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玉林 《前进》2005,(12):43-44
建设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经济和谐。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只有在经济和谐基础上,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物质基础。人们希望经济和谐,从人们的行为上也愿意去追求经济和谐,这是因为人们从切身的经济活动中体会到,经济和谐不止是对全局的发展有利,而且对团体和个人来说也是绝对有利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视和谐为福音,视不和谐为危害。尽管人们从愿望和行为上都追求经济和谐,但不公正的经济活动很可能走向人们愿望的反面,造成经济不和谐。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社会经济活动是由人来进行的,但参与活动的人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2.
《创造》2010,(1):64-67
年终岁末,娱乐当道。娱乐中的经济创造力躲在角落却偷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免费下载风波引发人们对盗版的关注,名人经济排行加入道德指标将是大势所趋,职业粉丝出现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娱乐经济,是否还只是边缘经济?娱乐中的经济价值评判是否应该引入更多的公德因子?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政治态度;划分社会各阶级的标准,首要的是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都导源于经济。应当说,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大于政治、文化的影响。然而,在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中,经济的影响却被人们忽视了。本文可能达不到填补这一空白的目的,但愿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人们一般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切入点。“切入”虽被人们盼望已久,但也将是冷酷无情的。带着旧体制伤痕尚较弱小的中国经济要在 WTD 中接受种种崭新游戏规则的强制矫正并忍受惨烈竞争的淘汰。如何减少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痛苦?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体改研究会主任高尚全。记者:入世在即,人们大多抱以乐  相似文献   

5.
经济伦理是一个专门表述人们经济行为与伦理规范互动关系的概念。这是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积淀的人文概念。它探讨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如何运用特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去指导、规范群体或个体的经济行为。在时空交迭、生命流转、文化变迁过程中,经济伦理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社会形态里,它维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正常秩序。在文明衍化的历程中,它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与时代的关系,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不断地进行救赎与扶正。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不得不注视如下问题:(-)人们的经济行为愈来愈需要伦理原则的启动与疏导…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一个个新的质的变化接踵而至,这就是人类需要的变化。在物质丰富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类有欲望而且也有能力和条件去追求文化、索取精神产品。人们的需要正由物质向精神转移。就是说,今天人们的消费日趋主观化,消费的是一种感受而已,人们不是为消费而消费,是为感受付钱。产生这些现象的真正动力,其实就在于人们自身的体验,对经历的体会,对人生的体悟。随着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欲望的日益提高,人们体验型需求正汹涌而来,那就是时下兴起的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大都市人重返大自然和新型消费理念引导下的前沿经济,它是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与精神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民 《政策》2003,(10):35-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生活正发生着新的重要变化。这些变化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成为经济研究的新问题。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到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在全球的旋风式发行,从巴黎时装展示到NBA的经济纷争,这一切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对经济本质的认识。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经济。  相似文献   

8.
近来,低碳经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观察当前对低碳经济的探讨和认识,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第一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其根据是,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碳生产率都很高,人们不消费、没车开、交通困难,当然是低碳状态。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  相似文献   

9.
数字信息技术,可以经济、快速地传播,方便地被人们所利用,从而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说,信息资源是经济和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宏观调控能力及企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构成极严峻的挑战。人们一般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切入点。“切入”虽被人们盼望  相似文献   

11.
货币和利率     
货币和市场一样,是人类创造的一个精巧的、有效的、无以替代的工具,人人使用,天天使用,处处使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应用最广、关系最密切、随时随地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之一。它极大地扩展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大了人们经济活动的自由,启迪了人们智慧的发展。国家的兴衰、经济的成败、个人的贫富,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正导致人们对历史的重新审视,然而,在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反思中,往往带有浓厚的经济第一主义色彩,其整体图景呈现为:在今日世界的广大不发达地区,正弥漫着一种因贫困而酿成的心理认知病症。人们将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现代化进程完全当作了经济增长的同义词,穷怕了的人们一心渴望拥有更多的金钱与消费品,能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这种非理性的经济冲动,使人们把钱和物看得比人更重要,钱、物、经济增长这些本来是手段的东西变成了目的,本来是目的的人却变成了手段。生机勃勃的“社会人”被抽干了生命汁液而成了僵冷的“经济人”,由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改革开放,尤其是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经济、"先富后富"几个大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带给人们许多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保证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廉洁问题,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及社会各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惩治腐败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起保证,促进作用,还是起妨碍和破坏作用?对这一点,人们的认识并不尽一致,有的同志把惩治腐败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担心惩治腐败会束缚经济的发展,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5.
李石 《理论月刊》2024,(2):71-79
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就要在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公平分担风险的机制。在风险社会,人们面对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核威胁、瘟疫、经济衰退等多种风险。由于经济能力不同,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抵御风险的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美国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设想了一种“公平保险”,试图在经济能力不同、遭遇风险概率不同的人们之间建构一种分担风险的机制。商业保险对人们的经济能力和风险概率都是敏感的,不符合“公平保险”的构想。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对人们的经济能力敏感、对具体的风险概率不敏感,能够在风险概率不同的人们之间建构风险分担机制,但却很难在经济能力不同的人们之间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公平保险”的构想为社会保险制度的改进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在于相对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问题,并牵延影响到实体经济。在中国中西部,人们能比较显著地感觉到经济危机的水平没那么严重,因为它们经济的资本化与外向型水平低;同样,当目前人们感受经济的所谓“企稳回暖”的时候,它们也没有感觉到当前经济的多大暖意,原因在于目前的经济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资本经济的作用,而非实体经济本质的复苏。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规律亦称“经济法则”。经济现象问普遍的、必然的内在联系。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一定的经济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特定的经济条件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人们不能消灭、创造经济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运用那些触犯衰朽阶级利益的规律,就要遇到它们极强烈的反抗。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经济规律常作为一种自发的力量控制着人们的行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劳动者的利益从根本上一致起来,人们开始有可能自觉地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人们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便能顺利地实现预期的经济建设目标。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社会主义建设就会遭到阻碍和破坏。经济规律有在一切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发展与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历来为人们所关注。近代以来人们常以此作为进行社会批判和评判历史进步的主要尺度。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和发展之时,市场经济的伦理效应也就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调节社会生产和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运行机制的实质是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标准是经济效  相似文献   

19.
民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忽缺的构件。发展民有经济既要从理论上深刻认识民有经济的性质、特征、作用、地位,更要理解它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一民有经济与构建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一)和谐社会以衣食无忧为前提,民有经济是人民群众取得收入的基本途径。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了能够生活必须有经济收入,而公民获得经济收入的基本途径只能是民有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党和政府逐渐注意到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因此,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