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新先生曾在文章里坦言,自己混迹文字圈多年,自认是学画出身,未经科班训练,写作实属业余,笔耕不辍乃是兴趣所致,还戏称自己是"两栖动物"。这自然是他的谦词。老一辈的学人,多非科班出身,从文事画且卓有成就者,着实不少,如黄宾虹、陈师曾、郑午昌、傅抱石等诸家。在当代,能在这两领域里游刃有余、学有建树的,刘新先生算是一个。在许多人眼里,刘新是著名的美术史家、评论家、策展人、出版人,却很少知道,他是画画出身,也曾练就一身过硬的手头功夫,在业内是难得的好手。在史学上,刘新专攻近现代美术史,对民国研究尤  相似文献   

2.
<正>张青葆,号九大山人,1951年生于山西稷山,1966年开始正式学画,197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青年时代曾接受过叶浅予、董寿平、力群等一批老一代名家的指导,中年以后长期受教于齐白石大师入室弟子王绍尊先生。而张青葆本人并没有局限于一家一派,他以中国绘画大的传统为师,博采众家之长,兼容并蓄,并积极吸收西方绘画对自己有益的成份,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生活所悟和感受,在长期艰苦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面貌。  相似文献   

3.
她好象是北京画坛一位突然冒出来的新星。“王文郁?怎么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些人这样说。今年38岁的王文郁,原名王玉珍。现在她却以画梅能手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几年前曾经指导过她的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授黄均先生,而今乍见王文郁梅作,连声称赞:“不错,真不错!”他甚  相似文献   

4.
丁伟鸣,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砚刻大师,曾获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 “我的观察力是天生的” 现年53岁的丁伟鸣出身中医家庭,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雕刻兴趣盎然。14岁时,父亲的好友给他介绍了一位篆刻启蒙老师,黄铁池先生。这位老师又把他引见给金通长(石林)先生学习印纽雕刻。初次见面,金通长给他看了一桌子的印纽,  相似文献   

5.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曾感叹: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容易,为人要成功却有点难。但在上海的石材界,提起凯迪石业董事长王良仁先生,熟识他的人不仅会为他不断发展的事业而高兴,更会被他那"诚以待人,精以做事,勤以创业,乐善好施"的高尚品质和为人之道所折服。  相似文献   

6.
关于反歧视     
1949年,伦敦。在英国学画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画家的吴冠中先生在公共汽车上。他买了票。付的是硬币。售票员接过硬币,找给一位绅士模样的先生——他付的是纸币,须找给他钱。但他断然拒绝接受售票员刚从吴冠中手里收的硬币。售票员只得从袋中另换一枚硬币找给他。50年后吴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叹道:我受歧视,我手中的硬币也被英国人拒绝。 不为别的,只为吴是黄脸人。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20)
正10月11日,上午刚起床,我就收到好友严俊从重庆发来的微信:"受邀参加庄奴老师家属五人助念团。6时11分送走庄奴老师。顺告朋友们。"尽管早在9月下旬,我就得知庄奴的情况不是很好,家属已经在研商后事:尽管自己也曾默默地为老先生祈祷,希望他能挺过这一关,但听到这个噩耗,还是感到十分突然。老先生终究还是走完了他95年的绚烂人生,撒手离开了他曾一往情深的人寰。作为后生晚辈,我何其有幸,曾经于最近几年与庄奴先生有过两次握  相似文献   

8.
四叔     
正叔叔对我说,到他读书的时候,我家的家境开始跌落下来,他是在亲友的接济下才读了十年书。叔叔是省内一所大学的教授,应当说是知名教授。我第一次见到省作协副主席许行先生时,得知他在叔叔任教的那所大学当过校长,我说我四叔程希岚在那所学校中文系当老师。许行说:"你叔叔是古汉语方面的权威,在教材编写上有独特的建树。"叔叔病重时,我去医院服侍了几日,听来看望他的老师说:"程老师是我们学校最早带研究生的人;是最早开学术研讨会的人;是最  相似文献   

9.
(1912—2005年)启功原西泠印社社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先生,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鉴定家、文献学家、书画家、诗人,国学大师。曾师从贾羲民、吴熙曾先生学画,师从戴姜福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文史词章,后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业于陈垣先生。幼年时书法以《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等唐碑入手,渐涉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等,广师碑帖及历代名家墨迹,尤以智永《千字  相似文献   

10.
汪良先生曾自诩“不肯随俗之字,以书为画之笔”。我与他相识二十多年,也曾是房间相邻的同事,对他的艺术追求心存感动。他以“小桥”为号,清晰表达了他对清代郑板桥书画精神的崇敬追随之意,这也是同行所熟知、所乐道的。汪良先生自幼随父亲习字,初描红,后学楷。十五年前,独钟情郑板桥先生书法。至今已临池四十余年。板桥先生乃扬州八怪之一,其书画为时人所重、后人宝之。板桥书法随心所欲,变化多端,六分半书画意淋漓。其革新精神尤为汪良先生激赏,故勤奋临摹。年深日久,化入胸中,发之于笔端,成自家面貌。古人云:“书,如也。”如其学养,如其胸…  相似文献   

11.
我为中山先生守灵□左治生口述朱小鑫撰文现已是银发飘逸的左治生先生是西南财经大学教授。71年前,他曾为中山先生守灵护灵。谈起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幕,他仍十分激动—92岁高龄的左治生先生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  相似文献   

12.
法国巴黎的华人中,有一位年届95岁高龄的老先生,身体还很硬朗,眼不花,耳不聋,步履也很稳健。人们都尊称他为“薛老师”。他便是薛理茂先生,字世祺。薛老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后任教普宁第二师范学校。1938年,为躲避战乱,薛先生偕全家赴越南,曾在当地的多所华侨学校任生物教师。后又辗转到老挝,在万象的寮都公校担任校长。1980年随儿子迁居法国。  相似文献   

13.
北京画家陈冰先生从事绘画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涂抹”水彩、临摹名作入手,经师从秦岭云、黄均先生,系统接受素描、速写、水彩、山水技法严格训练近20年后,才真正地走上了艺术之路。留心陈冰的作品和作品照片,其中“思想葱茏”,时见新意,人体构成了陈冰绘画的主旋律。蔡若虹先生在《看画人的独白》一文中说:“思想葱茏便是新”。又说“看画看多了,就有两种忌讳。一忌思想空虚,看来看去,看不出什么意思;二忌内容重复,翻来覆去老一套。”陈冰的创作从最先发表在《中国土地》杂志封底上的水彩小品,到现在林林总总的人物画、花鸟画,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4.
过去,在国民党统治下,我做过大学教授,也从过政,曾历任县长、专员、少将政治部主任、国民党特别党部书记长等职。解放前夕,还参与了国共和谈。邵力子先生始终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三民主义主张,几次国共和谈都有他参加,素有“和平老人”之称。1948年12月我应邵力子老师之邀,由上海到南京住他家,当他的秘书。1949年元旦蒋政权提出愿与  相似文献   

15.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魅力也令人叹服。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齐白石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夫人学画,夏午贻想好好感谢他,要给他捐个官做,先生当即画蟹数只并题诗一首: 多足乘潮何处投, 草泥乡里合钩留。 秋风行出残蒲界, 自相无肠一辈羞。 他以甘居草泥乡里的螃蟹自喻,婉言谢绝了夏午贻的好意。齐白石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章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齐白石出身农家,早年靠木工活维持生计,因此常遭人…  相似文献   

16.
蓝荫海 《传承》2010,(22):44-45
和曹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上中学时,在课本上读到话剧《日出》的片段,正好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曹禺先生的崇拜者,他讲得非常细致,不仅分析了剧本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还将文学界对曹禺的评价作了概括性介绍。受到语文老师讲课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党内传奇政要、书法界泰斗舒同虽然已经离世,但这位名字上口率很高的人, 久久地被人们传颂和怀念。笔者曾在舒同先生在世时,于北京西山和兰州两次接触并采访过他,得以了解他传奇般的一些人生经历。独领风骚的“舒体”舒同小时候受老师和家乡文化人的影响,喜欢书法。他比同龄的孩子要聪明许多,对书法特别有领悟力。10岁左右时因  相似文献   

18.
正蔡顺养说自己只是一个追梦人,从印度尼西亚到祖国,从弱冠之年到耄耋之际,他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纯粹而崇高的精神使他获得了无限的幸福,也使他的人生无限精彩。我们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去拜访蔡顺养先生的。蔡先生所住的小区环境清幽,簇簇桃花在阳光下安静地绽放,偶尔有几个行人淡然地从花下走过。同行的老师告诉我们,以前他住这附近的时候,经常看到80多岁的蔡先生骑着自行车从这条林荫道穿行过去,先生白发飘飘,风度翩翩,很多人都会为之驻足惊叹。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本刊记者打电话给湖南师大唐凯麟先生,顺便问及他的在职博士生、湘潭市委副书记吕滨的学习情况。因为湘潭市委有人曾建议我们去采访他,说吕滨工作较好,读书也是典型。唐先生对其门生颇有赞赏之意,一口气介绍了近半小时。他说,在吕滨这种有相当级别的干部中,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不多,而吕滨不仅坚持了读书,而且读得不错。吕滨在1996年参加博士生招生考试的13人中考第4名。学校怕他基础不扎实,侥幸考取,又怕他考上后不认真学习,所以复试特别严格。研究生处处长还用英语提了几个问题。面试后老师都说他不错。最近,4位博士生…  相似文献   

20.
<正>他经历了清末民初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法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2016年是杨荫杭(1878-1945)先生逝世71周年。杨先生不仅是杨绛的父亲,还是胡适的老师。作为19世纪出生的"70后",他经历了清末民初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为中国的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