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一件彪炳史册的盛事.从广西与台湾经贸合作的角度看,香港回归对桂台两省区经贸关系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台湾经济离不开香港 与内地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台湾是以出口为导向的海岛型经济,其发展离不开香港.1988年至今,台湾对香港累计投资金额已达40亿美元.自1990年开始,香港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及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五大转口地,1991年双边贸易总值达143亿美元.1992年总计突破160亿美元,1996年台港贸易总额达285亿美元.台贸易顺差高达251亿美元,占台湾全球贸易顺差额的17%,今年1至5月,香港向台湾出口额为7.6亿美元,台湾向香港出口额则达109亿美元.香港回归后,对香港的出口并入大陆地区计算,随着香港与大陆经济的共同繁荣,大陆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的第一大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的国际影响戴德铮、阮建平、孙来斌(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国际共运史教研室):香港回归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对国际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由一种构想正式变为现实,必将为国际社会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九七后香港能否保持政治稳定与经挤繁荣,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东南亚国家对香港的回归非常关注。现将东南亚国家对九七香港回归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东南亚国家对香港回归的看法(一)普遍看好香港回归,对“一国两制”寄予高度希望。东南亚各国普遍认为香港回归中国后将继续保持经济繁荣,认为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已融为一体,九七后香港作为中国门户的地位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新加坡对香港的顺利回归和保持繁荣充满信心,新加坡将继续在香港投资”。泰国前总理差瓦利表示“相信香港将保持长期的稳定与繁荣”。泰国外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也高度评价“一国两制”的构想,他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在既要考虑香港的历史现状,又要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维护国家主…  相似文献   

5.
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的融合,台湾、朝鲜半岛、美日同盟三大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经济往来和政治关系的良性互动,决定了东北亚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由此,这一地区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长期以来一直与香港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香港的回归,必将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东南亚国家对香港回归后,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基本看法及经贸政策趋向1、东南亚国家普遍认为,香港的回归将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更趋密切.因为回归后的香港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桥梁作用,东南亚各国将可以通过香港向中国内地输送更多的资金,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与中国发展更密切的经贸关系.同时,东南亚国家也普遍担心香港回归后,中国将可能利用香港的科技、人才、金融和管理经验以及结合中国内地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大幅度扩大对外出口,从而成为东南亚各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7.
台港、台澳及两岸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互动频繁,但因台湾问题的繁杂性与敏感性,台港、台澳关系与两岸关系相互影响与制约。其中,两岸关系是主导,台港、台澳关系服从于两岸关系,但又相对独立发展;两岸关系政治敏感度高,发展变数大;台港、台澳关系以经贸与民间往来为主题,政治敏感度相对较低,相互关系发展相对较为顺利,有利两岸关系的发展。一、香港与海峡两岸的互动与角色变化香港与海峡两岸的互动在香港回归前后的性质不同,发展也不同,受岛内政权更替的影响不大,相互关系发展较预期顺利。(一)回归前香港与海峡两岸的互动与角色香港在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台湾与越南没有建立任何关系,但自90年代初以来,双方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已得到了改善。经济学家认为,台湾在越南投资的扩大对这个变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台湾当局正在利用台湾岛的经济资源来向越南换取政治利益。在过去的10年期间,台湾在通过经济外交来发展同越南的关系方面做得相当成功。但台湾也面临着中国大陆的严峻挑战,因为后者也正在加强它与越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此时刻,我编辑部和全所同志与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将洗雪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它将开创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将迈出重要一步,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的新贡献。 香港的回归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50多年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香港的主权,从来没有承认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不平等条约,从来把祖国这一领土的被强占视为最大民族耻辱,也从来坚信香港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以来,美国从香港的政制发展、人权状况和高度自治三个层面介入"一国两制"的实施,通过颁布文件、外交施压、公开声明、利用媒体制造影响、支持香港"反对派"和资助非政府组织多种形式介入香港事务。未来,美国可能会相对减少对香港事务的官方介入,更加重视利用香港本地反对派和涉港非政府组织。就具体议题而言,2012年和2016年将是美国介入香港政制的关键时期,美将重点支持香港"反对派"准备参与选举;美国介入香港人权的议题将是废除香港立法会功能组别;美国可能重新立法以评估香港在美港关系中的特殊性以及香港的自治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最近,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及台湾地区的驻港人士纷纷表示,九七后香港发展前景会更好。 一、欧盟欧洲委员会驻香港办事处主任骆—德表示,香港回归是历史的必然,是香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欧盟对香港的平稳过渡充满信心,人们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九七香港的回归。 目前香港是欧盟第8大贸易伙伴,欧盟一直认为香港在亚欧关系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它有5万人在香港工作或生活,有40多家银行和40多家保险公司,并有250多家公司在港设有总部,开辟了9条欧洲到香港的航线。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与亚太地区和平和繁荣王家骥现在,香港回归祖国已有六个月。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已在香港顺利实施。迄今,香港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海内外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倍增。这是香港回归后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港人治港”和“高度自...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1997,(2)
为迎接香港回归,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云南省政协联络委员会联合举办、由我所承办的“香港的过去与未来及其与云南的关系研讨会”于6月9日在昆明举行。来自香港、泰国、缅甸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国内的有关专家学者共3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是在香港即将回归之际召开的,与会人员在发言中,回顾了香港的历史、展望了香港的未来,探讨了在香港回归后加强云南与香港合作的途径,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期盼与喜悦。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逐渐接纳与单一寓意时期、广泛使用与两种寓意并存时期、反复调试与拒斥时期,在这三个阶段中"地缘政治"始终未能成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的高频词语和主流的战略性概念,而自2015年以后,"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开始被强烈拒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首先是因为"地缘政治"这个概念歧义过多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其次是因为"地缘政治"不符合外交话语上升为外交话语权的条件;再次是由于近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一些对外政策和行为感到疑惧,在外交话语中拒斥"地缘政治"能够增信释疑;最后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效用被各种新因素、新条件所削弱,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还能否适应当代与未来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但是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在当代并未失效,只是其维度变得更广、内涵更加复杂,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对大国的决策层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此,中国在外交话语体系中拒斥"地缘政治"而高举"全球治理"大旗的同时,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周边大国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特别关切,另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本国即将形成的海权强国的地缘政治身份,积极引领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关建交后,美国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竭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所谓“双轨政策”。依照常理,美国与中国建交后,应该遵守承诺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然与台湾在实际上藕断丝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自认为在台湾有着无法放弃的“特殊利益”。从对华战略而言,美国力图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平衡的“双轨道”政策以保护它在中国与台湾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牵制中国,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这种“双轨”政策的两面性,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可能承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同时也是国际旅游中心。1997年上半年以前,每年到香港旅游的国际游客达1千多万人次,给香港带来了1000多亿港元的收入,旅游业成为香港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其旅游业的前景更加美好,所以加强挂港两地旅游业合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一、香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前景(-)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香港以“东方之珠”美誉闻名于世,她位于珠江口东侧,背靠中国内地,面向东南亚,是亚太地区的交通中枢,也是中国内地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更是台湾与内地间…  相似文献   

17.
能源政治的深化与发展促使韩国将目光转向非洲。对于韩国而言,非洲不仅是韩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技术出口对象与资源来源地区,更是不可或缺的国际政治资源。从外交实际来看,韩国对非洲外交的发展相对迟缓,贸易与投资也极不均衡。基于这一现实,韩国对非洲外交更着眼于长远考虑,注重底层渗透与文化影响。在对非洲战略上,韩国借大国之力,采取搭便车、夹缝外交与据点、捆绑等策略,取得了相应成果。同时,由于缺乏国际政治实力,韩国对非洲外交面临经济、外交与实施等困境。韩国式对非洲外交对于中国审视未来对非洲的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中国与东盟加强民间交流对促进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的作用。认为只要东盟非政府组织、学术界、智库网络与中国方面的平行和互补作用得到加强,官民之间以及民间在文化、历史、政治和安全、经济等关键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与东盟的民间外交轨道将朝着纵深延伸。  相似文献   

19.
台湾“务实外交”的国际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了2758号决议,对台湾地位做出明确规定。此后,“一个中国”的政策已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台湾的“正式外交”严重萎缩。为扭转这一颓势,台湾当局大力开展“务实外交”,通过与“非邦交国”发展实质关系及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的方式维持在国际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战略及国际政治理念分析入手,对当代日本战略性外交及政治诉求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和诠释。其一,日本的战略性外交作为体现日本主体性的、旨在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的对外关系样式,充分表现出力求摆脱"和平宪法"、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性政策取向。其二,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表现为:以解禁乃至行使集体自卫权,谋求日美同盟的对等性;通过价值观外交,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介入南海问题,离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关系;以激化钓鱼岛及东海问题遏制中国正当海洋维权,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已成为影响东亚和平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本文认为,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不仅严重破坏了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环境,而且导致东亚安全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和尖锐化。从长远来看,日本仍将通过战略性外交谋求地区乃至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继续渲染"中国威胁论",力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实现日本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