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视阈内,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问题不仅关系到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康德),而且关系到主客体同一性问题(黑格尔)。康德将知性范畴作为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根据,他通过先验演绎完成了对范畴适用于经验对象的合法性证明;黑格尔则在《精神现象学》中,将知觉事物、主客对立的存在形式、现象世界和规律世界证明为力的概念的自我排斥和分裂的结果,从而在客观观念论的意义上论述了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黑格尔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也可以称为"(精神)现象学演绎"。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和表象主义是知识论中的两种解决方案,而在康德哲学中,这两种方案是并存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通过主观演绎到客观演绎,最终得出了"知性为自然立法"这一结论。一方面,我们只能认识我们放到自然中的东西,认识对象是由认识主体构造起来的;另一方面,自然是表象的集合,通过表象对象才成为我们的认识对象。  相似文献   

3.
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是康德的先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范畴的先验演绎论证了范畴这种先天认识形式得以保证的先天根据以及范畴是怎样应用到对象上的.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能动性,在先验演绎过程中起着指导与根源作用,而且先验演绎的过程处处都体现人的主体能动性.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哥白尼式革命"也在先验演绎过程中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多元开放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红色基因独树一帜。红色意味着光明,意味着吉祥,意味着喜庆,意味着辟邪。红色基因肇自远古,根深叶茂,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本文试图撷取三个角度论述这一点:一是从超越文字的物质遗存客观论证;二是从炎帝、孔子两位伟大的先祖身上得到印证;三是从文化对比、民族命名进行证明。一在人已为人、文字未生的"昨天",是长长的原始历史过程。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  相似文献   

5.
刘英 《思想战线》2005,31(3):20-22
康德哲学从其"理性"概念出发演绎出"自由"概念.他的"理性"概念包含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关于理性概念的两大精神要素,即"努斯"精神与"逻各斯"精神,从前者演绎出理性的"先验自由";从后者则演绎出理性的自我规范性,即意志自律.他论证这种基于纯粹理性基础之上的自由则是为了确认人是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6.
高二课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学生的认识和实际,构成了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体系。我们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的主观认识能够与客观世界统一起来,即我们追求的世界观境界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我们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即我们追求的人生观境界是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两个统一”贯穿于全书,体现在各课具体内容之中。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一课明确提出。“人们的活动可分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想问题’,一方面是‘办事情’。想…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对稳定性的论证可以分为"主观论证"和"客观论证",而后者依赖于他的共同体观念.罗尔斯的共同体观念体现在"社会联合的社会联合"之中,在这种社会里,实现正义是所有社会成员共有的最终目的.对于罗尔斯,问题不是他的共同体观念是不正确的,而是这种共同体观念不符合他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8.
实证法认为,只存在经验的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自然法主张,人权只是先验的前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而且,自然法内部关于前法律权利是客观权利还是主观权利的问题也难以达成共识。这就要求人权伦理学必须明确回答"人权是何种权利"这个基本问题。其实,实证法和自然法具有内在联系。由此可以证明:人权是人人平等享有且能够得到法律保障的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正当诉求,它包涵先验人权和经验人权两个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应通过什么路径走向目标?从资源基础和产业选择的路径出发,新农村建设的经济逻辑及循环机理可以概括为"三化":一个是"异化",即城市化,农村变成城市;一个是"进化",即农业现代化,传统的小农业变成现代化大农业;一个是"退化",即生态与环保化.为推动"三化"的转变,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非法占有目的是刑法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予以明文规定的构成要素,由此,该主观要素成为需要予以明确证明的主观违法要素。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沿袭以往对非法占有目的证明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进行了列举式的说明。就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而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是构成犯罪的两个相互并列且缺一不可的必要要件。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实际上是一种事实推定,应当避免落入客观归责的窠臼,允许提出反证。  相似文献   

11.
唐国辉 《桂海论丛》2001,17(1):81-83
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基本规律.成克杰走向毁灭,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这一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的根本依据.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必须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并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检验和评价发展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实践中,使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即主观符合客观,才能得到检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毛泽东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邓小平则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  相似文献   

13.
教材将真理定义为:"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从以上对真理的定义看出,真理是依赖于人,依赖于认识主体的,那么"真理是客观的"该怎么正确解读呢?  相似文献   

14.
鲁钊 《理论月刊》2001,(8):26-29
经验认识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但它本身并不独立自足,而要以先验认识为其先在预设。先验认识虽可作为经验认识的预设,但它本身亦不自足,需要以超验认识为其预设。超验认识独立自存,是人类认识的终极源泉或基础,亦即知本身,并因之而是判断认识的真假对错的根本尺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学推理的方法论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归纳主义与反归纳主义。前者把归纳绝对化,后者把演绎绝对化。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归纳与演绎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观点。归纳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基于经验的归纳,即科学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而应用归纳法建立起来的知识。持这种观点的哲学家有以 F·培根、J·S·穆勒等人为代表的朴素归纳主义者和以 R·卡尔纳普等人为代表的现代归纳主义者。归纳主义的创始人 F·培根,提出了人们用于寻求和发现真理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从普遍的公理演绎出中  相似文献   

16.
王轻鸿 《思想战线》2003,29(4):43-46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审美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先验的存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探索走向了抽象浮泛。将"人类性"看作是"历史的建构",阐发作品关于人类本质的独特言说,应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现状出发,结合两大法系的证明标准理论,探讨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改进和完善问题。否定了客观真实说,对法律真实说和排除合理怀疑进行了论证。对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提出遵循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和采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表述的两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惯式,情感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有待厘清。在探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时,作为治理对象和治理策略的情感治理,需要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激活社会治理的情感治理能力,而核心则在于社区的情感治理能力建设。在治理路径上,发挥基层党建和技术治理作用的同时加强情感动员,共建情感共同体,对于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明确地知道,我创作的是"山水"而不是"风景"。风景是具体的、实地的,它可以清晰地展现景物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于风景的感知是以人们直面景物的视觉真实为前提的。而"山水"则不然,它是从认识自然景物的本质特征出发,是对自然之"真"的摄取,通过"山水",使人们建立起与自然本性以及宇宙根本规律"道"的联系。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是概括的、写意的,是主观再造的,是表现自然的精神意态的。作为"山水"的山水就不是外在于我们的客体,而是  相似文献   

20.
要有效克服公开遴选困境与"路径依赖",必须进行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运用"大数据"识人、选人与用人,增强公开遴选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实现由模糊选人到量化选人、由主观选人到客观选人的重大转变,有效规避选人用人中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