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人物点评     
吴山:只想与奶奶——冰心"说道说道"著名女作家冰心和其丈夫吴文藻在北京的纪念碑上被人用红漆写上了"教子无方,枉为人表"八个大字。这几个硕大的红色油漆字系冰心的孙子吴山所写。吴山表示,父母离婚官司打了6年,财产分割不均。现在,母亲重病在身,而他的父亲都不曾看望。迫于无奈,吴山只能在奶奶冰心的纪念碑上写字,试图引起社会关注。吴山的这一极端行为实在不妥。冰心作为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极有地位的一位人民作家,其雕塑、陵墓和纪念碑不  相似文献   

2.
[案情]海清与明心婚后共同经营一家小餐馆。2001年10月,海清先后向好友吴山借款8万元。第二年,他俩用经营所得10万元购置了三室一厅的房产一套。此时,他们向吴山的借款已到还款期限,吴山上门讨要,海清及妻子明心均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而拒绝返还。他俩于2002年2月份达成协议,约定三室一厅房产归明心所有,吴山的8万元债务由海清负担。2002年3月,海清起诉到法院要求与明心离婚,同年4月,法院判决两人离婚。后吴山再次找海清还欠款,海清声称无力还款,吴山再找明心,明心则拿出协议书和法院的判决,一再申明自己不承担责任。吴山一纸诉状将海清、明心告上法庭,诉请法院判决海清及明心共同偿还8万元债务。  相似文献   

3.
曾荣获“冰心文学奖”的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冯伟林.被誉为“当代中国新儒生散文代表人物”。这位集政府官员、著名作家、大学教授于一身的三湘才子,巧舞魔棒让妻子、弟妹捞得盆满钵满,却始终不愿和情妇分享权力蛋糕。冯伟林赏给红颜知己的“特权待遇”很特别:让她充当作品研讨会上的特邀嘉宾和大学讲台下的旁听生。2013年11月6日,因涉嫌家族受贿4000多万元,冯伟林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法院受审,从而惊爆出风流贪官煞费苦心经营“干净婚外情”的另类传奇。  相似文献   

4.
曾荣获“冰心文学奖”的湖南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冯伟林,被誉为“当代中国新儒生散文代表人物”。这位集政府官员、著名作家、大学教授于一身的三湘才子,巧舞魔棒让妻子、弟妹捞得盆满钵满,却始终不愿和情妇分享权力蛋糕。  相似文献   

5.
在2010年度北京律师行业公益大奖获奖的17名律师中.有5名是巾帼翘楚,更有14名优秀刑辩女律师脱颖而出,获得了“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的光荣称号。女律师们正凭借着自强和坚韧,跻身于法律服务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冰心老人曾经说过,世界上少了女性,就会少了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在北京律师界,占据1/3强的女律师,以她们独有的真、善、美,让整个律师群体更为厚实和富有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6.
夏明丰  黄剑  计珉 《中国审判》2009,(12):86-87
1999年,江阴某学术研究机构策划出版了《冰心与江阴》一书,该书由薛某主编,在该书插图第3页印有冰心与薛某的合影照片,该照片系利用陆某与冰心的合影照片,经电脑技术将合影照片上陆某躯体部分影像保留,头部影像更换成薛某的头部影像,形成了薛某与冰心的合影照片。  相似文献   

7.
知己与自己     
张太成 《江淮法治》2013,(23):54-54
知己,望文生义,就是知道、了解自己内心的朋友。当然.人心如海,多变难测,所以才有“人生难得一知己”、“士为知己者死”的慨叹。《幽梦影》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千百年来,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为能拥有一知己而甚感欣慰.此生足矣。你看阮籍与向秀竹林打铁,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令人羡慕。人人都期盼身旁有个懂自己的人,盼望知己的出现。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范围扩大,外在的欲望丛生。人对内心的安宁.对知己的渴望.尤为迫切,但也更难了。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11,(22):21-21
近日,中国青年报(微博)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门户网站新闻中心,对4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6%的受访者感叹,当今社会“一把手依赖症”严重,其中75.5%的人认为“非常严重”。61.7%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一把手依赖症”。调查中,“80后”占20.4%.“70后”占37.7%.“60后”占26.2%。  相似文献   

9.
孙智 《中国律师》2010,(7):37-39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3年.成立时为合作所,2000年改制为合伙所,2002年在北京设立分所.2006年加入了由12家律师事务所组成的“八方律师联盟”,曾两次获得“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经过17年的发展,现有执业律师65人,其中总所61人,分所4人,合伙人14人,实习律师及律师助理17人,  相似文献   

10.
古语道:“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精气神体现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社会学认为,从自然人的角度看,人与人并无很大不同;但是从精神层面看.因对事业真理追求的不同.人的精气神有着天壤之别。本文选《剑客》一诗为题引,正是将检察官比作党和国家的一把利剑。“以明德为剑柄、以尚法为剑身、以笃行为剑锋、以刚正为剑气、以清廉为剑鞘”.“亮剑精神”正是检察官的“精、气、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改造罪犯制度立意于对人的本质层面的影响.以人的深层需要为改造动力.以激活人的调节能力为改造技术.以人的价值为改革取向,以人权保障为改造条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改造整体内涵。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监狱制度充分体现了对罪犯深层的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是刑罚制度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历史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音乐和法律     
杜畅 《江淮法治》2011,(8):21-21
最近听了一场名为《太和之音》的音乐会。整部交响乐以武当山文化为背景,以“天人合一”为精神主旨,在“天”、“地”、“人”、“和”4个乐章中演绎道家的和谐观.让人在享受西洋现代交响乐的同时,去触摸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邓清波 《政府法制》2009,(19):27-27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3G门户网进行的调查显示,对于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处罚力度,81.3%的人认为“过轻”,只有11.1%的人认为“合适”.12%的人认为“过重”。仅6.4%的人表示“不清楚”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14.
正当地方换届如火如荼地展开时.“风水”这个古老行业.从中发现了全新机会。部分商人借机构筑“官-商-大师”三角关系网.新型腐败便由此滋生。 为“保官”、“升官”,部分官员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生辰八字上,他们或者“走出去”.给祖坟迁一个“宝地”.而更多人则把“大师”请进来.在办公桌脚底贴上一道“符”.挡一挡来自竞争对手的“煞气”。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一个时期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以儒家为“人治派”。法家为“法治派”,而在儒家中,又认为苟子最具有代表性.因为他第一次提出了貌似于“人治”与“法治”的概念,即“治久”与“治法”.并明确主张“有治久,无治法”。①。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愿与学界同仁磋商。一、“人治”与“法治”的由来欲弄清苟子的“治人”与“治法”思想,须先了解多少年来人们所常用的“人治’与“法治”的概念。这二者并非中国所固有,而是随着西学东渐之风.最早由我国改良派学者介绍来的,并用以研究评价先秦德法两家的政治法律思想。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16.
常聪 《江淮法治》2012,(2):30-31
对于“套牌车”,很多人清楚是怎么回事.即做一块假车牌挂在自己的车头.冒充别人车的牌号行驶。可对于“套牌学校”.很多人恐怕就不懂了.因为一所学校.一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实体,能“套”得了吗?  相似文献   

17.
姑嫂树村现有村民961人,党员215人,其中村民党员92人。为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维护乡村稳定,确保村民长远利益,2004年,我村围绕市区有关“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稳妥地摊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上级部门下达的责任目标和主要经济指标都已完成和超额完成,“城中村”综合改造也处于良好发展态势,现将一年来我们的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法人》2009,(12):5-5
河北浩博律师事务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创始于1989年。全体同仁供奉“养浩然正气之身.修博大精深之法”的理念,崇尚“益谦和.淡名利.知通达.唯认真”的境界.形成了独特而厚重的“浩气修身.博雅为人”的浩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法人》2007,(2):132-133
水能够畅行于天下而无损,得益于水遇阻绕行从不与对手正面交锋的个性.老子说过:“善胜敌者,不与。”是说善于战胜敌人的人.并不和敌人做正面交锋。水的“不与”之功.为我们树立了“善胜”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阎巍 《中国公证》2006,(2):40-41
四、和谐的着眼点——人与人的身份关系 (一)天道和谐与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从事农作的先民们时常与自然接触。所以它们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拜。那么在他们眼里,“自然”或说“天”是什么样的呢?《豫·彖传》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武。”天道阴阳规律的变化.集中表现为日月和四时的往来,既不过越又无错差,总是顺其自然而发展。体现着一种和谐有序的永恒过程。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因为天地运转、日月并明、四时循环等都呈现有序和谐的状态。怀着“农”对“天”的一种崇拜和敬畏.古人认为天既是人的根本,又是人的理想;自然的规律,当然也就是人的准衡。邵子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语录》程伊川说:“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人则为人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