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刘伟 《长江论坛》2009,(4):62-6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推进,公民社会在我国迅速崛起。公民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的养成是构成公民社会的品质特征,是发展公民社会的主观条件。公民社会发展离不开公民意识的培育;同时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也将得到孕育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开创出来的,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坚持共同富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公平性;坚持两大文明协调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协调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规律性;坚持和平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包容性。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超越性、原则性、生成性和示范性,为21世纪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持大历史观,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认同,巩固中国式现代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政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全面胜利实现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提升世代依次更替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路径的行动自觉。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重合同频,青年应自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形成理性的未来预期,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全面提升以健康和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劳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嵘均 《思想战线》2023,49(1):31-4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情境决定的,是一条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符合世情、党情和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也蕴藏着深刻的思维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道路,既具有现代化道路的一般特征又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相促进、全面性和协调性相统一、渐进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相协调、包容发展和共建共享相统筹的现代化道路。从思维创新角度来说,站在新时代这一历史的新起点,必须明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开辟未来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条件;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未来的制度保障;敢于打破路径锁定与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未来的根本途径和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现代化的概念、现代化的特征及我国现代化等问题,是我们搞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现代化的概念狭义的现代化理论产生于50年代发展中国家寻求自身发展的历史性冲动中。西方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各个领域论证构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工业资本主义是现代化的主要模式之一,是现代化社会的同义词;西方化和现代化事实上是不能区别的。这就是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世界上一切国家都将遵循的唯一发展模式,还强调社会文化传统、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元性社会向多元性社会的演变,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的置换。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土壤;公共领域的壮大、公民社会的兴起、价值体系的重构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契机;从利益整合、政治整合、价值整合的三个层面进行的社会整合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与选择魏红英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社会全幅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特征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倾向、道德体系──传统的与现代的,以内部冲突和暂时共容的形式共栖于同一社会,对人们起着制约作用。这种异质性、重叠性和...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由该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生产力水平、发展要求等复杂因素综合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经济特征、政治优势、动力机制,决定中国现代化发展基本范式、经济组织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兼具“中国特色”和“一般特征”的现代化全新道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集中呈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以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前提,以“大多数人”的现代化超越“少部分人”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应有之义,以“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超越“以资为本”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超越“发展失衡”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范式变革的内在要求,以“绿色-发展”协同共进的现代化超越“经济-生态”二元对立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遵循,以“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超越“霸权崛起”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论述,其中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人口现代化对于助力经济发展、重构社会文化、推进生态文明、保障国家安全以及推动民族复兴,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和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现代化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然而,国内学界却没有与时俱进地拓展研究,较少对各类人口现象进行理论统合,或较少融入人口以外的其他现代化视角。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结合新时代人口发展的新特征,从人口总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四个维度,对人口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人口现代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机遇方面,讨论了质量型人口红利、长寿红利、性别红利和配置型人口红利等发展优势;挑战方面,分析了超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城乡区域发展不均、传统人口思维定式等方面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人口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思路与路径选择,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现代化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10.
白文明 《前沿》2013,(18):100-101
新人行员工为机构提供了新鲜血液,既是机构的新生力量又是机构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对新人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对于机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对新人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由此引入新人行员工的群体特征,在分析了新人行员工的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新人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既丰富了现代化内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既提高了现代化标准,又延伸了其价值目标;既开辟了现代化新理论,又开拓了现代化新实践,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谢祁萍 《时代主人》2007,(11):31-32
秘书长是常委会机关的兵头将尾.第一要务是参谋辅政,首要角色是“参谋长”;日常职责是组织协调,重要角色是“协调员”;大量工作是服务保障.主要角色是“勤务兵”。实践中如何演好这三重角色?笔者感到,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务实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框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育“四有”新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四个方面构成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它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4.
秦正为 《长白学刊》2010,(3):119-123
19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其意义和启示在于:现代化的开启有待于民众的广泛参与;现代化的实行必须有政府的有力推动;现代化的选择务必一切从国情出发;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化是工业革命后人类实现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实现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历史变革。一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以其先发优势提供了一套走向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但是历史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有效消解了这一模式,从根本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一直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马朝琦  史炳军 《求索》2007,(11):124-12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文化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谁在未来拥有文化优势,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8.
乡愁乌托邦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对中国审美现代性和中国经验的考察与把握,同时也结合对中国悲剧美学精神的理解而形成。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与实践,它一方面从过去探寻那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被破坏了的、但仍具有合理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机制;另一方面,它又能够在多重文化叠合的当代语境中酝酿属于未来的力量。乡愁乌托邦与红色乌托邦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两个关键内核,它们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几乎同时产生,二者互相叠合构成了一个双螺旋结构,蕴藉着巨大的、充满着内在张力的情感空间。乡愁乌托邦规定了审美现代性的“中国性”,红色乌托邦规定着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目标,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中国审美现代性之路才能够基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当代语境通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模式创新。何为共同现代化?哪些因素是影响共同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哪些指标能够体现共同现代化特征?文章梳理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现代化的相关论述,探讨共同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紧扣“共同性”和“现代化”两大关键词,构建了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文化共同繁荣和生态和谐共生四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共同现代化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谈谈公安工作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社会呼唤公安工作的现代化与之相适应,而恰恰“现代化”的内涵极易被人们狭隘地理解而陷入认识误区,将现代化单纯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现代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包含的基本特征: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即具有动态性;现代化表现为一种“信念和心态”;人类能够利用无生命的动力源泉并利用工具来成倍地增加他们的努力所产生的效果;它对人类事务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现代化应当是由具有现代意识和观念的人,运用科学理论成果,普遍达到较高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水平并顺应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提高这种能力和水平的过程。全面理解现代化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完整地把握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公安工作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工作手段的科技化。综观我国公安工作的现状,对照现代化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还亟待提高,目前普遍存在的观念障碍、认识误区、工作重心偏离、人员素质滞后、科技含量低下等因素,直接制约着公安工作的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