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剧起源于清代康乾盛世,当时许多新兴的地方戏曲出现,诸腔杂陈,分属于不同的声腔体系,特别是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后,为清代宫廷所重视和提倡,在融合了徽剧、汉剧、昆曲的基础上,在京都人文荟萃的文化氛围中,使得它广泛借鉴、吸收、融合了地方剧种的优点,包括歌唱、舞蹈、武术、美  相似文献   

2.
谭舯 《统一论坛》2013,(3):66-68
戏曲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专称,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但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没有流传和延续下来,唯有中国戏曲屡演不衰,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呈现出极其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戏曲文化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从多个层次和侧面映照出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医书问世。到了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更为发达。清代宫廷医案,就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清代宫廷医案及宫中常用配方,是历代皇帝和后妃们用过的,其数量相当可观。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陈可冀研究员和周文泉副主任、李春生主治医师以及其他中西医专家、清史档案专家和有关人员,花了四年时间,对浩如烟海的宫廷医案悉心整理钻研,研制出一批成药,经临床验证。对老年人的一些衰老症状,老年人常患的肥胖症、高脂血症、肾虚症及脾虚症等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简介王安祈,台湾剧作家。原籍浙江人,1955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中文博士(1985),现为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特聘教授,"国光"剧团客席艺术总监。1985年至2009年为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其中,1991年至1994年间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戏曲、当代戏曲。出版学术专书多本,学术研究获"台科会"杰出奖。1985年起为郭小庄、吴兴国等编剧,《孔雀胆》  相似文献   

5.
仿膳饭庄是经营宫廷风味菜肴的老字号,至今已有77年历史。它的前身是清宫御膳房,是专供皇帝、皇后和嫔妃用膳的地方。 现在的仿膳饭庄,坐落在北海公园琼岛上的清代古建筑群中,依山傍水.游廊环抱,景色秀丽。在此用餐别有一番情趣。仿膳饭庄的装饰陈设古朴典雅,宫廷色彩浓郁,服务员身着清宫服饰,雍容华贵,讲究清代礼仪,让客人有一种回归过去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山西省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晋南地区,是山西省戏剧、也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就出剧特现了乐师及唱班、杂耍。汉代百戏流行,到了汉代中期,百戏活动在我省晋南更是风靡一时,虽说当时的百戏还算不上戏曲,但它已经形成、孕育出戏曲艺术的胚胎。从汉代到宋代,经过一千多年的孕育和演变,戏曲日趋成形。到北宋年间,在我省晋南、晋东南的一些乡村已出现了专供演员演戏的大戏台。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晋南、晋东南的戏曲艺术已达到一定规模。我省戏曲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剧种繁多。除京剧、豫…  相似文献   

7.
刘奇玉 《求索》2010,(4):198-199
女性进入戏曲批评领域比较晚,明嘉靖年间始见诸记载,至清代始颇为兴盛。女性戏曲批评者多以题写戏曲序跋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她们大多为名门闺秀,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江南一带,喜用诗词题写戏曲序跋,且多关注女性剧作者和刻画女性的剧本,具有明显的性别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宫廷服饰》冯林英著精装大16开依据清代冠服制度,详细介绍了礼服、吉服、常服、行服等十二类宫廷服饰的特征,并从服饰的制作流程、织造品种、工艺技法、服饰纹样,以及古代织绣服饰艺术品的鉴别收藏等角度出发,参考宫廷服饰藏品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万海洋 《前沿》2008,(2):175-177
30年代的左翼戏剧创作是整个左翼文学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五四以来新文学话剧发展的必然延续。这一时期左翼戏剧运动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就其戏剧结构从总体上而言有两大特征:二元对立模式和非整一性特点。随着左翼戏剧运动的发展,其自身艺术不断完善,特别是夏衍的剧作在戏剧结构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正>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在桂林主编《戏剧春秋》月刊,写了大量以反侵略为内容的戏曲剧本。1944年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组织了西南戏剧展览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等职。抗战期间,田汉曾经四次来到桂林,第  相似文献   

11.
<正>洋县架花焰火是一种以高杆梁架为扎制形式、以反冲式火箭(民间俗称"祖先童子"、"来回码子")来回自动点火和高空燃放的大型焰火,起源于唐代宫廷焰火、形成于清代,繁荣于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之初,已有近200年历史。洋县架花焰火有80多个品种,多以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为表演内容,一般可安装为12楼、24楼、48楼,组合缜密和谐。其制作工艺、焰花形制和奇特的燃放形式为国内外所少见。  相似文献   

12.
有介绍餐饮业的文章这样说“:满汉全席是清朝宫廷中的大宴”“,清末民初,老北京饭庄经营的酒席,是以铺张的‘满汉全席’为主。”查阅史料,并没有找到任何所谓清代宫廷“满汉全席”的记载。《清史稿·大宴仪》未见“满汉席”或“满汉全席”之说。清人笔记中也未见清宫廷内满汉席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有戏否?众说纷纪。布依戏怎样形成、源于何地?见解各异。 在中国浩瀚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如何认定一个民族的戏剧文化,我自感孤陋,不敢妄言。本文仅就布依戏源流及形成因素,谈一孔拙见,以求匡正。 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的提出和争议,首先在于对什么是戏曲,怎样界定戏曲的形成,在概念上、认识上存在着异议。 何谓戏曲?前人云:“‘戏’者,以虚中生戈;‘曲’者,音乐也”。王国维云:“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些定义,包容了戏曲的基本特征;以演员为中心,广泛地调动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各项艺术和技艺的表现力,成为众体兼备的综合性艺术。 确定了戏曲定义之后,又怎样来界定戏曲的形成呢?我认为:凡最早具备了上述条件的剧种,就标志着戏曲的形成。反之,只含有某种戏剧因素,某种戏剧动作,只能视为戏曲的孕育或刍形;凡最能以复杂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或艺术表现上高度  相似文献   

14.
正滑稽戏脱胎于新剧,形成于1907年,是我国特有的、独具民族色彩的一个剧种,属于戏剧(戏曲)范畴。滑稽戏是上海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海派文化的典型。它把创造笑料作为自己的使命,于嬉笑怒骂之中透出人生的甜酸苦辣,在笑声里倾注耐人寻味的社会体验。滑稽戏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作方法又极具海派特征,这对于发扬海派优良传统、研究都市上海,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苗族没有戏剧,这似乎在戏剧界已形成定论。苗族究竟有没有戏剧?针对这个问题, 1989年7月至90年5月,思南县民委组织专人在铜仁地区民委主任罗正铭带领下,先后深入 思南大河坝、大坝场、张家寨、鹦鹉溪等苗族聚居地,对高台戏进行了专题调查搜集,获得 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证明了苗族不仅有戏剧,而且戏剧的丰富和独特,是令人兴奋和惊讶 的。 思南苗族高台戏是在苗族民间花灯、山歌的基础,上后逐渐吸取傩戏、湘剧的表演形式而 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地方剧种,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现已流行 于印江、石阡、德江、沿河、凤冈、湄潭、务川和余庆等地。剧目发展到近百个。思南苗族 高台戏的搜集整理,它不但填补了苗族戏剧史上的空白,而且对研究思南乃至整个苗族族源、 戏剧、音乐、文学等都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乔丽 《前沿》2008,(2):168-170
清代中晚期是传统戏曲发展繁荣的高峰期,追求声色娱乐的官宦士人乐于与戏曲艺人交往,但表现方式不同:豪门权贵一味压制玩弄伶人,中下层文人则追求暂时的愉悦和慰藉,这些都对戏曲艺人的生活及戏曲艺术的审美倾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代胶州画坛,文人荟萃,名家辈出,成就斐然,形成了以高凤翰为代表的革新派和以冷枚为代表的宫廷派两大书画家群体,并分别取得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在清代山东乃至全国美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一)胶州画坛兴盛的历史背景胶州画坛初露盛况当出现在康熙前期,到康熙末年开始趋向繁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20)
正海峡两岸"儿童歌舞剧"音乐教育论坛近日在福州举行。两岸美育教育工作者汇聚榕城,就中小学校园戏剧戏曲教育等议题进行交流。通过观看福州市中小学戏剧戏曲节汇报演出、幼儿园大班创意戏剧课、小学语言与形体训练课等示范课例,与会者对于在不同阶段所要教授的内容和方式有了进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不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而且对于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戏剧的文化功能都有着卓越的识见。系统地考察鲁迅的戏剧文化活动,透彻地分析鲁迅戏剧文化观的内容和特征,准确地把握鲁迅戏剧文化观的价值,无论是对进一步丰富鲁迅研究的内容,还是对当代戏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颜建华 《求索》2011,(5):205-206,69
清代骈文复兴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逐渐为学界所接受,但清代骈文复兴突破与创新的诸多方面与程度则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特别是说到艺术上的创新,否定与肯定并存,且较为激烈。这里试图从两个层面进行探究:一是从清代骈文艺术技巧方面的创新来谈;二是骈文对新文体小说、戏曲的渗透方面来探索,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