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时建立起来的。它以福安、连江为中心,包括福安、福鼎、宁德、寿宁、霞浦、柘荣、周宁、屏南、古田、连江、罗源等县的广大地区,形成于一九三四年二月。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范式人等许多老同志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实践,根据地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及南方各省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又为华东地区的抗日战争准备了力量。  相似文献   

2.
智取塔头尾     
1936年的夏天,正是坚持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我苏区,妄图将我红军游击队困死在山上。红军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霞浦的敌人惶惶不安,忙将兵力集中到县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全国土地革命渐趋低潮,然而,闽东地区土地革命却在党的领导下不断高涨,福安、连江、罗源、宁德、周宁、霞浦、寿宁、柘荣、福鼎、古田、屏南等县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苏维埃区域,在苏区内,各级苏维埃政权星罗棋布,工农武装遍及各地,苏区百万人口中,五、六十万翻身农民得了土地。国民党反动派哀叹“闽东匪祸之深,实不下闽  相似文献   

4.
福鼎县位于福建东北端,与温州地区接壤。福鼎县人民与温州的苍南、泰顺人民关系密切。福鼎于一九三○年建立中共党组织,先是属于闽东(福安)特委领导,曾建立福鼎县委、霞鼎县委、霞鼎泰县委、鼎平县委、鼎泰区委等组织。一九三五年刘英、粟裕率领挺进师进入闽东、浙西南,福鼎划属浙南特委领导,相应建立桐霞县委、鼎平县委、福鼎县委。这些党的组织领导福鼎人民经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同苍南、泰顺人民互相配合,共同斗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5.
1934年9月底,在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的领导下,以闽东红军第二独立团、第十三独立团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部分骨干为基础,组建了闽东红军独立师。全师3个团,共1600多人。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立,把闽东土地革命推向了最高潮。 此前,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4年2月在福安柏柱洋召开,选举产生了闽东苏维埃政府,马立峰任主席、叶秀藩任副主席。闽东苏维埃政府下辖福霞、安德、安福、福寿、霞鼎、连江6个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苏维埃政府,8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不久,又相继成立了罗源、周墩、霞鼎泰3个县苏维埃政府。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在苏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全面被动、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之前,闽东革命斗争的异军突起,不仅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两个师、一个海军陆战旅的兵力,还直接援助了中央红军为打破敌人的“围剿”而派遣北上出击的红七军团的战略行动;在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段长征中最艰苦的时期,闽东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更是紧紧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八个师等近十万兵力;在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川西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闽东革命斗争的再次蓬勃兴起,又一次使国民党三个正规师、一个旅等兵力深陷闽东。事实表明,闽东的革命斗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中央红军主力随后进行的长征,为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光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闽赣省21个苏区县之一。光泽苏区创建于1932年10月,1933年2 月建立中共光泽县委和光泽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 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失陷,1934年4月恢复苏区根据地,在北部山区建立起3个区委,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即转入游击战争时期,坚持斗争,红旗不倒,直至1947年。  相似文献   

8.
1933年底至1934年上半年,福安成为闽东革命的中心。1934年2月,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安柏柱洋召开,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共闽东特委、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儿童团、工会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有10万农民分到了土地。闽东苏维埃政府先后下辖福霞、安德、安福、福寿、连江、霞鼎、宁德、罗源、周墩、霞鼎泰等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维埃政府、800多个乡维埃政府,鼎盛时期形成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并先后成立了闽东红带总会、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闽东红军独立团海上游击独立营等革命武装。  相似文献   

9.
1934年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派时任委员的曾志前往霞浦西洋岛,将柯成贵的队伍收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海上独立营。在党的领导下,这支革命队伍开展海上游击战争,开拓了海上对敌斗争的通道,为红军部队购买武器、粮食、医药,运送红军游击队伤员,掩护中共连江县委机关和红军西南团,真正成为闽东游击区对敌斗争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0.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建立起来的。随着苏区土地革命的发展,其经济建设有着自己的独特形式。本文就土地革命时期闽东苏区经济建设作一粗浅的探讨。总结苏区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我们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央红军长征不久,敌人即抽调大批兵力,向赣东北、闽北、闽东各红色根据地大举“清剿”。闽东苏区邻近福州,更是首当其冲。当时压向闽东苏区的敌人有8个师,加上地方保安队和民团,约有10万人。1935年1月,敌人分4路向闽东苏区进行“围剿”,这是闽东  相似文献   

12.
1934年7月,湘赣苏区上空乌云滚滚,炮声隆隆,“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硝烟笼罩着这片朱毛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块苏维埃红色根据地。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下达命令,急调湘赣边区根据地的红六军团西征湖南中部去开创新的苏区,留下湘赣军区及五个红军团坚持湘赣边区根据地斗争。但所留下的5000红军被“左”倾盲动几近断送。省委书记等相继投敌,为虎作伥。  相似文献   

13.
1930年冬,鄂豫皖苏区军民英勇地粉粹了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作为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的曾中生,在组织领导这次反“围剿”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徐向前在回顾这次斗争时,给予曾中生以  相似文献   

14.
姚辛 《党史文汇》2007,(3):43-47
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在两条战线上同外寇及国内反动势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军事战线上,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以井冈山为中心的广大苏区英勇反击国民党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文化战线上,左联旗手鲁迅率领的左翼文艺战士在国民党统治区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同样战果累累,谱写了光辉篇章。文化战线的反“围剿”斗争与苏区反“围剿”军事斗争相互关联、相互支持,两者密不可分。本刊《专题史话》专栏将连载左联史研究专家姚辛同志的《红色劲旅之歌——左联小史》一文,着重介绍文艺战线反“围剿”斗争的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闽东地区于1926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经过艰苦曲折斗争,1934年2月召开闽东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形成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闽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底,闽东苏区大部被敌人占领,在闽东特委领导下转入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西安事变”后,闽东特委根据全国形势的变化,遵照党中央有关指示精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14,(9):48-48
正福建事变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腾出手来,以第84师、新10师和福建省保安队,从福州压向闽东苏区,进攻霞浦、陈墩、洋中、青皎等根据地,围攻活动于宁德、宫岭、龟山的地方游击队。但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对闽东苏区的压力还不算大。闽东独立第2团配合当地武装,进行多次奇袭伏击,击退保安队的  相似文献   

17.
1987年6月6日,中共霞浦县委举行了许旺烈士牺牲五十周年报告会。县委书记陈济谋在会上作题为《英烈精神长存人间》的长篇报告,介绍了许旺烈士的生平事迹。许旺的战友原福建省军区副政委钟大湖等老同志、县直机关干部代表千余人参加了报告会。许旺是霞浦县柏洋村人,木匠出身,1932年由闽东党的领导人马立峰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区苏维埃主席、区委、县委、中心县委书记,闽东特委常委,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他同叶飞等同志一起,在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为保卫苏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10,(16):F0002-F0002,F0003,F0004
1934年,柘洋红军游击队为了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在东源打石坑后山设立秘密“红军洞”。中共霞鼎泰县委委员、苏维埃政府主席吴成及红军干部、战士经常隐蔽在该洞开会、研究作战、部署任务等。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二年十月,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前夕,恢复了建(宁)黎(川)泰(宁)苏区。中央局为了巩固发展新的边区工作,抽调一批坚强得力干部,加强建宁中心县委的工作,由于反“围剿妒的胜利,上海许多地下党员和党的一些负责同志,来到中央苏区,后来有的由江西省委抽调加强边区,刘志敏等同志就在这时来到建宁中心县委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后,她留在建宁坚持游击战争。一九三五年在作战中被捕,牺牲  相似文献   

20.
夜袭宁洋城     
1933年7月,红九团配合东方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攻克连城朋口,全歼敌十九路军区寿年师的两个团后,转战姑田、赖源、大陶、小陶,接连打击了团匪华仰侨、周焕文,消灭反动武装二三百人,恢复和扩大了连(城)宁(洋)永(安)边界游击队根据地。这个时候,蒋介石调集的百万大军已开始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我中央军委指示闽西各独立团要到敌人后方去发展游击战争,扩大革命根据地,牵制敌人,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吴胜团长、罗桂华政委正是根据中央军委这一精神作出了攻打宁洋城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