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的名义,向媒体披露——由著名学者于光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制造2025”在法国主要媒体近五年的传播状况。对文本数据态度资源分析表明,中等收入陷阱、德国工业4.0与中美贸易争端是法国媒体在报道“中国制造2025”时常用的定性标签。另外,“修昔底德陷阱”已被包括法国媒体在内的西方媒体频繁用于定义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己度人,以偏见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慌,意图引导受众误读甚至敌视中国。研究认为,法国媒体完全按照西方媒体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来评价“中国制造2025”以及中国经济策略,远没有体现出新闻报告的客观性。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创新渠道,强化和西方受众直接沟通,力避西方媒体滥用其话语权进行系统性误读和歪曲。  相似文献   

3.
2014年发生的"岁月号沉船事件"(简称"岁月号事件"),在韩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韩国市民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谴责韩国政府的腐败行为及消极的处理态度。而曾在20世纪民主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韩国文学界人士也针对"岁月号事件"做出了强烈回应。本文通过介绍"岁月号事件"给当时的韩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引出了韩国文学界对此次事件做出的即刻反应,着重考察了2014年韩国几大代表性文学期刊、文人组织对"岁月号事件"的讨论视角、讨论方式等。通过该考察,验证了韩国当代文学的社会参与意识及其浓厚的政治色彩,最后分析了形成韩国当代文学这一特征的几大原因。  相似文献   

4.
2016年7月8日,韩国对外宣布决定在国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对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尤其是对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产生了强烈冲击。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个案展示的方法,对韩国决心部署"萨德"系统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萨德入韩"事件对韩国外贸、旅游等行业和乐天集团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外交、经济与军事层面提出中国应对韩国部署"萨德"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韩国文化产业近年在全球的崛起引人瞩目,特别是以韩国影视剧为带动的文化"走出去"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可谓产生了韩剧的"中国效应"。通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引发的新一轮"韩流"热潮,可透视出韩国在国家、企业、社会等层面引导、关注与参与文化产业的深度与广度,从中分析出韩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因,并对中国观众接纳韩国文化的程度与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指出韩国文化产品对中国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精准掌控、文化创意的高度发展、竞争机制的完善,是韩国文化产业得以大步迈向中国市场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韩国的"中国学"与中国的"韩国学"的研究趋势比较为讨论内容。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的"中国学"一样,中国的"韩国学"也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界的新兴学科的分支。在韩国,"中国学"已经作为最重要的地域研究分支得到巩固。在中国,"韩国学"虽不能与美国学或日本学等相比,但也正成为重要的地域学分支。这不仅是两国发展趋势的反映,也是两国学术交流的发展趋势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了韩中两国相互关系的发展,而且在两国学术上也具有开始从与过去确实不同的角度认识关于对方重要性的意义。两国这种关于对方国家的研究,与民众文化的相互交流一起,促进了两国人民关于对方国家的理解,扩大共有知识,对长期的新的文化特性的构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赋予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出现的研究成果的特性以过于特殊化的意义。一定要利用这些分析现在的研究趋势与解决将来的问题点的资料的研究分析。然而,有必要对目前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人才培养体制和研究成果的偏重性与偏差的问题予以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伴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海外中国公民数量的持续攀升,中国海外利益规模也随之上升。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与落实,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导致相关的风险急剧增加,引发了诸多针对海外中国人的群体性事件。文章根据群体性反华事件的相关动因建立了一个解释机制,并利用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反华事件进行了检验。文章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华好感度、中国公民与当地民众间的融合度与海外群体性反华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中国在该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双边摩擦水平等与海外群体性反华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其发生机制为:在一国经济发展出现下滑引发国内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在该国持续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与该国较低的对华好感度作为催化剂,中国与该国的主权、经贸摩擦或中国公民与当地民众间较低的融合度作为导火索,最终引发海外群体性反华事件。文章还利用检验后的解释机制,对如何防范相关危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于美灵 《当代韩国》2014,(2):124-128
正2014年6月13~15日,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来自韩国以及北京、上海、东北等地的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专家及学者以"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战略与朝鲜半岛"为主题,从国际政治、外交、经济、历史、文化等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了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也被逐步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在法语国家的传播涉及欧洲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受纳状况,但我们对它的认识严重不足。本研究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采用文本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法语国家媒体报道和解读的"中国梦",涉及报道内容、热点和态度。研究发现,法语国家媒体对"中国梦"的关注呈现多维度和持续性特征,且以消极情感略占上风。消极态度体现为质疑"中国梦"的内涵和可实现度,把"中国梦"定型为他们眼中的"恶梦"。研究认为,"中国梦"在法语国家的传播尚未产生我们期望的传播效应,还需要加大对"中国梦"底层文化价值观的叙述,通过国际媒体合作促动代表中华文明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目标受众的接受视野,消解偏见,增强"中国梦"解释中国崛起和造福人类话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海霞 《德国研究》2009,24(1):45-51
在2008年11月举行的“中德媒体对话”上,中德双方就德国媒体涉华报道是否客观公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没有达成共识性结果。笔者认为中德两国在国家文化、媒体文化和个体三个层面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文化在定义媒体世界的客观公正上的不一样,这场争论必然无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上升到跨文化层面。但这一学术性理想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更并非短期内可实现的。中方至少可向德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德国媒体塑造的负面中国形象的客观结果是导致中国国家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11.
“恨”是韩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要理解韩国人必须理解其“恨”文化。为了解“恨”文化在今天的传承情况,本文以现行韩国高中文学教科书上册为例,对其中“恨”文学所占的比例、这些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恨”的特,占、、成因以及化解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恨”文学在高中文学教科书上所占比例仍然很高,这些作品中虽然有“恨”但没有复仇情节,即“恨”不引发“复仇”。但在近现代作品中,“恨”已经有了明确的外在目标,日本侵略和朝鲜战争引发的“民族之恨”所占比例较高,很多故事中“恨”没有得到化解,在“恨”达到最高潮时以悲剧结尾。笔者认为今天韩国人的“恨”心理已经具有了引发外向攻击行为的可能。教科书中大量存在的“民族之恨”可能起到强化韩国人民族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韩流"在东亚地区的风行,许多韩国学者开始致力于破解韩流的秘密和韩流文化的"基因",很多研究主要从以韩国为中心的民族主义立场上分析韩流现象。但本文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流变出发,探讨中国的韩流消费者如何主动地重构韩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伯夷叔齐就因在中国被称为忠于"节义"的"贤者"而广为人知,而另一方面,古代朝鲜朝文人同样也对伯夷叔齐具有深厚的感情。韩国著名的"燕行录"中有诸多关于"夷齐"的记录,这表明当时的朝鲜朝文人真诚崇尚伯夷叔齐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论文主要以"燕行录"中的有关伯夷叔齐的记录(包括日记和杂录)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深入剖析、解读明清时期朝鲜朝文人对"夷齐"的认知态度及其变因。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在客观理解"夷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以及古代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状况上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为 《新民周刊》2012,(15):62-65
"黄穗事件"一波三折,其真相到底是什么?究竟谁该为这一事件埋单?近日,已经退役、消失3年的湖南籍羽毛球世界冠军黄穗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并在中国体坛掀起了一场"叛逃"风波。从最开始湖南乒羽中心策划的"被失踪",到后来滋生的"领空饷",再到日前黄穗本人在微博上的强力反击,"黄穗事件"一波三折,其真相到底是什么?究竟谁该为这...  相似文献   

15.
天宇 《新民周刊》2012,(45):70-73
中国体坛首例被公开的性丑闻事件,迅速得到了体育局方面的严肃查处,这无疑是一种时代开放、社会进步的体现……近日上海女排副教练对球员性骚扰一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该说,体育界的此类事情与娱乐圈内的某些"潜规则"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这一次它公开化了。"队里那点事……"性骚扰事件的起因似乎非常偶然:在新赛季女排...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6月10日,韩国百济学会、忠清南道历史文化研究院与中国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古代东亚世界中的中国与百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吉召开,来自韩中两国1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上午九时,研讨会开幕,延边大学研究生院、朝鲜半岛研究院院长朴灿奎教授主持开幕式并  相似文献   

17.
"波兰问题"是19世纪俄国政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却一直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在1863年波兰爆发独立事件后,俄国政论家斯特拉霍夫、卡特科夫、阿克萨科夫等人分别从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分析"波兰问题"及国家利益、民族文化身份的关系,体现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中民主普世价值与民族主义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回顾"活力门"事件始末的基础上,对比指出了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存在的类似"活力门"现象,进而揭示出其对中国金融深化有效监管的重要启示一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及时是金融市场高效运转的制度基础;二是上市公司的外部独立审计是金融市场保持高效运转的制度保障;三是金融监管制度通过政府强制性地影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的行为,增强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程度和提升国家信誉,进而保障融资渠道畅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良性有机循环.  相似文献   

19.
张莹 《法国研究》2013,(2):85-89
法国大革命通常被视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大革命及其之后法国社会所经历的民族主义可以被归结为两种:"开放的"和"狭隘的",这两股民族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存在着过渡、汇合甚至是妥协。今日法国深陷社会、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在面对欧洲一体化、全球化、外来移民等问题时,民族主义思想在法国大行其道,其中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逐步崛起极具代表性,它意味着"狭隘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在法国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一“韩流”在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一路升温的韩国大众文化,如今不仅在中国大陆,在中国的港澳地区、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也遍地开花,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势头。 所谓“韩流”,在中国是指韩国文化潮流的传播,这个词最早出现并使用于中国的媒体。韩流发轫于韩国的电视连续剧。韩流刮进中国是从199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每星期播放一次的《爱情是什么》开始的,当时创下了4.3%的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