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一年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有统计显示,本区域发展最快的是越南,2007年度经济增长率高达8.2%-8.5%,预计明年的经济增幅将达到8.5%-9%;泰财政部公布的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1)
正中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消费大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在中国,消费不仅在释放内需潜力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而且早已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9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  相似文献   

3.
樊纲 《小康》2008,(7):11-11
地震对中国全年经济增长影响不大,但地震可能会对通胀造成更加明显的影响。此前中国CPI几乎完全是在食品价格的推动下上涨的,四川和重庆总计的谷类作物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2%,肉类产量占到10.4%。虽然该地区仅有部分生产受到影响,而且全国其他地方的夏季收成看来不错,但这些受灾地区的谷物、蔬菜和牲畜生产很可能会放缓食品供给的增加,并推迟食品价格的回落。  相似文献   

4.
冯戈  贾南 《政策》2003,(10):24-26
非典过后,中国经济界有几件大事值得记述:一是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宣布2003年上半年GDP增长达到8.2%,表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非典之后,仍保持了高速增长,由此在经济界引发了中国是否出现经济过热苗头的讨论。二是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备付率,压缩货币流通量。三是中国顶住了一些国家特别是日、美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坚持保持汇率稳定。 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召集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经济学家座谈,对中国经济整体走势作出判断;7月2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种种迹象充分表明,中国的经济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政府有能力与信心驾驭宏观经济走势、把握宏观经济走向;中国高层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调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一季度经济增长7.7%,二季度7.5%,三季度7.8%——在经历了一二季度的增速连续下滑后,中国经济迎来了第三季度的反弹。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为7.7%。其中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为7.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表示,在各种因素影  相似文献   

6.
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经济似乎在放缓。但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动力持续存在,结构调整、市场竞争等因素在支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中国经济分别增长7.4%和7.5%,低于上年第三、四季度7.8%、7.7%的增长速度。为此,有些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产生疑虑。那么,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真的会衰退吗?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经济似乎在放缓。  相似文献   

7.
蕴秀 《政策》2004,(1):35-35
展望 2004 年,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对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态度乐观,并上调了 2004 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摩根士丹利却认为 2004 年中国经济发展将减速缓行。 高盛:“9.5%”。高盛对 2004 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最为看好。在高盛 发布 的中国 经济 的预 期报 告中,将 2004 年中国 GDP 增长预期调高至 9.5%。这已经是高盛近期第二次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是所有投资银行中最高的 GDP 增长预期。 德意志银行:“8.4%”。德意志银行将 2004 年中国 GDP 增长预期由 8%上调至 8.4%。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  相似文献   

8.
缪建平 《小康》2008,(11):10-10
当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纷纷奔走求援,世界各国经济增速大幅跌落,"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空前的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世界不约而同地表示经济的拯救行动需要中国的参与。然而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GDP增长率9.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度的经济增幅破10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新型城镇化的开启,将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其将极大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扩展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智慧城市的落地。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曾经领跑全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上海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面对全球经济萎靡,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上海经济发展开始呈现疲态,2011年GDP增速仅有8.2%,位居全国倒数第二,2012年上半年GDP增速仅7.2%,增速进一步放缓,亟需寻找  相似文献   

10.
《思想工作》2007,(4):7-7
8%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缘何连续三年设定 在中国经济经历了少有的连续四年两位数加速增长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07年经济增长提出的预期目标,仍然是过去两年提出的8%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大陆成为世界输入贸易大国与亚洲经济中国大陆经济自1978年底实行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虽有起起伏伏,但取得了9%以上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的高速经济增长。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了内需的扩大,经济改革开放的进展带来了外国企业的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向中国大陆的转移,贸易自由化的关税降低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带来了中国大陆走向世界输入贸易大国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大陆的进口贸易额的增长十分显著。2000年中国大陆的进口贸易额为2251亿美元,到了2003年增大到4128亿美元,约增大了一倍。结果,中国大陆的进口贸易额在世界进口贸易总额中…  相似文献   

12.
拯救华尔街,拯救美国,拯救世界。先拯救,再主宰,是很多人关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之王的美好设想。但是,中国无法成为救世主,甚至,中国更需要自救。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内需与外需失调。中国经济的外需依存度达到了70%,是全球经济大国中,对外经济依存度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12):59
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10年涨2.5倍2003年至2011年,在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9%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百姓收入"水涨船高":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7500元和2500元人民币;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约为2002年的2.55倍),农村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纪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06年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报告》指出,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延续了2004年的强劲势头,经济增长率在21.6%以上,大大超过了全国9.9%的平均水准,其增幅居全国之首。“内蒙现象”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5.
代表语录     
《中国人大》2008,(17):4-5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维持近10%的增长林毅夫: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萧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的经济规模跟其他举办奥运会国家的经济规模比较起来差异较大。中国在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动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新兴经济体陷入困境,有国外媒体认为世界经济"重感冒"是因为中国"打喷嚏"。受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降至6.9%,创25年来新低。2016年开年,中国股市和汇市仍然低迷,外贸进出口降幅比2015年还大,这使外界对  相似文献   

17.
1.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已经从8%~9%上升到了10%~11%?直到2003年,公认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是7%~8%。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实际上有一个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这个目标低于8%。2004年政府还曾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7%左右。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世界经济是继续坚持开放还是转向保护主义,是协同创新还是以邻为壑,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东部地区率先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2013年转型的一大关键2013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低速增长、制造通胀、保护主义一是2013年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金融危机已过去5年了,全球经济增长仍在谷底徘徊。如IMF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3.3%,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同时将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率下调至7.8%和4.9%。全球及欧美的先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和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触底震荡,并逐渐企稳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将达8%~8.5%,达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仍  相似文献   

20.
辜胜阻 《人民论坛》2012,(22):38-39
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态势明显。目前经济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回落,尤其今年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降到8%以下。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增长"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那么,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哪些挑战?政府如何发力才能更好地"稳增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