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6,(2)
正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3天时间,乌镇峰会成果丰硕,亮点闪耀,让科技梦想照见未来,让中国声音传向世界,让世界因你我而精彩。在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高度深刻阐述了互联网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2)
正2015年12月18日下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圆满闭幕之际,经大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提议发表的《乌镇倡议》,集中反映了有关各方推动网络空间建设、发展和治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愿望和责任,被誉为"互联网历史上的里程碑"。纵观《乌镇倡议》提到的五个方面,"加快网络发展普及""促进网络文化交流""共享网络发展成果""维护网络和平安全""推动网络国际治理",既是世界各地网民的期待,也  相似文献   

3.
黄岑 《公民导刊》2016,(1):54-55
正2015年12月,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举行。习近平在开幕式讲话中特别提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共同准则,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共识。网络具有双面性。运用  相似文献   

4.
卢维前 《今日民族》2006,(3):F0002-F0002
我常常在梦里游过乌镇。去年秋天,我有幸随团实游了一回乌镇,走进了梦里时常出现的“画卷”。“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人称“中国江南的封面”,是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是备受瞩目的世界一流古镇,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十佳魅力名镇”之一……位于浙江省桐乡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24)
正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不断擦亮乌镇峰会的"金名片",让数字经济成为桐乡最鲜明的特征。据统计,2014年到2020年的七年间,桐乡数字经济企业数由355家增加至2443家;规上数字制造业产值从49亿元增长到164.12亿元。"古有梧桐,凤凰来栖",桐乡因古时满城遍栽梧桐树寓意"梧桐之乡"而得名。2014年,桐乡迎来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跨越千年的古镇文化与引领未来的网络文明,在这里融会贯通、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6.
一叶扁舟,载着数位身着传统服饰的水乡姑娘,随着古筝和长笛奏出丝竹乐曲,荡悠在水乡古镇——乌镇的河中。凡到过乌镇景区旅游的客人,都会陶醉在这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乌镇是浙北地区的千年古镇。古时候称为乌墩,春秋时为吴疆越界,吴曾戍兵于此防越,故又称乌戍。到唐代咸通年间建镇,始称乌镇。乌镇东郊发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02,(9):23-25
1999年5月,桐乡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名人文化为依托,展现江南水乡风情为重点的旅游开发思路,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重大决策。三年来,通过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加强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乌镇地处浙北地区的2省3市交界之处,镇域面积4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4.57万,1991年被列为省历史文化名镇,今年与其他5个江南古镇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乌镇保  相似文献   

8.
正"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今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拉开序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高度总结了当今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数字化发展的中国观点,深刻洞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9,(21)
<正>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是落实党领导一切政治原则的重大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使得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基层也出现了党组织作用"弱化"、党员教育管理"虚化"、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等问题,制约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更好地激活基层党组织"细胞"、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成为  相似文献   

10.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重要战略资源。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地方党建活动。对"双整行动"在乌镇的推进实践进行"过程—事件"分析,深入剖析基层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提出基层党建创新的有效路径。基层党建工作首先要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第二要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基层党建一盘棋理念;第三要畅通表达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利益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人口6 万,其中常住人口1.5万。乌镇号称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镇内河道纵横,古桥众多,共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16万平方米。2000年,乌镇著名景区——东栅景区开始对外开放。目前,耗资3.8亿元的乌镇开发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今年五一期间投入使用。 二期工程位于乌镇西大街,原有住户800 多户,是浙江重要的明清民居群落之一。由于工程需要,800多住户迁往他处。在房屋拆迁过程中,由于当地旅游开发部门和部分住户之间没有达成有效协议,2004年7月,政府对部分房屋进行了强制拆迁,从而引发拆…  相似文献   

12.
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东接嘉兴,西连湖州,北邻江苏吴江。辖区乌镇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自2001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20多万人次。乌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景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代文学大师茅盾的故居。  相似文献   

13.
乌镇的传说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是江南著名古镇之一,历史上这个小镇曾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茅盾(原名沈雁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长)、沈泽民、严独鹤等名人更是为小镇增添了几分显赫。镇东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读书处,镇上的西栅老街是旅游的主要景点。幽静雅致的乌镇,还有一则铿锵激昂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唐朝将军乌赞,受朝廷之命讨伐叛军至乌镇时,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价值构建,要建立植根于市民内心的价值认同,让更多社会力量从"旁观者""批判者"转为"参与者""建设者",让"他们"成为"我们",形成价值趋同、目标一致的共同体。早在春秋时代,老子提出的"政善治,事善能"就表达了国家"善治"的境界与观念。从"管"到"治"已经成为全球政府治国转型的大趋势。党的十八  相似文献   

15.
乌镇印象     
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古宅,江南古镇风韵。暮霭中,轻踏石板小路,在幽深的小巷里游弋,看着两旁古老的店铺,渐次亮起暖暖的灯光。迎面而来的,是身着蓝印花布衣裳的女子,或者是披肩,或是小袄,江南小镇的味道,在暮色的宁静中飘散开来。乌镇因桥出名,隔不到100米,便是一座小桥。两岸的水上人家,厨房里掀起地板,就可以看见脚下的流水…… S乌镇印象!本刊记者@崔晓林  相似文献   

16.
《公安教育》2014,(12):I0001-I0001
正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聚焦在具有全球关注度与中国代表性的八个领域,涵盖了国际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国际组织代表、著名企业高管、网络精英、专家学者等1000多人参加了"乌镇峰会"。在三天的会期内,大会共有开闭幕式、分论坛、高峰对话等17场会议活动,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于2014年11月20日承办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分论坛。  相似文献   

17.
水乡乌镇     
有一万二千人口的乌镇,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南岸,属浙江省桐乡县管辖.它是中国当代大文学家茅盾(一八九六——一九八一年)的故乡.这个小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前七七○——前四七六年),这一带是吴国和越国的交界处.两国间战争频繁,这里便成为一个驻兵的地方.唐代(六一八——九○七  相似文献   

18.
乌镇是“城市最佳实践区”为数-不多参展的单个古镇,在乌镇古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宏看来,乌镇的特色在于对传统的继承、保护与创新。去年9月,乌镇景区以绝对的实力正式人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未来探索馆案例展示;与此同时,乌镇景区还成功人选中国馆小城镇展区。  相似文献   

19.
丁燕  章普环 《今日浙江》2005,(16):40-41
小桥、流水、古宅……透出江南小镇十足的风韵。这是人们喜欢的乌镇、熟悉的乌镇。如果说,乌镇比别的江南古镇多些什么,那就是文化的底蕴。继5年前的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乌镇举办,今年7月26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再次回到茅盾故乡。使人感到这个千年古镇的文脉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正在不断发扬光大。茅盾文学奖和文化大省建设盛夏酷暑虽不是旅游旺季,但林家铺子、昭明书院、茅盾故居等人文景点仍人影穿梭,随处可见写有“庆祝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顺利举行”字样的大红条幅。7月26日晚上7时30分,乌镇西栅昭明书院,熊召政、张洁、徐贵祥、柳建伟4位获…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21,(12)
正当前,政务热线已成为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且日益成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直通平台。政务热线从单纯的信息传输渠道升级为综合性的社会治理机制,通过诉求表达、绩效考核、协同治理,积极打通基层治理"血脉经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群众是治理问题的"发现者"。整合与强化政务热线平台,增强政务热线的统一性和便捷性,让群众来电直接表达诉求,可使公众诉求直接汇聚于政务热线,推动政府掌握社情民意诉求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