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文学创作50周年暨《六十春秋》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出席。铁凝代表中国作协发言致贺。万伯翱是以《元戎百姓共垂竿》这部再版五次的著作,在中国体育界和钓坛享有盛名。这部专写共和国领袖人物和社会各界名流垂钓健身故事的著作,被文学名家和广大钓鱼爱好者誉为"开我国钓鱼散文之先河"。他的散文集《三年春秋》、《四十春秋》、《五十春秋》在文坛也引起了读者关注和喜爱,且受评论家和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2.
1.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一次又一次?】2.人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生死故,两者皆可抛。【:天啊!你不能因为人家  相似文献   

3.
王高岩 《新青年》2013,(3):18-19
2012年10月26日,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演播现场,一位叫邹庆东的小伙儿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上梦想舞台,一脸肃穆的站定后,唱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儿子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儿子自有儿子的报答……他的演唱句句饱含深情,嘉宾主持周立波和300位观察员听了无不为之动容,接着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迫切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到来讲坛文坛两丰收1976年10月,一支《祝酒歌》唱遍了神州大地;打倒了四人帮,拨正了中国航船的方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深地体会到:“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那时的尹世霖,正值年富力强。他全身心地投入育人和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我和莫言认识好多年了。记得2001年他应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中国体育杂志社邀请,欣然参加了我的《四十春秋》出版和向基金会捐款仪式。开会前作家出版社的张女士还说,莫言不喜欢参加这类活动,我还想他不会来了。那天真是高朋满座,刚到任没多久的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王光英、经叔平两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 ,年满六十岁的里坡离休了。命运似乎并不特别垂青这个当年曾以主演《回民支队》中的马本斋而闻名遐迩的天津汉子。虽然里坡从主演第一部电影《土地》开始进入电影界 ,《回民支队》是他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高潮 ,继《回民支队》之后 ,他又参与主演配演客串外加导演了诸如《红日》《英雄虎胆》《海鹰》《英雄岛》《渡江探险》《永不消失的电波》《林海雪原》等五、六十部影片 ,用今天的话说 ,可谓一个高产演员了 ,但他还是觉得他才刚刚明白电影是怎么回事 ,就离开了他所喜欢的电影。他似乎应该早些明白电影是怎么回事 ,但他正处于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浩然离开我们多年了。这位写出过《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等80多部书的著名作家,与我有三十几年的交情。他是我的良师、益友和亲爱的兄长,我对他的忆念真是太深了!浩然尽管是很有名的作家,字写得很好看,但因为他文化底子薄,没很好地练过写毛笔字,所以很少给人写大字。许多人包括报刊向他求字,他一般都是婉言谢绝,有一次是例外。那是1982年3月,他过50岁生日。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1月26日《环球时报》刊登了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中国发明了足球吗》。谁都知道当今中国足球,一般指中国男足,踢的是屡战屡败,不断伤了球迷和国人的心。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被领导中国体育的万里老人在和棋圣聂卫平打桥牌时斥为:本世纪他们根本冲不出亚洲,更谈不上打入足球世界强国了!不要对他们抱有太大希望;也不必花太大精力财力,他们差得太远呀!聂卫平在他的《黑白世界》书中和纪  相似文献   

9.
安德烈·马金 195 9年出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他的创获十分显著 ,是 1995年法国著名的、具有世界声誉的“龚古尔文学奖”的得主。马金是以他的小说《法兰西遗言》(以下简称《遗言》)夺得这项桂冠的。在马金荣获“龚古尔文学奖”之前不到一周 ,他的这部作品已获得了法国另一著名的文学奖———“美第奇奖”(以意大利诗人美第奇命名 ,他生于 14 4 9年 ,死于 14 92年 )。真是在一周之内双喜临门 !由此不禁使人想起英国的拜伦 ( 1788— 182 4) ,他的新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 1、2两章在 1812年出版 ,于是这位诗人自称“一宿睡醒 ,发现自…  相似文献   

10.
提起沈醉,不知其名的人恐怕不多。这不仅仅在于他是国民党起义将领(海内外有些文章曾冠以“战犯”,这是不确的。他的身份早巳据有关政策改为起义将领了)、全国政协委员、文史专员,更在于他那具有神秘色彩而又颇令人生畏的经历,在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那样多的书:《我所知道的戴笠》、《保密局内幕》、《我这三十年》、《军统内幕》、《魔窟生涯》、《沈醉杂文集》、《人鬼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刘锡诚 《海内与海外》2005,(5):58-61,65
“试笔”——一个苦涩的字眼周立波是我心仪已久的老作家。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立波这个名字的来历。“立波”乃是英文“liberty”的汉译。这表明他一生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心迹。因为在中学读书时就读过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的《分马》那一章,此文曾给我幼小的心灵以深刻的影响;后来,在大学里又读过全本的《暴风骤雨》,从小说中知道了许多我不了解的东北地区土地改革的情况和人生道理。《暴风骤雨》又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在建国不久就获得了斯大林文艺奖金。50年代初期,我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文学奖,只知道斯大林奖金…  相似文献   

12.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1936—)的名字,在中国的文学爱好者中间,已经不是陌生的了。他从1962年成名至今,共创作了七、八部长篇小说,其影响远远超出拉丁美洲地区。1976年他被选为第四十一届国际笔会主席。他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1963)、《绿房子》(又译作《青楼》1965)、《世界末日之战》、《胡莉娅姨妈与作家》(1977)、《潘达雷翁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和《大教堂中的谈话》的中译本先后问世,其总印数近三十万册。一个外国作家,在短短的五、六年间有如此多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这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史上,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斯人不再,魂归故里“天上飘着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我的朋友、画家市长斯端仑兄告诉我,他的父亲──美国伊斯特曼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终身教授斯义桂先生归山了。噩耗先是从海外媒介传出,后又从中国新闻社的电讯中得到证实。世界著名男中低音歌唱艺术家、海外华人世界三巨星之一的斯义桂(另二人是张大千、林语堂)走完了辉煌而富有传奇色彩的79个春秋的人生历程。《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曾唱遍亚、欧、美三大洲,但从此他不再唱了。这个黑色的日子是1994年5月11日。5月16日…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到来讲坛文坛两丰收 1976年10月,一支《祝酒歌》唱遍了神州大地;打倒了四人帮,拨正了中国航船的方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深地体会到:“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干杯万盏也不醉。”那时的尹世霖,正值年富力强。他全身心地投入育人和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15.
说李雪健这个人特立独行,恐怕没人会相信。他留给人的印象不外乎朴实、谦和、稳重。看他把宋大成演绎得那么厚实,愣是让人“大成、大成”地叫了十几年。若说李雪健的角色特立独行,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因为眼下,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大戏《台湾·1895》中,他饰演的李鸿章不再是一个标签化的人物。李雪健用角色说话的本事不能不令人佩服,因为刚刚不久,他在《美丽人生》中塑造的“伍德行”、在《高纬度战栗》中演绎的”劳爷”等角色,无不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和业界人士的称道。然而,在对他塑造的角色品头论足的热乎劲儿中,人们怎能不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位艺术大家30年来孜孜以求的身影和他为此所付出的一路艰辛!  相似文献   

16.
人们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一个中国伤兵在美国》,人们关注着书中主人公后来在美国的命运,可惜不久作者也移民去了美国。1997年年初,我与老伴从香港飞加拿大看儿子,到加之后即给小说作者李大明挂电话,他一听我到了家门口,异常兴奋:“太好了,这下我们又可以见面了!”当时大明任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驻圣迭戈记者兼业务代表。4月24日,我与老伴步出圣迭戈机场时,他已守候在接机大厅里。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竟身着一件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的短袖上衣,脚踏一双三截头军官皮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那军衣上黄澄…  相似文献   

17.
蒋克学、郝尊两位友人继主编《黄金台诗文选注》以后,又主编《张弘范诗词评注》,邀我为此写序,于是,便有了颇多感触。张弘范何许人也?张弘范乃元代大将军也。提到张弘范,就必然要提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提到文天祥,就又自然联想到张弘范。何也?因为是张弘范俘文天祥。他不但俘文天祥,而且还  相似文献   

18.
鲁光画牛     
正鲁光兄年长我几岁,他以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踏上地球之巅》等驰名中国文坛。当年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纷纷选载这些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日本等国翻译出版。这些文章风靡全国,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总发行量达几百万册,今天看起来可是个神话了。他功成名就又沉醉丹青,成了大画家李若禅、崔子范的入室弟子,范曾为他的画室题"五峰斋"。他对家乡浙江永康农耕生活十分熟悉和热爱。他属牛,无论他当年当体育记者、编辑或任社长、总编(中国体育报社和人民体育  相似文献   

19.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副教授自五十年代末期起,便开始从事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研究。他硕果累累,引人注目。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上面发表了有关这一领域的多篇论文,我都得到了及时拜读的机会,从中获得很多教益。最近又蒙惠赠他的大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和  相似文献   

20.
刘宏 《新青年》2005,(7):36
2004年8月15日下午被我从大连星海湾海水浴场救起的溺水者直到现在连一点音讯都没有。尽管临走我给他留下了手机号,可当时他只低头轻轻说了声“谢谢”就走了。此后便无消息,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过。本来,如果不是我冒死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8月16日的《大连晚报》登出淹死的大学生应该是包括他在内的两位而不是一位!一想起在海上那随时都有坠入海底危险的惊心动魄的10分钟,我的心立刻就翻腾起来,有时半夜醒来,耳畔犹有细微的呼救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消瘦的脸庞和那双极度惊恐、露出强烈求生欲望的眼睛!那是惊人的一幕,那是令我终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