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美国智库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提出应重视发挥各类社会利益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使公共政策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关注和需求,使政策目标平衡各类社会主体的合理利益,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政策伦理的逻辑起点。维护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伦理建设的根本方向,偏离公共性是公共政策伦理失范的集中体现。政策规划是在一定的政策价值指引下寻找具体方案的活动,是整个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如果政策行动者违背公共性要求而对政策目标设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实施不正当的干预,就会造成公共性的侵蚀与缺失,引发政策伦理规范的偏离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政策规划过程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维护作用,使政策规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公共性的政策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必须通过制度和实践中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来实现,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公共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共性缺失问题,立足于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政策能力,扩大社会的政策参与,并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公共精神氛围,才能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加速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但是,当我们考察客观现实中的公共政策时,会发现公共政策中大量的非公共性的存在。如何减少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偏离并使其回归公共性的本质属性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本文针对我国所处于转型期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共性偏离的现实表现做出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性偏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特殊利益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的逐利行为中,反映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因此,需从限制和规范政府利益的角度来规范政府的公共政策行为,使其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把公共性视为哲学范畴加以关注和研究,忽略了对公共性在具体政策环境中的解释和测量,这是实践中各种公共性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Haque的公共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由公共监督的有效性、决策参与的有效性、政策相关服务的质量等七个因子构成的公共政策公共性概念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开发了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测量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测量体系对武汉市过江通道交通拥堵治理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概念模型及其测量体系的作用不仅在于测度和诊断,更在于对公共政策公共性思维和行动的良性引导,在公共性的抽象理念和实践领域之间构筑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活动,是利益博弈的结果,具有公共性,因此城市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思考城市规划,需要重视城市规划价值理念,城市规划制定流程,城市规划信息公开及城市规划监督问题。济南城市规划面临规划特色不足、利益协调困境和规划信息不透明的问题,需要弘扬“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并通过再造规划流程,扩大公民参与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但是,当我们考察客观现实中的公共政策时,会发现公共政策中大量的非公共性的存在。文章针对我国处于转型期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公共性偏离的现实表现做出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性偏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开发龙门石窟是当地政府作出的一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应该以公共性和公平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指向文化遗产的公共政策也应如此。对公共政策的分析也应该以公共性和公平性为维度。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应该以此为价值选择,制定出符合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公共政策来。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政府权力的支撑,也离不开科学知识的运用,而对政策利益调节的政府权力博弈和科学知识的理性思考,有时会产生冲突。同时,政策主体的思维定式、知识局限、能力水平等诸多约束条件的限制,又会导致政策方案选择的有限理性,民意的引入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公民参与有利于克服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有限理性、约束权力主体的自利行为、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力、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有赖于权力与知识、权力与民意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产生多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目标制定不合理、方案选择的错误以及价值观的偏离。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从公共政策的制定着手,使政策问题透明、政策目标清晰、方案设计科学、决策参与民主、评价主体多元。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公共政策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鉴于Haque公共性理论的抽象模糊特性,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了解构,并提出了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模型的实证检验表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受公共监督的有效性、决策参与的有效性、政策相关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与公共期望的契合度、政策受惠者结构的合理性、与政策对象的互动程度和政策绩效七个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明示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性强弱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识别提高公共性的最佳途径和关键路线。  相似文献   

13.
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多元化.公共政策选择不合理,政策制定和执行显失公平或严重偏斜,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党和政府在政策选择即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须兼顾各阶层的合理利益和正当诉求,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协调好阶层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管理中的利益平衡——公共政策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平衡是公共政策的重要职能。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平衡利益的四种类型,指出了公共政策在平衡利益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平衡利益中的作用,应该注意六点;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准确执行政策;科学的制定补偿性的政策,对利益受损者进行必要的补偿;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政府要有一定的超脱性;民主决策,提高政策质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避免吃力不讨好的政策;合理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大多数人特别是弱势群体长远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治理手段和保障。在转型期的中国公共政策体系中,公共政策存在的种种偏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形成了挑战。我国的政策制定应当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理念,平衡和协调社会关系,实现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在政策内容上注重对弱势群体权利和权益的保护;在政策结构上应加强社会政策的制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使社会成员能平等地表达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但在现实运行中,公共政策却由于政策主体自利化、价值取向两难化、问题认定偏差化和推行手段异化而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如何对公共政策进行矫正以促使其公共性回归成为重要课题。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服务型政府在倡导有限、责任、民主、法治、透明等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回归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公共政策具有三大总体特征 :一是公共性 ;二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三是符合国际惯例与世贸规则。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却很难全部体现这三条特征。究其根源 ,急功近利的短期化倾向使我们的公共政策往往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 ,从而也直接损害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其负面效应将严重影响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进程。结合关于《汽车消费政策》的案例分析 ,可以清楚地看到 :只有公平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 ,因此克服公共政策中的短期化倾向就成了眼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政策执行是把政府公共政策付诸实践,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追求、权力寻租、政策缺陷、监控不力等因素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为,保证政策顺利实施就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执行中的权力制约体系、政策制定体系以及监控体系,从而减少政策执行中的"下有对策"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无可置疑的公共性。但现实表明,由于政策主体的单一性、缺乏多元化的利益表达和政策参与,公共政策时常会表现出与公共性相违背的一面。所以如何保证政策的公共性是我国政府必须关注的。从政治文明视角来看,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有诸多阻碍因素,推动公众参与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促进公众参与实现的途径一是培育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创造良好的政策参与氛围,并逐步培养公民政治素质、提高参与技能;二是加快公众参与的法律化、制度化、组织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通道”,保障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即通过协调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以民众利益为基础的公共利益。社团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实质是为民众意愿和利益表达提供中介和桥梁。社团组织参与公共政策成为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理论上,参与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为其提供支撑;实践中,社团组织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参与,以期实现增强公共政策公共性与合法性、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监督公共政策的执行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