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把人才选准、用好,历来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干部任前公示制"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任前公示"好在任前,贵在公示.它将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和选人用人中的"暗箱操作",加快了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进程;对于那些缺乏群众观点、只知道密切联系领导的干部也是一种教育和提醒.基于此,"公示制"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认可.但不能否认,"任前公示"在有些地方变了味、走了调,成了摆设.一些有问题的人,一些公示期间反映不良的干部,照样能够提拔升迁.这样,不仅损害了"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也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所谓“二次公示”制,就是指拟任干部经过第一次任前公示合格后,实行一年试用期。期满后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内容增设试用干部照片、家庭情况、试用期八小时内外表现、新任职务所在单位民主评议情况等。第二次公示期间,派专人收集群众反映的情况,并深入调查核实,在此基础上,考察公示合格的,予以正式任命;对存在一般问题,影响不大的,由组织部门对其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正后任命;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严重的,予以延长试用期,暂缓或解除任命。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干部任用试用制度,是我国近年进行的一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但是,这种制度在实践…  相似文献   

3.
魏建中 《学习月刊》2010,(20):110-110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把好选人用人质量关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武汉市武昌区委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采取“三推一考”(领导推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和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区管干部,在完善干部选任提名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临汾市针对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制定出台了选拔任用干部新规定。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各级党委(党组)要定期组织专题学习,使领导干部进一步熟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原则、条件和程序。组织部门要充分利用干部选任中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对干部特别是党委的主要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加强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选人用人行为。他们坚持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认真执行任前公示制度,坚持诫勉谈话或函询制度,以制度保证选任干部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大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实现组织工作的开放,切实把干部任免权交给群众,南溪县在成功实施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公选领导干部制度的基础上,最近义制定实施了<领导干部职位出缺公示公推和差额考察制度>及<县委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度>.制度实施以来,公示考察组成员59人次,任前公示49人次,公示出缺职位11个,参与推荐的基层组织10个,群众156人,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8人,有6名拟提拔对象因在考察中群众满意程度不高而未提交县委审议,有1名拟提拔对象因在任前公示中群众有反映而暂缓使用.  相似文献   

6.
谨防任前公示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华 《党课》2008,(5):127-127
当前,各地普遍实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明显地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拓宽了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选人用人上的失察失误。但有些任前公示发生了变异,致使少数“问题干部”竞能在多次任职公示中顺利过关,严重损害了党政领导干部的形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同心县不断强化干部管理,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使干部监督工作落在实处。一是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同心县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干部谈话、函询、诫勉、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联系通报等制度。二是强化选任干部工作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领导干部推荐干部  相似文献   

8.
张志强 《实践》2011,(2):19-19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创新选人用人方式,逐步完善了“三推法、三优法、公选法和全程监督法”等干部选任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准人、用好人是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作风好的干部应该具备六个方面的优良作风。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考察预告、任职试用期是被实践证明的好的选人作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方举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推进选人用人科学化、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目前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导致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当然也要多方举措,最根本的是要努力推进选人用人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都江堰市某小区的布告栏上,多了一份干部任前公示。让小区居民感到意外的是,这份公示涉及的干部——拟任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污贿赂局局长的杨斌就住在他们小区。任前公示,是干部选任的必须程序,旨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但在习惯上,干部任前公示,仅限于官方媒体,或党政机关办公区域。而且公示的内容,也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10,(11)
<正>防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干部工作让群众满意,核心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部选拔任用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阳光工程"。只有干部选拔机制群众公认了,选任的干部才能让社会公信、让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0,(10)
中央批准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组部青岛干部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热潮。我省也乘势而上,采取措施,加快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首批试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干部刚刚公示,省委组织部又下发文件,公开选拔 1000  相似文献   

14.
荣华 《前线》2011,(5):40-41
近年来。针对干部选拔任用个别提拔、调整中容易出现的评价信息不真实、考察不准确、选人视野不开阔等问题。石景山区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以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抓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采取了集中遴选后备、统一调配使用的干部选拔任用模式,制定了处级领导干部资格准入制度和区委常委会、全委会票决试行办法。形成了以“资格准人、考任分离”为主要特点,以“双推、双考、双公示、双票决”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同市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科学选任干部,着力疏通出口,实施实绩考核,加强监督管理等有效措施,着力把好干部的“进”、“管”、“出”三道关口,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效推进了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以制管事、以制管人和以制管权。中央颁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后,市委出台了《关于深化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从公开选拔、公示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试行新任干部试用期制和领导干部任期制、规范干部选任程序、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考察…  相似文献   

16.
党建动态     
《党的建设》2009,(9):56-56
清水县建立干部选任信息公开机制近年来,清水县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及差额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试点为契机,建立了干部选任信息公开机制,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一是建立推荐职位公告制度。在推荐提名之前,对拟推荐职位、资格条件、推荐方式及相关要求等内容进行公告,明确干部推荐的条件和范围。二是建立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坚持在干部考察前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可以增加干部工作的群众参与程度,增强选人用人工作的透明度,是检验一个干部群众公认度的主要措施,也是用人制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干部队伍和干部工作的实际,在副科级以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实行任前公示制度。所谓任前公示制度,即在党委正式作出干部职务任免决定前,由党委将拟提拔干部的名单、基本情况、主要政绩等,以公文等不同形式对外公布,公开“亮相”,接受党内外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省通过不断强化干部宏观管理,定期开展干部人事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严厉查处群众信访举报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组织人事纪律的严肃性,推动了全省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  相似文献   

19.
"怎样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为此,酒泉市肃州区在干部人事制度上进行了"公开、民主、规范"的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组工动态     
武定县推行企业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为了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武定县推出企业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首先在县工业交通局召开了所属企事业单位党政工三套班子成员和局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企业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大会。所公示的6名拟提拔使用的企业干部,有企业行政正、副职领导,还有一名企业工会主席。他们都是在1999年第三季度县委组织部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履职情况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广大职工民主推荐,主管局党委严格按照干部任免程序考察讨论后拟定的。充分体现了注重实绩、职工公认,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