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这两个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政党,曾出现过两次大的合作。一次是1924年到1927午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一次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在抗日的旗帜下再次实行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上这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两次合作中的策略演变是密不可分的。认真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指导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我党策略的两次转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北洋军阀。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反帝、反封建的一切阶级和阶层联合起来。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都会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第一次工人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领导的两支武装、两个政权、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合作。这一独特的合作形式,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3.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度合作。这两次合作是在很不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如果把它们作一些比较研究,是不是可以说,第二次国共合作有着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它是在中日的展族矛盾处于压倒一切地位的时刻形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两度携手合作,创建了北伐和抗日的业绩,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70周年的日子里,总结借鉴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研究一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中华民族的进步,是很有意义的。一、共同的历史任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两党的性质不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实现合作,是由于他们承担着共同的历史任务。可以说,共同的历史任务是联系两党的纽带和进行合作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念超 《求实》2006,(Z4):41-42
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都较好地完成了当时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特别是贯穿抗日战争始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我们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应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建立时起,就矛盾重重,随时有破裂的可能.但是,其"裂而不破",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6.
柯友朝 《党史文苑》2005,4(1):66-69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国共两党曾两度握手言好,走向合作.而在建立和维护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共采取了不同的合作策略,因此,结果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共建立和维护两次国共合作策略的剖析,阐明了建立统一战线,合作双方实行妥协的必要性,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巧妙结合来维护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国共两党曾两度握手言好,走向合作。而在建立和维护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共采取了不同的合作策略,因此,结果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共建立和维护两次国共合作策略的剖析,阐明了建立统一战线,合作双方实行妥协的必要性,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巧妙结合来维护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曾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共同合作,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他们合作的时间虽然只有70余天,却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和光辉的业绩。 1924年9月1日,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周恩来到广东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通过中共中央委员兼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谭平山、中共两  相似文献   

9.
王健 《党史文汇》2013,(8):57-59
2010年12月,笔者利用去台湾国民党党史馆征集资料的机会,调阅了该馆保存的两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毛泽东书信,这"对于反映当时的时代情境和当事人的个性特色颇为传神"。从中也可以窥探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有关情况。第一封信是1924年5月毛泽东写给国民党中央执政委员会上海执行部的短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两党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及第三次合作的初步酝酿的曲折发展过程。历史证明,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因此,近些年来,许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发展了生产力,保证了边区军民的丰衣足食和工业品基本自给,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陕甘宁边区生产力发展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的激进方式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解放和发展了这一时期生产力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使边区生产力发展适应了中国革命实际的胜利;是边区生产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快速转变的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十分重要。因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也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侧重结构功能主义、治理与善治两种视角,而政党和社会的二元结构构成了基层社区治理转型的逻辑。基层社会存在着政党、政府与社会三重力量,基于整合这三种力量的思考,建构“结构-能力”的包容性耦合框架,契合中国的制度环境。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包容性耦合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多元主体纵横结构的包容性耦合,并同步实现政党执政能力、政府服务能力和社会自治能力的聚合提升。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上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贡献.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独具创新特色的生产力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加速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既有属物性又有属人性,是一个有机系统。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要按照这种系统性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将这一标准简单地"金钱化"或"GDP化")。从这一点出发,科学的生产力标准和科学的发展观在其基本点上是统一的,二者都体现了历史过程的本质和必然。  相似文献   

16.
认识和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必须认识和把握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中国生产力自身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 ,如何使先进生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矛盾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是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求党要特别重视研究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自觉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从唯物史观高度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的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但不排除发展中的间断性、反复性和跳跃性。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已经基本具备与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接轨的条件。但是必须注意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限度、风险和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过程,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内涵丰富。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在理论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 设时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实践上许多基本观点仍对我国今天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