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提出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既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健全和完善我国反腐败权力制约机制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在对我国村官腐败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治理村官腐败应以权力制约为视角,构建村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从而真正形成以权力制约为核心的反腐败权力制约机制,健全基层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腐败的产生除了体制方面的原因外,还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公共事务中正常的工作关系及其人际关系的扭曲有很大的关系.反腐败除了要从体制等根子上下功夫外,还应当做到标本皆治,把提高干部的自律水平与强化他律运作机制结合起来,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3.
反腐败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首先是要严密各种制度,防止产生腐败。其中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干部人事制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生产资料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和完善财产实名制和财产申报制度,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其次是要创新各种制度,严厉打击腐败。改革反腐败机关的运作机制,严厉刑罚制裁,提高刑法的可操作性,改革反腐败刑事追究程序。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中国反腐败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有三种:寻租腐败论、现代化腐败论和马克思 主义反腐败理论。前二者具有独到的解释功能,但是,寻租腐败论混淆了我国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区别、社 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府人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人的区别,亨廷顿的腐败根源论不科学、其"腐败有益论"对我 国反腐研究更没有解释力,因而,寻租腐败论与现代化腐败论都不能成为我国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只有马克 思主义,才能成为我国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泛滥"是全党的艰巨任务和重要工作.因此,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区分腐败"产生"(滋生)与"蔓延"(泛滥)两个概念;探究腐败现象在所有国家产生的"共性根源";分析腐败现象在我国蔓延、泛滥的特殊原因;进而最大限度地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6.
腐败生成原因是反腐败研究和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存在误区,亟待深化的问题.邓小平把腐败问题研究和解决提高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高度,不仅为揭示腐败原因拓展了新的思路,破除了误区,而且为正确确定反腐败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防治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衡机制,形成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配置结构,抓住了这一点,就是抓住了治腐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07,(12):37-37
面对全球性的腐败威胁,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不断健全自身的反腐败机制,反腐败机构的地位不断上升,并越来越趋向于独立。但各国反腐败机构的设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呈现四个特点,强调对腐败的高度警醒、深刻认识腐败的危害、坚决反对特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当前要充分认识反腐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厘清十八大以后"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反腐新思路,走制度化反腐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社会机制,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通过多方面机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来制约和监督腐败行为的反腐败运作方式。构建与完善反腐败社会机制,是指在我们党已经确立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清除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一特点,使现行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外延向社会化方向拓展,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相互配套且行之有效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腐败工作系统,并使之成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补充的过程。构建与完善反腐败机制,不是对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否定,恰恰相反,是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自身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拟从理论依据、客观必要和主要构成三个方面,就构建与完善反腐败社会机制这一课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与政治信任的研究,不仅对国家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比较政治中民主巩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推进本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尝试以各种方式打击腐败,提升本国的反腐败治理绩效。从过程上看,反腐败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包括反腐败绩效的产生、反腐败绩效的社会化传播以及公众感知并接受三个阶段。从机制上看,反腐败可以通过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净化政治生态三个机制提升公众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