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末是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徐世昌作为清末民初重要的政治人物,非常重视警政建设及警察教育工作。他组建警察教育行政机构,开办警务学堂,兴办警察高等教育,重视警察学术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培养了大批警察专门人才,而且推进了清末民初警察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东北讲武堂是清末民初朝代更迭的特殊历史时期创建的一所较为完整并颇具规模的地方军事学校,是清末民初北洋军事学堂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北洋政治军事集团势力的外延。东北讲武堂在中国近代史尤其在近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吴爱萍 《求索》2010,(10):131-133
清末民初的宪政是在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的产物,晚清时期形成了两种关于制度变革的宪政理念,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理念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在清末民初时期发生了从君主立宪理念向民主共和理念的演进,这一演进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由于晚清中国社会特殊的社会性质、复杂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决定了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和演进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商会裁判权的确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 《求索》2010,(6):243-246
自清末设立商会以来,裁判商事纠纷始终是商会的主要职能之一,而商会与政府也就此权限展开了博弈。从商务局到商会,再至商会商事公断处,商会裁判权经历了一个从确立到发展的过程,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学习吸收了外来文化,既是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商事司法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商会裁判权的确立与发展历史,是近代中国司法变革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近代中国法律变革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5.
魏聚刚 《人民论坛》2013,(7):181-183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问题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转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群体出现的原因,探寻了留日学生群体与清末民初社会政治转型的关系。它导致了民族主义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与发动;清末民初铁路风潮与革命的最终爆发。  相似文献   

6.
李强 《群众》2010,(3):4-6
<正>盐城在江苏是一个农业大市。盐城因盐而兴、因盐闻名,随着海陆变迁,两千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盐业为源、盐垦并举、废灶兴垦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清末民初张謇为发展民族工业,在沿海滩涂大规模垦荒植棉,兴修水利,推广新型种植技术,使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典当活动并形成典当业的国家之一。经考证,中国的典当业初见芽于东西两汉,肇始于南朝佛寺长生库,入俗于唐五代市井,立行于南北两宋,兴盛于明清两季,衰落于清末民初,取缔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而复兴于当代改革开放,经历了1600多年的历史沉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教育,是由私学、官学构成的以科举制为主体的教育,而现代分科性质的教育体制,则是清末民初从西方引进的。大体说来,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到最后定型,先后经过了晚清“癸卯学制”、民初“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壬戌学制”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  相似文献   

9.
张波 《长白学刊》2012,(3):114-117
民国初年,尊孔思潮甚嚣尘上,恽毓鼎在京师倡议、成立孔社,但旋即退出,加入孔道会,不久,却又提议解散京师孔道会。恽毓鼎的如此举动,起因于孔社、孔道会的内部矛盾,更因其无法实现个人尊孔救世的道德诉求。在清末民初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恽毓鼎的思想情感与现实遭遇之间经历了一场痛苦的碰撞。  相似文献   

10.
龚育之是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他博闻强记、学贯两科,知识底蕴丰富,理论功底深厚。从1975年10月起,龚育之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方面。他治学严谨、精钻细研,从诸多方面为中共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龚育之在中共历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与他本人的特殊经历是分不开的。概而言之,龚育之研究中共历史的人生轨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丝不苟编文献阶段(1975年10月1988年3月);殚精竭虑著党史阶段(1988年3月-1999年3月);“自由翱翔”写札记阶段(1999年3月-2007年6月)。  相似文献   

11.
胡延峰 《前沿》2008,(7):191-193
民初至“五四”这段时间,是我国近代心理学翻译吏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由于以留学生为主体的翻译传播阵容的参与,此时的翻译既留有清末民初的历史痕迹,又开始显露出“五四”乃至以后时期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许发磊  杨勇玲 《传承》2008,(12):94-96
杨度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派的中坚,他长期坚持君主立宪思想是有一定根源的。客观上,当时国民素质低下、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各民族状况复杂,这些因素为杨度君主立宪思想的萌生提供了较为适合的土壤。主观上,杨度深受其师王闿运"帝王之学"的影响,加之留学日本的经历、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爱国主义责任感等的驱使,使他认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而不可行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3.
杨度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派的中坚,他长期坚持君主立宪思想是有一定根源的.客观上,当时国民素质低下、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各民族状况复杂,这些因素为杨度君主立宪思想的萌生提供了较为适合的土壤.主观上,杨度深受其师王闿运"帝王之学"的影响,加之留学日本的经历、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爱国主义责任感等的驱使,使他认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而不可行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4.
赵东祥 《春秋》2010,(4):20-23
在“金城天府”招远,清末民初出了一个闻名全国的黄金大王李宗岱。他创办招远黄金局,成为名噪一时的显赫人物.也为黄金生产的发展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中国历史处于剧烈转型阶段,国家政权机构更迭频繁。借用“制度决定论”来考察这一时期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演变过程,以及对国家机构变动后的分析。得出二点结论:落后国家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进行社会整合;制度的变迁要与国情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岸文 《台声》2006,(12):30-34
孙中山,这位获得国共两党认同的政治人物,也是两岸特殊的历史纽带。海峡的这边,尊他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海峡的那边,在尊他为“国父”的同时,竟也有人称他是“外国人”。历史走过140个春秋,孙中山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非但未随时光的流逝而式微,更成为今天反“独”促统的精神象征。11月12日,大陆高规格举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胡锦涛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孙中山及其精神遗产,认为他“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高举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帜,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  相似文献   

17.
学以致用本为中国学术的传统,但清末民初学人为学术本身独立发展着想,并受乾嘉学派的影响,提出学术与现实用途相分离的要求,追求“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理想。然而,到二十年代后半期,他们似乎有向学以致用的学术传统回归的倾向。此为近代学术转型的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社会变迁与流行思潮的一种情绪表达.清末民初的革命之歌与保皇之歌,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思想暗涌.革命歌曲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与传播效果,一度担起了唤醒民众、鼓舞士气、号召革命的历史责任,而不合时宜的保皇歌曲却更加激起了人们对腐朽政权的唾弃.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经历了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主运动史上的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提出了内容丰富的民主思想,如地方自治、人权法治与民主宪政,而且也一直热心参与并积极推动了当时的民主运动进程。因此,他丰富的一生及其民主理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主运动的历史变迁。虽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沈钧儒的民主主张未能得以完全实现,但其提出的民主理念仍然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政治的转型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实现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这种理想在500年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了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漫长征途。20世纪,追寻社会主义成为最重要的时代思潮,这一思潮在清末民初正经历"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社会激荡风云,汇成历史洪流摧枯拉朽,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农工民主党(以下简称农工党),顺应时代潮流,创党伊始即将实现社会主义作为目标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