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9年解放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延安一代""延安一代"指大致出生于1900—1925年之间的红色知识分子,他们于抗战前后进入各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对提升中共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延安整风中,中共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延安知识分子进行改造,最终使延安知识分子实现了群体转型,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对提升中共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延安整风中,中共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延安知识分子进行改造,最终使延安知识分子实现了群体转型,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延安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通过对1935年到1942年间中国共产党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政策的背景、内容进行分析,凸显抗战初期延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政策的意义,对当今也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与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度的内在关系.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强烈认同,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事业基础;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一整套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设法把一批批知识分子送往延安,是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发挥着当时领袖人物群体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该文主要探讨当时知识分子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过程,分析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基本概况,正确认识该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贡献及产生影响等,对当今我们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国出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奔赴延安的潮流,他们到延安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陕甘宁边区建设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和社会建设方面同样有能力有办法,这是吸引很多青年知识分子去延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在延安经历了从自由言说到整风改造两大阶段,其间在党的政治整合下完成了在思想意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阶级归属上的群体转型。这一转型反映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如何处理个人与政党、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子与群众关系上的政治选择趋向。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爱国知识分子大批涌向延安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仅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介至延安的就有二万人左右。在延安的学校,共训练了五万多军政干部和技术、文艺、医务人员。抗日军政大学先后培养了干部十余万人。在抗战中,广大知识分子最大限度地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夺取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一,知识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胸怀理想信念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赴延安之路各异,有的顺利到达延安,有的比较曲折,有的一路上备尝艰难。研究分析这几种状况,有助于进一步挖掘青年知识子理想信念,把握国共关系状况以及深入理解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不易和艰辛。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12,(5):2+57-F0002,F0003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圣地延安成为进步知识青年和著名文化人士向往的地方。任弼时曾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抗战开始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有4万余人。其中,文艺工作者占相当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甘萍 《党史博采》2013,(9):12-13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译推介马列经典著作,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构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探索和贡献。本文从三个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39年9月下旬,斯诺再次采访毛泽东和红色边区政府。相对于斯诺对陕北第一次采访的轰动,这一次的造访少见提及。斯诺是1939年9月23日到达延安开始采访的,他离开延安的时间,应不超过9月30日。通过斯诺的这次造访,我们可以知道毛泽东在延安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抗战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判断,发现全民抗战元素给延安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了解在严峻艰苦的环境中顽强不屈反击敌人的中共武装力量的情况,以及抗战中的延安其他珍贵的生活细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延安时期取得重大进展,关键在于党在这一特殊时期积极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理论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架设了联系桥梁、大众性文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7,(3)
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延安时期延安的知识分子概况,随后阐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再之后,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现实意义。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王海军 《理论学刊》2012,(12):43-47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中的文艺工作者,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并作出了重要贡献,正确认识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对当今我们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42年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前,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在以延安为中心的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这场运动的开展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右倾错误,没有从思想上系统地彻底清算,共产国际对中共抗战政策的错误指示严重影响党的领导,因此需要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普遍的大规模的思想解放和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胸怀理想信念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他们有的来自西南大后方,有的来自遥远的华南、华东,有的来自华北华中,对他们去延安行走路线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难当头,他们同仇敌忾、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以及和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逐渐汇聚延安。他们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思想不断成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我们也要注重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培养与教育,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中国共产党为夺取东北,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其中,对东北地区知识分子的政策,是一个带有特殊性的重要方面。史学界对这一问题未有过论及。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分析。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知识分子状况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知识分子的实际状况,是党对其政策的客观依据。八一五光复后,回到祖国怀抱的东北地区知识分子和东北各族人民一样,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期望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民主,冀求在新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其思想中的积极一面。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