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丁美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引人注目的地区。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末,拉美经济一直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拉美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50年至1965年平均增长5.2%,1965-1974年平均增长6.7%,1974-1980年平均增长5.1%。在30年的时间里,拉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其中工业生产增长6倍。许多重要工业部门如钢铁、机器设备、能源等得到很大发展,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的生产不断增加,居民的收入有显著提高。到1980年,拉美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它的传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战后拉美就业结构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拉美在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是战后世界最突出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迄今,在第三世界各地区中,尤以拉丁美洲的城市化水平为最高,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最突出。七十年代,拉美五百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四个(布宜诺斯艾利斯、圣保罗、墨西哥城和里约热内卢),五年之后,波哥大和加拉加斯也跃入这一行列。拉美这类城市的人口每十年就增加一倍。截至1984年年中,拉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8%,接近发达地区(72%)。城市化问题已成为拉美国家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战后拉美城市化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封建土地占有制——大庄园制正在逐渐解体。然而拉美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并未解决,致使拉美地区社会问题严重,政局不稳,并且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增长,战后大部分拉美国家先后进行土地改革。尽管这种从战后持续至今的土地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对于改变拉美农村社会结构和封建土地占有制,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拟就拉美土地改革(不包括古巴和尼加  相似文献   

5.
拉美的农业结构处在变化之中,其中以人口分布、生产结构和劳动力三方面的变化最为突出。1950—1980年,拉美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增长了三倍。目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3%。拉美正逐步从农村社会向都市占优势的社会转变。生产结构的变化是:同期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城乡劳动力分布的变化是:农业经济自立人口由1950年占总人口的54%,下降到1980年的30%。  相似文献   

6.
战后拉丁美洲经济曾经历了持续30多年之久的稳定增长,在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80年代初期终于急转直下,由增长而变为呆滞,拉美各国普遍面临着由此而产生的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80年代初开始的这场危机对拉美各国造成的影响只有1929—1933年的大危机可以与之相比。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拉美经济将  相似文献   

7.
拉美的科技发展思想科技与发展是拉丁美洲战后以来长期关切的问题。研究拉美发展问题的学者对此早有评述。拉美发展主义思潮的创始人、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在分析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已基本上从政治、经济、文化上控制了拉丁美洲,并逐步把它变成美国的“后院”。战后拉美已成为受美国影响最深的发展中地区。但是,随着拉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批移民进入美国,七十年代以来,拉美对美国的文化、经济乃至政治也开始发生有力的影响。目前,这种影响的增长趋势已经引起美国国内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研究这种影响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正确估计目前这种影响的深度、广度及其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研究战后世界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上半期,拉丁美洲经济陷入了危机。这一危机,不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结构性的发展危机。它是由拉美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并且在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催化下臻于成熟。拉美经济发展危机的表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近百年曲折、渐进的发展,以及战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拉美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业化已经奠定良好基础,农业现代化进程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地区,经济结构得到  相似文献   

10.
战后,拉美人口激增,势如“爆炸”。人口的激增不仅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给经济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压力。拉美国家的人口经济关系大多不利于经济发展,普遍的问题是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称。尤其是80年代以来,拉美经济遭到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严重不协调的局面。为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通存在的人口和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多数人口学家主张通过发展经济加以解决。这无疑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有必要从人口发展的数、质量关系及其与发展经济的相互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从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这两个关系的状况来看,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810-1826年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是拉丁美洲近代史的起点。拉美人民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赢得了独立,建立了民族国家。这场独立战争是十七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又一次大搏斗。虽然独立战争本身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殖民地的封建制和奴隶制,但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拉美的发展毕竟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对拉美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资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1993年9月17日,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和预算部主任佩德罗·赛恩斯访问拉美所,并作了《拉美新的发展模式及拉美经济发展前景》的报告。赛恩斯说,战后拉美发展模式在不断变化。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初,拉美不少国家按照拉美绎委会的建议,实施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战后拉丁美洲农村经济变革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拉美各国的农业生产曾长期发展迟缓,土地高度集中,生产方式落后,以家庭劳动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农业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农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拉美的传统农业日益削弱和瓦解,而以高度机械化、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在拉美各国农业经济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美洲开发银行1985~1986年度报告》指出,以土地和劳动力为代  相似文献   

14.
巴西是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1947年以来,除1961—1967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7%以外,其余年份的平均增长率均在6.8%以上。1978年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一千六百五十美元。目前,巴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已成为第八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委内瑞拉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较慢,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较晚。而现在,委内瑞拉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已成为拉美四大经济强国之一。战后委内瑞拉的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存在什么问题,今后的前景如何?本文拟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拉美与东亚经济贸易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美和东亚分别处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双方的经济贸易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后,这种交往更趋活跃。笔者认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正在走向一个更富活力的新的发展阶段。战后拉美与东亚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展一、战后拉美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在战后拉美与东亚的经济贸易关系中,日本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双方合作的领域最广,规模也最大。这是由日本作为世界性对外投资和贸易大国的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反通货膨胀战略的几点启示王绪苓战后几十年来,墨西哥政府重视宏观经济平衡发展,与拉美其他国家相比,通货膨胀率一般较低。在经历了50~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且保持低通胀率之后,7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同时通胀率不断上扬;1982~1987年经济衰退伴随...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加拿大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很少。英国和美国先后控制着加拿大的经济,影响了加拿大同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二次大战期间,加拿大为盟国提供了大量原料、食品和工业品,从而促进了加拿大经济的迅速发展。1939—1943年期间,加拿大的钢产量增长120%,农业增长60%。1945年工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加拿大跨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战后,加拿大经济继续增长。1971年人均收入达四  相似文献   

19.
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债务的严重性近年来,拉美国家陷入了以债务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之中。拉美债务在六十年代并不突出,但从1973年石油提价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外债急剧增长,由1975年的685亿美元猛增到1982年底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3倍多,约占第三世界外债总额的48%。其中巴西(900亿)、墨西哥(800亿)、阿根廷(380亿)、委内瑞拉(320亿)四国即占拉美总债务的80%,占第三世界总债务的38%。拉美这样庞大的债务,已大大超过它们的财政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1982年,全部外债  相似文献   

20.
试论80年代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80年代,拉丁美洲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战后将近3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局面发生了逆转,传统经济发展理论面临严峻挑战,拉美经济理论界经过深刻反思,正在探索新的发展理论;拉美经济发展战略正在由国家干预下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向市场导向的面向出口和有效的、有选择的进口替代相结合的新模式转变,出现了经济市场化、贸易自由化和企业私有化的新趋势。上述变化表明,拉美经济在经过将近10年的重大调整之后,正在出现新的转折,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战后拉美国家实行了几十年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尽管拉美各国在经济调整的规模、发展战略转型的速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它们都对各自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选择了一条更加开放、更富于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新的发展道路。这一变化,对本世纪最后几年甚至下个世纪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