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一个地区的影响不仅仅是人的伤亡、基础设施和住房的损毁,而是震后面临着地震带来的耕地灭失、人口迁移、产业受挫等难题。但是,因为爱心,因为四川人民的勤劳,一座座房屋重新矗立起来,一块块良田重新开垦出来。面对生活,他们在前行中又绽开了笑脸。地震发生三年后的今天,四川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2006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最大震级为5.6级,共发生3次,分别是4月14日青海治多与西藏班戈交界处5.6级、4月20日西藏班戈5.6级和7月19日青海玉树5.6级地震。伤亡和损失最大的地震是云南昭通连续发生的两次5.1级地震,7月22日上午9时10分22秒,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大关县境内(北纬28.0度、东经104.1度)发生里氏5.1级地震,8月25日13时51分41秒,盐津、大关县境内(北纬28.0度、东经104.2度)再次发生5.1级地震。两次地震相隔仅1个月左右,共造成24人因灾死亡,伤病195人,紧急转移12.7万人;倒塌房屋3848间,损坏24751间;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  相似文献   

3.
公元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被载入人类历史的悲怆日子——发生在这一天的中国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及数千万的人口受灾。  相似文献   

4.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24):4-4
云南鲁甸地震致重大伤亡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8日15时,已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108.84万人受灾。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批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李克强亲赴震中指挥救灾,中央财政先后下拨22亿元应急救灾资金。截至10日17时,云南省共接收捐款47863.79万元,捐物价值14021.06万元。据悉,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灾区人口密集、房屋抗震能力低下等是造成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日惹地区5月27日发生地震,造成50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这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5.9级,为何伤亡如此惨重呢?英国专家在接受<自然>杂志网站采访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06,(7):44-44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日惹地区5月27日发生地震,造成50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这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5.9级,为何伤亡如此惨重呢?英国专家在接受《自然》杂志网站采访时分析了原因。专家说,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往往取决于地震周围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的质量。另外,当地的地质特  相似文献   

7.
董子凡 《中国减灾》2012,(19):36-37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截至目前统计数据显示,已造成81人死亡,74万余人受灾。与近年来国内外造成重大伤亡的几次大地震相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4,(9):26-27
地震是人类凶恶的敌人,它的来临无法预知,惊天动地,给人类造成的灾难难以估量。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诠释。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科学的眼光来认知、分析、预防这种自然灾害。已成为现代人的科学武器。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中国境内也不在少数,伴随着云南昭通地震的余音。本刊对地震灾害进行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高烈度达到11度。这次地震是主震余震型,截至今天早晨8时,余震已达9277次,其中6级以上5次,由于余震不断、烈度不小,又造成了第二次伤亡,  相似文献   

10.
闫青 《中国减灾》2010,(3):20-2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截至2008年8月11日,已确认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7,939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元,农村居民住房倒塌10,709.6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倒塌或损毁1,887.9万平方米。但在这场特大灾害面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2300余师生震后无一伤亡,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 :今天 ,我很高兴参加镇江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下面 ,我重点介绍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思路 :1 我们面对的严重地震灾害1.1 我国地震灾害概况  我国既是世界上多震的国家之一 ,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全球陆地 7级以上地震有 1/ 3左右发生在我国大陆。本世纪以来 ,我国因地震死亡 5 5万多人 ,占全球震亡人数的 5 5 %左右 ,占我国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 5 4%。本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总人数超过万人的国家和地区共 19个 ,中国居首位。本世纪以来 ,我国共发生 6级以上地震 6 6 0多次 ,其中 7级以上 10 8次 ,8级以上 …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这是一场人间大灾难,几乎大半个中国都有震感,截至6月9日,近7万人因被废墟掩埋而死亡,374065人受伤,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中国人在这场大灾难中遭受巨大损失。面对特大地震,中国人应该以怎样的科学精神来对待呢?  相似文献   

13.
据联合国统计:迄今为止,全世界有近 4000万人死于车祸,且仍以每年 50万人丧生、 1500万人伤残的速度惯性向前。在我国,每天约有 204人死于车祸,相当于每天一架满载的波音 747客机从天上坠落,而少年儿童因车祸事故造成伤亡的竟占 80%。   并非危言耸听 !   自从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悠悠一百多年,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伴随着汽车的问世,车祸事故也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1899年美国纽约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9):60
4月20日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余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  相似文献   

15.
黄绳 《中国减灾》2013,(5X):60-60
<正>一时间,山崩地裂,一栋栋高大的楼房瞬间变成废墟……地震就这样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从未低头。我们积极面对,勇敢承受,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同学们,你们昨晚有没有察觉到什么异常情况?"老师走进教室,表情严肃地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疑惑不解,低声议论着。这时突然从后面传出一个声音:"柳州轻微地震了。"全班一片惊呼。老师点了点头:"是的。其实最近我们柳州地区出现了好几次小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学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近期我们要  相似文献   

16.
地震■2003年12月1日9时38分,中哈边界哈萨克斯坦境内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3.1度、东经80.1度。震中距离我国边境仅20余公里,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城约80公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6团、昭苏县天山乡、夏塔乡受灾。截至3日12时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17586人受灾,8715人成灾,因灾死亡10人,伤47人;倒塌房屋821间,损坏2596间。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84万元。■2003年12月3日7时26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发生4.8级地震。震中距道孚县城约30公里。截至12月8日12时统计,昭苏地震共造成新疆和兵团3.07万人受灾,1.82万人成灾,死亡10…  相似文献   

17.
一场大的自然灾害过后,特别是灾害应急期过后,由此产生的伤员治疗康复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在当今的中国,尤其是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覆盖到灾害领域的今天,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2010年9月,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属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国际康复救灾委员会。它标明,世界各国与自然灾害救治相关的专家们已十分关注这个领域。汶川地震之后,一些民间机构在灾区医疗机构的帮助下,共同解决伤员康复问题,使伤员康复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由此看来,人类面对灾害,越发强调救助的完整性,越发关注人的尊严,也越发重视对社会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30年前,发生在辽宁海城-营口的7.3级大地震曾经震惊世界,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成功预报的大地震。中国地震工作者在地震前准确地作出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从而拯救了众多生命。但地震预报终究是一个世界级的科学难题,30年后的今天,在地震预报方面依然以经验性预报为主,在科学预报  相似文献   

19.
叶耀先 《中国减灾》1991,1(2):19-22,23
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洪水和暴风,曾经使人类蒙受过巨大的灾难和痛苦,至今仍然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据联合国统计,1900至1976年间,458万人死于自然灾害,3亿3千多万人无家可归。自然灾害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减轻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当代防灾水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手段有了显著的进展。一些减轻灾害成功的事例给人以极大的鼓舞。例如,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涛 《中国减灾》2003,(4):54-56
震惊中外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2度,有感面积约占中国当时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地震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地震面波竟然在地球表面绕了两圈,死亡23.4万人,伤者不计其数。这是———1920年12月16日20时6分9秒,甘肃海原(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生8.5级大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7度,东经105.7度。海原地震的大体情况是:震中位于六盘山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干盐池附近;震中烈度为12度,有感面积达52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当时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通常地震持续震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