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你以为你是谁?□张书省接触一位省长秘书,我说你的担子不轻啊,他说,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我很小心,我给自己写了一个条幅:“你以为你是谁?”每天看。一瞬间,我发现面前这位年轻人,可亲可敬。因为,人经常会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河南那个张金柱,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相似文献   

2.
狮子看见一条疯狗,赶紧躲开。小狮子说:“爸爸。你敢和老虎猎豹争雄,为何躲避一条疯狗?”雄狮问:“孩子,打败一条疯狗光荣吗?”小狮子摇头。“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小狮子点头。“既然如此,干吗要去招惹一奈疯狗?”——不是什么人都配做你的对手,不要与那些没有素质的人争辩。  相似文献   

3.
梦生 《廉政瞭望》2005,(12):29-31
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却要卖出自己的器官——“当时我女儿就扑过来哭了,‘爸爸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守着25项国家专利,却债台高筑——“补上那16万元我认为是小事”; 最近几年,他成了与垃圾亲密为伴的人——“跟垃圾打交道很有乐趣”。  相似文献   

4.
认识你自己     
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你自己。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我姓什么""我干什么""我留什么",无疑是"认识你自己"的一道终生考题。自我认知是一种内省、一种敬畏、一种"认识你自己"的定力和定位。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国家或民族要自强,都必须"自知"与"自省"。在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身上,自我认知不仅可见可敬,而且可信可学。1935年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5.
钓鱼     
张学伟 《党课》2011,(10):71-71
廖老师在河边钓鱼,来了三个学生。仅仅小半天功夫,廖老师就钓上了半篓鱼。廖老师钓鱼却不吃鱼,要将篓里的鱼分给三个学生。谁知,有两个学生摇摇头,不要鱼。结果,半篓鱼让另外—个学生全部带走了。见岸上的两个学生不走,廖老师问:“你俩不要鱼,那要什么?”其中一个学生不客气地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宝贝——高级钓竿。”廖老师惊诧地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学生答:“那篓鱼虽然多,可很快就会吃完的。我要是有您这宝贝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鱼了,  相似文献   

6.
一个周末的晚上.读高中的儿子回家.与我坐在一起吃板。儿子对我说:“我再也不会向物理老师问问题了。”我诧异地问:“为什么”他满腹委屈地告诉我:“我向物理老师问一道题.你瞧他怎么回答,他不屑一顾地数落我‘这也不会’,说完扭头就走出教室。”我再三为老师辩解:“可能老师还有别的事,或者上课他讲了你没有听。”  相似文献   

7.
求解     
王妍 《先锋队》2014,(3):53-53
“老师,你认识元芳吗?“不认识。”“你认识程祖吗?”“也不认识”“那你知道他们的姐是谁吗?”“你到底想说什么!”“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原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信不信由你     
“我们什么也不相信了。”“我只相信我自己。”这是当前一部分人的口头禅。有人甚至说,遇事都要首先从反面想。你说好,他就偏说坏;你说坏,他却偏说好。据说,这就叫“逆反心理”。还有人从理论上对这种状况大加赞扬、提倡,说中国所以落后就因为历来的思维模式是“求同”,现在要改成“求异”,中国才能进步。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1,(15):31-31
A君对B君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在这里没有任何发展,我恨这个公司!”B君建议说:“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j!这个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君问:“那什么时机比较好?”B君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河北省巨鹿县有一个叫郭丽的女人,酒后开车,无证驾驶,撞倒一名9岁儿童后,开车准备逃逸。群众愤慨拦车,她扬言“谁拦车我就撞谁”;110干警警告其停车,她置若罔闻;干警拦住车后,她拿出手机耍威风:“你们的领导要跟你们讲话!”此人盛气凌人,飞扬跋扈,绝非等闲之辈。人们不禁要问:“郭丽,你是谁?”说你是司机?你没有驾驶证件,且一身光鲜,秀发流香,手上没有老茧,身上没有油污,脸上没有风餐露宿的辛劳之色,心中没有爱岗敬业的责任,驾驶的车辆,既非招客的“的士”,又非运货的大卡车,乃一白色桑塔纳。说你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你或许没听说过彼得·巴菲特。但一定听说过彼得的父亲——沃伦·巴菲特,他是名列《时代》杂志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富可敌国的“股神”。然而,身为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却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彼得·巴菲特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是一套人生哲学:“人生由自己打造!”这让他勇于做自己。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06,(3):54-54
一、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相似文献   

13.
1992年7月,怀化地区好联副主任赵婉玉,从全国妇女干部学院学习回来,得知自己将赴虽证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一职。她没有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舒槐林,直到临走前一天晚上,才对舒槐林说:“如果组织上要我下基层,你说该怎么办?”舒槐林一听,开玩笑地说:“听从组织安排。”舒槐林见妻子不说话,马上有了预感:“你真的要去?那我们这个家卜…··”他正想嚷起来,忽见妻子双眼涌出了泪水。“我不去虽江!”父亲吵了起来。“叮叮当当——”母亲甩起了锅碗瓢盆。这个晚上,谁也没有理睬她。赵婉玉走马上任后,认真分析了新时期宣…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20,(5):106-107
“亲爱的,刚接到医院通知,要去支援湖北,马上就要出发,家里父母和孩子就全靠你自己了。你也知道湖北疫情较重,作为一名医生能够参与救治,也是我的荣耀。你放心,我会平安回来,我爱你!”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在知道我要下基层从政后,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在毕业办理户口手续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办事员就这样问我:“你家在孝感?”我说:“不在”。“那你爱人在孝感吗?”“不在。”“那你为什么到孝感去,是犯了什么错误在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是学校故意坑你?”我说:“都不是,是我自己申请去  相似文献   

16.
你说我说     
《新湘评论》2010,(12):62-62
邓稼先最后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苦了你了”,当时我感觉得到,他对我很担心,不知道今后我该怎么办。还有一句是“死而无憾”,这句话是说他自己的这一生没有空虚的度过。  相似文献   

17.
苏晓光 《当代党员》2014,(11):78-78
华硕电脑公司借用三种动物的行为模式培育“共好精神”。松鼠的高瞻远瞩。松鼠吃饱之后会继续找食物,并把松果储藏到树洞中——它知道必须懂得未来价值在哪里,为未来价值做准备就可以有更长远的生存机会。有的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我就对他说:“你可以离开,但在离开之前要好好工作,不是为了交差,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0,(12):62-62
邓稼先最后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苦了你了”,当时我感觉得到,他对我很担心,不知道今后我该怎么办。还有一句是“死而无憾”,这句话是说他自己的这一生没有空虚的度过。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寓言:某日蝎子来到河边想到对岸去,苦于自己不会游泳,便只好求助于青蛙,请求青蛙把自己驮过河去。可青蛙执意不答应,说:“游到河中时,你要是蛰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那到是,可是我要那样的话,我自己不也就完蛋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啊,蝎子他再狠毒,也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因为他也总得要命啊。就这样,青蛙就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可青蛙万万想不到,就游到河中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脖子猛然被重重地蛰了一下。……就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啊!”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3,(1):73-74
王新同志:你好!读了你的来信,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很想跟你交流一下。你的困惑,很具普遍性——不少干部跟你一样,一进入“后备”,就产生了后备心理,似乎自己理所当然该被提拔,一旦“发展”无法满足心理预期,便悲观失望、懈怠工作,甚至走上投机钻营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