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尤蕾 《小康》2018,(10)
正"医养结合"难题的核心和实质来自于国内门诊机构的羸弱,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难以方便地获得门诊服务和上门服务。因此,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不能也无法避开医疗服务体制问题谈医养结合,否则等于回避了关键性问题。90岁的老人刘文患有高血压,还在5年前突发过一次脑梗。小儿子一家一直照料着刘文老人的生活起居,虽然老人活动如常,生活也能自理,但是经常跑医院也确实让已过60岁的小儿子胡松西感到身心俱疲。  相似文献   

2.
"医养结合"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新举措。目前"医养结合"在执行上存在体制、资本投入、效应上诸多不足,需要政府依据时代特征制定"医养结合"规划、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利用科技平台整合"医养结合"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从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促使"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1)
正10月30日,"2016第八届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共享两岸+平台,网聚健康新生活"为主题,聚医养结合与健康产业之力、集互联网创新之智,构建智慧健康养老新生态。大陆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两岸互联网医疗健康业界精英,医养结合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约300位嘉宾齐聚一堂,就"两岸互联网助力医养结合"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等热点话题交流经验,共享智慧。本次论坛由中国台湾网、中国互  相似文献   

4.
地区传真     
正南宁市西乡塘区立足社区开创医养结合养老2020年以来,南宁市西乡塘区立足社区,积极探索"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养照护"全方位养老新模式,打造养老新亮点。通过充分整合城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资源,以南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唐山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大学西路社区农机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3个机构为试点,打造集"医、养、居、乐"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如南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发展养老服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首提的"医养康养相结合",在既往"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增加"康养",赋予养老服务更加丰富的内涵,是更加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更好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部署。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发布一系列医养结合发展政策,民政、卫生健康等职能部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养中带医、医中带养"的融合发展趋势亦初步呈现。下一步,如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形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如何破解养老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群众不断提高的养老需求。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存在着医疗养老融合难、医养结合筹资难、人才队伍建设难等问题,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将"医养融合"作为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的切入点,探索"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最大化,真正让老有所养实至名归。为医养融合开政策绿灯针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等方面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灌云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医养融合作为未来的养老方向,对"医养结合"进行制度设计。一方面,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养结合"是解决我国当前医养分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重要措施。作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过程,在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目标、信息沟通、规范制度方面的问题,需要从规范权责体系、完善政策制度、健全运行网络方面,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医养结合"的难题在于"合",循证社会工作作为一股新力量加入"医养结合",不但能打破医疗和养老服务之间的壁垒,而且能为有效整合有限资源提供思路,促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医养结合"的服务水平,构建健康老龄化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10.
"医"与"养"的资源衔接不足、相关服务机构目标定位偏离、缺乏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关人才短缺、服务供需失衡是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基于此,要促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鼓励发展多样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立健全老年人护理险制度,增加养老专业人才储备,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7)
<正>"医养结合一定是我国未来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有医疗才有安全感,有专业才有信任感,有爱心才能持续发展。"乐善居颐养院便是致力于养老领域医养模式的一个样本。无高差地面、无障碍通道、走廊扶手、随处可见的休息座椅,完备的中央供氧系统、营养美味的餐点、健康舒适的娱乐生活、绿意盎然的露天花园……这是一家养老院的设计和呈现。当《小康》记者第一次踏入,乍一看仿佛进入了年轻人的自由空间,但它处处体现着充分以长者为中心的适老化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从电视剧《浪漫的事》中善解人意的妈妈,到情景剧《东北一家人》令人捧腹的牛大妈,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让彭玉成为荧屏上很有观众缘的“母亲”。十几年前,为了照顾生病的老伴,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老伴故去后,为了心爱的演艺事业,64岁的她选择赴北京当高龄“北漂”。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8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调研组就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京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在会见中,陈竺说,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疾病负担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青岛福山老年公寓是青岛市规模较大、功能较全、设施较完善的"医养康"三结合的中高端养老机构,现已入住816名以失能和半失能为主的老人。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实践,在"医养结合"方面初步形成"医养一体、立足需求、专业筑基、无缝对接"的特色。医养一体,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服务资源的优势互补。在硬件建设上,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5.
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由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江岸区社会福利院两单位合作建立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对武汉市进一步探索建设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保定市定位于京津养老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要充分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多赢之举吸引京津医养资源,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吸引更多医疗、养老机构入驻保定,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拉动地方建设、消费等多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焦点问题,怎样协调好"养老"和"就医"之间的关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医养结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滁州"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7)
<正>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癌症病例为世界第一,这也是为什么在2015年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癌症"、三高"、心脑血管疾病会成为"公众最担心的三大病症"的原因,其实",不生病、少生病"比"治好病"更重要,与其"谈癌色变""、唯恐‘三高’",不如马上开始养生,管住嘴、迈开腿,健康中国,需要政府、社会、每个人统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一对再婚老人立下口头约定:百年之后合葬在一起,争取下辈子还做夫妻!"然而,一方去世后,其子女坚持主张"我母亲一定要与我父亲合葬",而再婚老伴却要求按"约定"合葬。法律会支持谁?案情回放吴师傅早年系一家国企大客车司机。1991年初,也就是吴师傅48岁那年,老伴因病去世。1993年冬,经邻居介绍,吴师傅与小他7岁的肖燕相识。  相似文献   

20.
正老龄化加剧,大健康时代到来,在逼迫传统社区转型的同时,也呼唤新型生活形态社区的诞生。"2019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理想的健康生活社区应具备的三大要素分别是优美的环境、健全的社区医养功能、和谐友好的社区关系。你理想中的健康生活社区是怎样的?你认为健康生活社区最应该具备的要素是什么?你目前居住的社区又存在哪些问题?"2019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有82.1%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优美是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