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关的滑稽     
中国老百姓说的俏皮话里,常用双关技法。这种语音上的谐音常会产生滑稽感。如前面的文章中曾说过的,老太太上电车——您先别“吹”里面的“吹”字,这“吹”字有两个意思,一是吹哨的“吹”,另一个是吹牛皮的“吹”。老百姓说的“死鬼要账——活该”,这“活该”是活着的时候该的账和骂人的“活该”之双关含义。北京城老式的公共汽车,最早由售票员吹哨来提示司机往下一站可以开车了。说“汽车司机闹情绪——想不开”,这里使用的“想不开”就有双重含义,是“想不开车”和“心里想不开”闹情绪,弄不好会走上极端的意思。有人要寻死,人会劝他说:“…  相似文献   

2.
谐音的滑稽     
前几年,外国驻北京的记者们邀请我到长城饭店去讲幽默。我讲到,幽默是随着社会、文化进步发展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方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语言。我说,中国有数千年文明史,中国人是很理解幽默的。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看到转载在报刊上的一些外国小幽默作品,认为中国人是看不懂也不大读得懂什么是幽默的。记得在讲课的现场,就有一位华裔的外国记者向我提出,中国人懂不懂得幽默等问题。我就用前面讲到的,河南一位农民说有一块地不上肥,说那是块“卫生地”的事,来证明中国人不但懂,而且还非常有幽默感。我说,中国人运用的一些幽默技法,外国人…  相似文献   

3.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一位朋友讲了个笑话。他见另一位牵着一条狗,个子很小,腿很短,是给孩子玩的那种小狗。人问狗的主人:“这是什么狗?”回答说:“是一种警犬。”一听人都不信。警犬都是又高又大,跑得快,样子也凶,像这么个小东西,它怎么当警犬呢?谁信啊!他小声回答说:“不是一般的警犬,是便衣的。”人一听都乐了,知道这是说笑话,说来出人意料,但也有情理可通之处,就觉得滑稽了。有一次,记得是看高凤山的快板表演。他一上台,在旁边取一碗水喝,还边喝边用牙嚼着。同台的演员问:“喝水你嚼什么?”他回答说:“北京的水硬。”听了非笑不可。现在人…  相似文献   

4.
从前面讲的种种情况,参照列举出的实例,就可以从理论上讲幽默到底是什么了。可以说:由于社会进化,文明昌盛,人们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使语言的运用日趋灵活和美化,由此产生幽默的语言方法。这种方法的性质,是以曲折、含蓄方式表达,使人领悟其含义,以此代替直叙的表达方法,因运用  相似文献   

5.
姚嘉丽 《法制与社会》2014,(13):238-239
滑稽模仿作品作为一种公共善品,它的合法性地位理应得到证实。本文重点分析滑稽模仿可否构成合理使用,分别从法条解析与法理解构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进而找寻合法的滑稽模仿作品需具备哪些评判要素。文章采用层层递进、找寻突破、引用案例的方法展开分析,写作目的是为我国相关立法与实践操作找寻较为成熟的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滑稽模仿、山寨成为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从他人作品中挪用其有影响的部分,并对其进行讽刺、调侃甚或批判,成了一种不可忽略的文学创作形式。在挪用他人作品并对其进行讽刺、调侃的过程中,滑稽模仿涉及他人的名誉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因此,滑稽模  相似文献   

8.
滑稽模仿作品是文学艺术史上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手法,其独有的模仿性和批评性特征引发了滑稽模仿是合理使用还是侵权行为的争论。本文以著作权法原理为基础,结合世界各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和判例,对滑稽模仿的合法性进行分析,认为滑稽模仿作品是利用原作的合理使用结果,不宜认定为侵权。  相似文献   

9.
10.
浅析滑稽模仿与网络恶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对电影《无极》的恶搞在互联网上的迅速传播,人们对“网络恶搞”产生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讨论网络恶搞是否构成对原作著作权的侵害时,往往借助于法律对滑稽模仿合法性的审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先生上世纪30年代在山西进行"乡建运动"时,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他对政府机构干扰乡村工作的忧虑:"人民好比豆腐,官府力量强似铁钩.或许握铁钩的人,好心好意来帮豆腐的忙,但是一帮忙,豆腐必定受伤.……现在有一句时髦的话叫做‘建设',却不知老百姓最怕听建设这句话.然则就不要建设了吗?当然不是.几时自治的习惯能力养成了,政治的大路开出来,则建设自然而然,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2.
论滑稽模仿作品之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有可能引发我国2006年第一场广泛吸引眼球的牵涉著作权的民事纠纷。陈凯歌决定起诉胡戈的消息传出之后,网络上网民议论纷纷,也有专业学者、律师参与讨论。该案反映了技术发展给法律带来新的问题。尽管在以前也存在对电影作品等进行修改的情况,但需要较高  相似文献   

13.
论滑稽模仿对我国著作权法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简称《馒头》)所触动的文化、经济、道德和法律等各个层面的广泛讨论目前已趋于平静,但由此带动的网络“恶搞”1却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将著作权法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由于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对此类作品做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也缺乏相关纠纷判决的先例,学界关于滑稽模仿合法性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能不说是网络环境下我国著作权法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为了回应这一挑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滑稽模仿的合法性做进一步反思。一、滑稽模仿的含义和特征“最为高级的那种滑稽模仿可以被定…  相似文献   

14.
试论比喻的异质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修辞教学中产生比喻划界上的不同意见,大多源于对“异质原则”的不同理解。本提出辩证地理解比喻的异质原则。即判断本体和喻体是否同类,不可拘泥于简单的自然类属,必须具体分析作设喻时选择的事物属性;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从完全不同类到同类,是渐变的连续过渡,在中间地带很难绝然划分;本体和喻体的自然类属相同时,对本体是否有艺术表现力,可以成为辨识比喻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刘海明 《检察风云》2011,(23):38-38
信仰缺失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没有信仰,人的欲望就像脱缰的野马,祸害社会或他人。非分欲望对社会的危害,与个人的公共权力大小成正比。掌握着公共资源分配、调配权力的官员,其欲望只有受到限制,才谈得上“公正”二字。对欲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17.
滑稽模仿作为人们表达思想和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原则上受宪法和著作权法保护,在西方国家也通常享受合理使用抗辩。滑稽模仿进入中国公民视野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已过去八年,可我国至今未针对其立法。为了避免今后在涉滑稽模仿侵权案件起诉、审判、执行上再遇困境,中国应当将其明确纳入著作权权利限制体系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政府的运作比喻为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话,监察机关就是政府系统的‘杀毒软件’。”近日,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共和国部长访谈录》节目采访时,给她挚爱的监察机关做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比喻。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8年的马驭同志,深思熟虑之后的这一比喻,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民族国家乃是具有价值共识和政治认同的人民共同体,尤其在经过了人民革命的中国,必须实现民众权利.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要求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