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西哥银行的私有化和外国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 1 9世纪 6 0年代 ,墨西哥就开设了第一家银行。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墨西哥银行私有化和外国化的步伐加快 ,目前 ,外资已占墨西哥银行总资产的一半左右。墨西哥银行体系的发展经历了 4个阶段 :创始阶段 (1 86 4~ 1 940 ) ;银行专业化阶段 (1 941~1 973 ) ;多功能银行的建立和银行的国有化 (1 974~ 1 989) ;银行私有化和外国化 (1 990~2 0 0 0 )。  相似文献   

2.
巴基斯坦现有十七家外国银行,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中东国家,共计五十四家分行。它们在巴全国商业银行以及外汇经营方面都已占有巨大优势。由于它们的活动不仅为国家经济增添了活力,而且其高超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国內银行树立了榜样,所以,它们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正被广泛地认识和接受。从能够比较准确反映它们规模的存款基数来看,1983年国际信用商业银行(BBCI)和格林莱银行(Grindlays)的存款额各为2.8亿卢比和1.17亿卢比,在外国银行中分别保持  相似文献   

3.
泰国于1966年11月依据“农业—农业合作社银行法”成立了农业—农业合作社银行(以下简称 BAAC),其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合作社银行。由于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前五年中,从非政府金融机构借得款项的农户急剧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成立了 BAAC。BAAC 负责对农民的直接贷款以及对农业合作组织发放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日本对西欧的直接投资猛增,这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一个新的发展动向。据统计,1985年日本对西欧的直接投资仪为21亿美元,1988年增至91亿美元,1989年已高达144亿美元。目前日本有530多家公司已在西欧建立了1200多家生产企业和近2000家贸易公司、银行分行和保险公司,累计直接投资总额超过430亿美元,约占日  相似文献   

5.
一、银行呆帐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性1997年7月泰国爆发金融危机后,银行呆帐比例节节攀升。泰国商业银行系统不产生收益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在1996年为7%,1997年升至18%,而1998年则扩大到了43.88%,为24000亿铢,达到了危险的程度。1998年呆帐比例较高的九家商业银行依次为泰军人银行30.5%、汇商银行34.3%、大城银行37.2%、亚洲银行38.5%、黉利银行39.9%、秦华农民银行40.2%、盘谷银行48%、泰京银行48%、兴业银行48%。这些银行呆帐大都来自工业企业、出口企业和不动产业。泰国商业银行的呆帐之所以不断扩大,其原因来自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亚洲美元市场已顺利完成了其第十个年头的各种经营工作。据1978年8月份的统计资料,目前新加坡有八十二家亚洲货币单位,其总资产负债超过二百三十亿美元。亚洲货币单位是一些银行或商人银行的独立簿记清算账目单位,并特经批准在亚洲美元市场营业。  相似文献   

7.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大肆掠夺中国的财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朝鲜银行发行的纸币和日本“军用手票”大量涌入中国。同时日本在中国大陆扶植的伪满洲国、伪华北临时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和南京伪国民政府等也相继成立了“满洲中央银行”、“察南银行”、“冀东银行”、“华兴商业银行”、“蒙疆银行”、“中央储备银行”和“中国联合储备银行”等七家伪政权银行,加入了掠夺中国百姓血汗钱的行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些日伪货币流通在中国华北、东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的特定区域…  相似文献   

8.
1994~1995年的金融危机促成了外资迅速进入墨西哥的银行体系。墨西哥政府在推动银行国际化的同时,外资也在较短的时期内控制了墨西哥主要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外国银行的进入帮助墨西哥建立了较好的银行信誉,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率降低、银行内部监管和效率都有改进;同时也产生了信贷收缩、就业减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战后,新加坡的华人金融业发展迅速,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黄祖耀的大华银行即是全世界五百家最大银行中的一个,到1984年底,大华银行集团属下的四家银行(大华、崇侨、利华、远东银行)的综合资产达154亿元(新加坡元,下同),成为新加坡最宏大的金融集团。当前,许多中外学者认为华人银行的发展,标志着华人经济日趋成熟,已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本文拟以新加坡大华银行的成立、发展过程为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金融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俄罗斯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心是建立两级银行体制和发展金融市场。中央银行改变与政府和财政的关系,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成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商业银行的体制在英美模式和德国模式之间选择了德国综合银行模式,其管理逐步规范化。利率通过市场方式逐步放开,金融市场获得发育。但是经济衰退、财政危机和金融自由化导致了1998年金融危机。普京时期,进行银行重组,调整货币政策,整顿金融市场,使金融环境与微观运行的关系从相互矛盾转为良性互动;新制定的银行部门发展战略,提出了到2008年的金融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美洲开发银行(Banco Interamericanode Desarrollo,旧译泛美开发银行)成立于1959年4月,翌年10月正式营业,1961年2月拨付第一笔贷款。二十多年来,银行的资本额由建行初期的十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二百四十亿美元,贷款额由同期的不到三亿美元增加到二十三亿美元。目前,它已成为拉丁美洲国家获得外国官方贷款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它的性质和作用问题,过去一般都强调是美国掠夺和控制拉美的工具,“一家完全受美国控制和操纵的金融组织”。这种看  相似文献   

12.
经济短波     
印尼与韩国加强经贸合作印度尼西亚新政府成立后加强了与韩国的经贸合作。1999年,印尼与韩国的双边贸易额达46亿美元。为了加强双边合作,印尼和韩国将设立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委员会。委员会将着重研究、解决双方在经贸、技术合作方面的各种问题。马来西亚的银行合并进程加快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一些银行加快了合并进程。到目前为止,已有8家银行成功实现了合并,它们是联昌银行与联合亚洲银行合并,兴业银行与广益银行合并,大华银行与崇桥银行合并,兴业银行与森合银行合并,土著银行与联昌银行合并。还有一些银行的合并工作正加紧进行。新…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特别是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尤为严重.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说是对目前各国(地区)银行体系效率的一次检验.在此背景下,本文关注的是拉美银行体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效率问题.研究证明,拉美银行业改革通过推进银行私有化和大量引进外资银行,不仅增强了本国银行体系的资本实力,同时提升了本国银行的盈利水平,无形中也增强了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事实证明,这些改革措施都十分有助于拉美国家建立富有效率的银行体系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银行业改革也确保拉美国家的银行体系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仍保持强劲的投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在历经10个多月金融和货币危机带来的灾难之后,韩国的市场景况究竟如何?这是人们关注的课题。一些人士认为,韩国经济已得到逐步改善,市场渐趋活跃。其理由是:外汇储备增加到240亿美元;韩元汇率由2000韩元兑1美元升至1377韩元兑1美元;已经关闭了14家经营不善的银行;不久将拍卖政府在韩国第一银行和汉城银行的  相似文献   

15.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出马来西亚银行系统的不少问题和缺陷,不良债权成为马来西亚银行业的最大难题。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理银行不良债权的新举措,以改善银行体系的状况和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马来西亚是目前受害国中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最为积极的国家。一、马来西亚银行业不良债权积压厚重马来西亚的银行体系由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国家储蓄银行组成。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又称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成立于1959年1月,是马来西亚银行体系的核心,主要职责是发行货币林吉特、保存国际储备并捍卫币值、代理政府执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在东南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银行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银行正积极"走出去",这是我国银行实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东南亚是我国银行业"走出去"优先选择的地区.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到东南亚发展的原因,阐述了其发展历程与近况,预测了其发展前景及存在的不足,以期对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88年银行自由化政策实施后创办的新银行的经营情况,并不是都有良好的业绩。有的银行发展迅速,也有的已转手经营。最新一家易主的银行是索利达银行(Bank Solida),它是紧接在另一家被新业主收购的同行后面。然而,迅速发展的银行也不少。例如:帝亚拉银行(Bank Tiara)、现代银行(Bank Modern)、达尔玛银行(Bank Dharma)、奴沙银行(Bank Nusahill)。查雅银行(Bauk Jaya)及玛士希银行(Bomk Mashill)。与此同时,雅玛银行(Bank Yama)、阿士达银行(Bank Asta)、都威玛银行(Bank Dwima)、阿各罗银行(Bank Agro)及马打蓝银行(Bank Mataram)还须加强巩固。至于科沙银行(Bank Kosa)、苏里雅·根查纳银行(Bank Surya Kencana)、伯利玛·马士得银行(Bank Prima Master)、印多·莫内士银行(Bank Indo Monex)、阿尔都士银行(Bank Artos)、法马银行(Bank Fama)、伊那·贝尔塔那银行(Bank Ina Perdana)、建东银行(Bank Orient)、及特威巴银行(Bank Dwipa)则须更加努力奋斗。可以肯定地说,创建新银行对业主并不是一定有利的。然而为什么有的业主还要经营三家以上的银行呢?为什么合并问题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呢?此外,还有一些自称为专业的高薪银行家,面对愿意承担经费与费用的集团业主也毫无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拙著《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初探》的续篇。在此续篇里,作者试图从系统工程学和经济控制论的角度来考察由狭义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和外币存款系统组成的广义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在《初探》中,考察的对象局限在狭义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因此,为应叙述的需要,当时我们只提一提外币存款系统。在本文第一节中,我们先概括地描述外币存款系统。在第二节中,为避免重述已在《初探》中提及的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资金运动细情,我们只用综合性会计报表形式来表示广义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的  相似文献   

19.
涵盖银行业等领域的市场经济的建立成为独联体各国金融市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外资准入问题是其中关键内容。上世纪90年代,独联体国家银行体系的发展战略主要立足于本国私人资本,致力于维护国家银行体系独立性,在吸引外国银行资本问题上持谨慎态度,对引进外资设置了重重壁垒。外国银行初期服从于跨国公司的“紧跟客户”战略,对独联体国家的开放市场进行扩。随着2000年初独联体国家经济形势趋稳,外国银行转变策略,收购本地银行成为其开拓市场的主要方式。外国银行已在独联体国家站稳了脚跟,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张。与此同时,独联体国家的银行近年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们在本地区积极扩张。  相似文献   

20.
1977年在马尼拉建立的境外银行系统是国际境外银行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广义说来,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是由境外银行单位和外币存款单位“混合”组成。狭义说来,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只应该由境外银行单位组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考察由境外银行单位组成的境外银行系统。至于由外币存款单位组成的外币存款系统,财留待日后,另文考察。马尼拉境外银行系统罕为人知。关于这系统的材料,比较系统的是菲律宾中央银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