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中描述的林冲冤案使我们看出古代社会实现法律正义之艰难,小说家因此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正义理想。但这种实现正义的途径在现实中是缺乏可操作性的,人们对水浒好汉复仇和见义勇为的行为也难以完全苟同,甚至还认为水浒好汉是强盗。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揭示出了法律与文学精神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2.
《春秋》2012,(2):2
水浒遗址好汉故里108好汉聚义之地水泊粱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粱山县境内,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故事的真实发生地。虽经近千年风雨沧桑,水浒遗迹仍在,好汉足迹犹存。疏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自问世以来,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尤其受到古今批评家的关注和推崇。毛正天谢德敏新著《水浒探新》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种方法,将这部皇  相似文献   

4.
刘瑞川 《春秋》2010,(5):43-44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郓城是水浒故事发源地。是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晁盖等梁山英雄好汉的故乡。在郓城民间,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99之说,就《水浒传》所描写郓城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看,至今还是那么符合。  相似文献   

5.
“水浒气”     
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限于篇幅,此处“三国气”存而不论。何谓“水浒气”?在相当程度上说,乃霸气、盗气、匪气、流氓气也。《水浒传》中恶霸形形色色,祝家庄庄主、西门庆、蒋门神之流,虽童稚亦耳熟能详;桃花山、二龙山等山大王,分明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害一方之强盗;混江龙李俊、船伙儿张横辈,则是驾着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动辄将客商扔进水里喂鱼的水上土匪;而花花太岁高衙内、没毛大虫牛二之流氓行径,同样令人  相似文献   

6.
以描写被封建压迫逼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打抱不平的传奇故事为中心的小说《水浒传》,几百年来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著.它成书于元末明初,即十四世纪中期,是中国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施耐庵不但经历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并和“说话人”(宋元时期讲故事的艺人)有一定联系.他大约在杭州住过,是个终生未仕进或只做过小吏的人.宋元时期,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宋代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已初具水浒故事的全部轮廓;元杂剧中有二十四个水浒剧目(现存六个)如《李逵负荆》等.施耐庵对民间传说、话本、戏曲中的水浒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写成百回本《水浒传》. 《水浒传》描绘了封建社会一支人民起义队伍的形成、发展、肚大直至毁灭的全过程,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人民起义的史诗.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也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投降主义的宣言书,“《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笔者却以为,《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相似文献   

8.
杨俊生 《春秋》2012,(2):51-53
《水浒传》使武松和阳谷扬名中外,在阳谷流传着不少与"水浒"相关的故事;《水浒传》描写阳谷的地理、风俗人情,至今还很符合。  相似文献   

9.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十分巨大。最早把《史记》与某部小说联系起来的是明代的李开先。他拿来与《史记》相提并论的第一部小说,就是《水浒》。李氏在《词谑》一书中说:“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后岗谓:《水浒传》委屈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此后,明人袁宏道、天都外臣、李贽、叶昼,清人金圣叹、樵余等又相继发表了相同的意见,对我们研究《水浒》与《史记》之间的继承关系,颇多启发。本文拟就《史记》对《水浒》在艺术方面的影响,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吴蓉斌 《前沿》2013,(18):137-140
《八犬传》是日本江户时期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曲亭马琴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借鉴了中国《水浒传》的素材。青面兽杨志作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八犬传》的故事中被大量地模仿、借鉴。本文将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的相关故事情节,展现了《八犬传》对《水浒传》主人公之一杨志的模仿和传承,说明《水浒传》对日本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12,(1):2-F0002
水泊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故事的真实发生地,虽经近千年风雨沧桑,水浒遗迹仍在,好汉足迹犹存。疏财台、点将台、练兵场、宋江寨墙、八角琉璃井、孙二娘脚印等星罗棋布,斑驳陆离;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我却偏偏是少年就读了水浒,而不知愁滋味的少年读水浒,留下的还真不仅仅是好汉们的义薄云天。毛泽东他老人家青年时代的行囊中,始终有水浒和三国在,长征时有同志说他:你就靠三国水浒孙子兵法打仗?毛主席反诘道:你读过吗?我觉得这句话也应该是对全中国人民说的,什么洋玩意儿都没有土生土长的东西好使。毛主席在他的《矛盾论》中用三打祝家庄来阐述唯物辩证法,说得真是精妙绝伦:"《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17,(6)
正对前人所留的研究,考古界有三大支撑点之说,即"史记、民传、考古发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时期宋江等人聚占梁山造反之事(阳谷县是水浒故事发生较多的县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至今影响深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耀眼的瑰宝之一。考古"三大支撑点"之则,自然也适用于对《水浒传》的研究。研究要接地气,要实地考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重视考古发现。笔者爱好"水浒",因运河申遗中在阳谷段的发现与"水浒"有关,特考察、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最近指示我们:“《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一指示,彻底揭露了《水浒》的反动本质,深刻教育了广大革命人民,同时也使我们清楚地看出了过去评价《水浒》的种种谬误论点。在那些谬误论点中,有一种以为宋江投降是由于“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5.
李贽以其极具人文精神的"异端"思想为视角,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点。其评点本身既是宣扬李贽社会思想的载体,又是我们读者深入解读《水浒传》的钥匙。对于了解李贽的思想以及品评《水浒传》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立志 《同舟共进》2012,(11):76-77
过去看水浒,最过瘾的就是"醉打蒋门神"一节,电视编导似乎心同此理,无论山东版的《武松》,还是新旧版的《水浒传》,"醉打蒋门神"一集都是浓墨重彩,高潮迭起,看后酣畅淋漓,痛快解气。可找出原著翻读,却感武松此举有许多可议之处,与所谓的抑强扶弱、仗义行侠实在没有多少关系。要评价武松的行为是否英雄之  相似文献   

17.
水浒故事因《水浒》的广泛流传而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心里 ,《水浒》一书也因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成为读者案头珍玩的文本。风风雨雨几百年 ,以《水浒》为蓝本试图改编成其他文本者 ,大有人在。然而 ,大多因难传达原作神韵或随意曲解而多被人诟病。现在 ,郭太豪先生历时四年改编成长篇叙事诗的《水浒》(中国戏剧出版社2 0 0 1年 7月出版 )又与大家见面了 ,其结果又将如何呢 ?我想 ,这是喜欢《水浒》的人非常关注的一件事。一严格遵循原作的故事情节 ,这是叙事诗《水浒》最成功的一点。大凡改编者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审美标准对原…  相似文献   

18.
冯利华 《求索》2010,(6):F0003-F0003
在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皆有大量续书.如《后三国演义》、《后西游记》、《续金瓶梅》、《水浒后传》、《泣红亭》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被一续再续,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大热点,如石庵《忏观室随笔》所云:“《小五义》也.《续小五义》也.再续,三续.四续《小五义》也。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8,(4)
梁山县是《水浒传》故事的发祥地,是水浒英雄的故乡。因《水浒传》一书而名扬天下的水泊梁山,现已成为全国惟一以农民起义为主体的旅游胜地。梁山本名“良山”,因汉文帝之子梁孝王此山之阳,遂易名“梁山”。现在,小梁峰南麓的苍松翠柏之中,传为梁孝王墓地。北宋末年,梁山一带水势浩淼,号称八百里水泊。晁盖、宋江等人,“聚兄弟于梁山,结英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年轻时到梁山考察一事.在梁山民间广为流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梁山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安排县政协牵头,从文史委、党史办、水浒研究院、文广新局等单位抽调人员,成立了“毛泽东与水浒”资料收集委员会。通过召开座谈会、外出走访、查阅资料、研究分析。使毛泽东早年考察梁山这一史实及《水浒传》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