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产业问题的提出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1994年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要求“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并全面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的改革。这时,开始引发了教育产业,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等问题的讨论。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决定》在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指出:“鼓励社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的作用及其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商品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看,文化决定着人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品格和精神,在社会结构中处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模式,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强大源泉。文化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产业商品属性,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中,正确认识两种属性的关系,对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兼吸外来有益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大发展格局,适应我国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国家对外开放和科技生产力发展的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对高等教育产业问题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高等教育是产业,应当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二是认为高等教育不是产业;三是认为高等教育可以是产业,但不能完全产业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又有非产业属性,是“二重属性”的统一体。为此,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应当辩证认识和处理好高等教育“二重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20世纪90年代初对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探索而引发的关于教育的产业属性、教育的经济属性的研究,进而发展到"教育市场化"之争,反映了教育学界对教育属性认识的显著变化.这些研究既是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延续与拓展,更是一种深化.作为"教育市场化"之争的一个"始料不及"的结果,不是对教育经济属性与市场属性的"认定",而是对教育公益性的普遍认同,并由对教育公益性的探讨转向对政府的教育职能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合同法律属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合同不属于行政合同的范畴。它除具有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合同的成立须当事人双方合意等一般民事合同的特点外,还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客体的教育性、目的的非盈利性、形式的附和性、合同的继续性、合同履行标准的复杂性、合同的双务、有偿性、合同的诺成、不要式性等自身特有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略对其文化属性的理解与把握。本文试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文化三结构加以探讨,以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它们在权利属性方面存在着下列特点:文化、教育权利具有同质性;文化、教育权利是一种复合性的权利,既具有自由权的特点,又具有社会权的性质;文化、教育权利作为宪法权利决不仅仅是一种"指导规范",而是可司法性的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8.
9.
警察教育在中国清末、民国期间都被视为是警察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化”是中国警察教育始终坚持的原则。同时,中国警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一直是自成体系,与普通国民教育少有甚至没有联系:警察教育的师资因承担了一定的警察行政职能.也具有“警察教官”身份,纳入行政系统管理,具有警察身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股份制属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认识,认为股份制不属“公”,亦不属“私”,而是一种经济运作方式,并由此提出对所有制问题的看法:指出所有制只是一种理念,不是某种模式;要用一种新的思路来讨论股份制,即股份制是实现资本与市场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筹集资本,改造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实现产权明晰、权益明晰,与世界经济接轨,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最好方式。不应用“公”或“私”的所有制观念来框定股份制的属性,及影响其运作。文章最后对我国股份制企业产权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介。  相似文献   

11.
从建国后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来看,教育都是一直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并经过了从强调教育的政治属性(上层建筑)与功能到强调教育的经济属性(生产力)与功能,再到强调教育的文化属性与功能这一演变过程。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教育首次被划归到社会建设领域并有许多新论述。这一变化,启示我们应从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更高更广阔的视野来认识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不明是学科基本问题研究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研究主要存在认知不足与条件缺乏两大主客观方面的问题,厘清它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具有的政治性根本属性与教育性和应用性的特有属性。由于多维的学科属性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挖掘其学科属性,从而推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在,经济正处于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的阶段,作为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广告产业也处于变革过程中。目前,广告产业从消费者市场、主导媒介、广告主营销模式到广告模式无不具有过渡性的特征——分众化。从广告模式来看,处于大众传播模式向一对一传播过渡的中间过程——分众传播模式。处于过渡阶段意味着大众传播、分众传播以及一对一传播并存,以分众传播为主流,一对一传播为发展方向。新的传播需要新的广告学理论和操作方法,这为广告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广告教育如何应对产业的变革?首先,要把握什么是变化的,什么是不变的。广告的本质作用——沟通——不会改变,人性、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等不会改变,变化的是广告的具体内容、形式、传播渠道、流程等。因此,高校应将解决沟通问题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线,并以历史的、变化的视角向学生传授广告沟通的理论和技巧。其次,教育应同时具有现时性和前瞻性。再次,变革的广告业充满了多种可能性,教育应具有开放性,包容各种可能性,鼓励尝试、创新。最后,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社会各个阶层都发生了变化,原来所说的阶级意义趋向减弱,因此,对于强调阶级分析的观点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就具体问题而言,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正在淡化,明确这一点,将有益于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 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阶级属性对于社会各个阶层来说都是客观的。诚然,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的最主要特征,它既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贯穿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始终的具体工作。要求法官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庭审准备、庭审阶段、法庭教育和执行阶段,都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经2012年修正后,监视居住从过去与取保候审混同的状态中分离出来,具有了自己的适用条件和对象,真正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现行监视居住制度呈现出了监视方法较为懈软、执行主体过于单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略微狭窄和因缺乏专门监视方法规定致使监视方式较为混乱等问题,对监视居住措施的实际运用和效果造成了实质影响。立足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任务要求和强制措施的设计意图,正视问题与不足,发展和完善监视居住制度是其内在要求和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私营企业主群体的逐步形成,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问题,引起了广大统一战线工作者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最典型的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私营企业主既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前的民族资本家,也不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第二种观点认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教育的产业属性是制定相应税收政策的理论前提。在我国教育产业定位后,其原有的税收政策已不符合客观实际,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根据教育的产业属性,应按照优先发展、公平与区别对待相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调整有关的教育产业税收政策。近期政策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扩大税收规模,增强政府财力;二是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三是开征教育税,给教育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9.
顾笑然 《工会论坛》2014,(5):131-133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应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所面临的课题,也是我国教育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本文立足技术经济学视阈,探讨云计算技术在教育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阐释教育云评估的理念,剖析教育云评估的属性,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转型的同时,教育也在转向。如何把握住教育发展的趋势,引导教育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了摆在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基层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作者在文中分析了目前教育产业发展的几种趋势,旨在认清教育产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