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非监禁刑执行方式,对未成年犯再社会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亦是我国刑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未成年犯的合法权利,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与研究。从分析社区矫正的概念着手,通过对未成年犯再社会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和适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区矫正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治法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它作为与监禁性刑罚方式相对的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和价值理念基础。目前,社区矫正实施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有益探索。开展社区矫正,对于促进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各类犯罪,维护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对未成年犯的矫正,建立完善的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使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重新做人,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发生,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唐德才 《传承》2007,(6):94-95
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种新兴事物,它蕴涵着人道文明的精神,体现着优越的价值内涵,被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组织予以肯定和倡导,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由于社区矫正所体现的价值,正是创建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当代中国,探析社区矫正的地方法治建设价值,促进地方法治和社区矫正有机地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纳,是因为其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合理的基础理论。本文主要从刑罚人道主义、教育刑理论、行刑社会化理论、行刑的经济化理论以及深化的回归理论五个方面来分析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契合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矫正的特性需求,但我国暂未就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开展专门的工作。从广东共青团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经验来看,行刑观念落后、法律依据不充分、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矫正方案和项目,以及共青团参与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等问题制约了社区矫正制度作用的发挥。对于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都应当树立区别对待的意识,从形成现代化主流行刑观念、与矫正工作的良性互动、开展循序渐进的社区矫正立法建设、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队伍、明确共青团参与社区矫正的地位、丰富未成年人矫正项目供给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论社区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我国部分地区试行的社区矫正制度必将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但该项制度在我国是否能够得以顺利的落实和发展,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应当深刻认识和理解社区矫正的思想理论;其次要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最后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设自己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与社区矫正——兼论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试点的法律文件确定由司法行政机关来行使对管制、缓刑等五类罪犯的监督管理,但这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社区矫正中的行刑任务应由公安机关执行;矫正和安置救济任务应主要由司法行政机关、社会专业人士和团体、志愿者完成。公安机关应该结合社区警务的发展,转变工作思路,完善刑事执行机制,在社区矫正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的顺利发展亟需健全的程序加以保障。应及时对有关法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以规范社区矫正的运作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社区矫正裁决前的人格调查制度、社区矫正裁量中的听证程序、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适用建议权、社区服刑人员有关权利和义务的告知程序、适用社区矫正的司法担保制度、对矫正对象的测评与分类制度、社区矫正裁决及矫正方案制定中与犯罪人的协商制度、以及关于社区矫正效果的评估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考察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具有增强矫正方法的技术性,增加科学化程度等重要作用。学界和决策者应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总结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前,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低龄化的态势更让人担忧。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青少年犯罪人被确定为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现状分析,发现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展开形势下,面对着不穿制服、“柔情”管教的人性化的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仍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加上社区矫正制度执行上有很多实际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社区矫正工作在很多方面还是遇到了一些难题和困境。通过对我国社区矫正的适用条件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对我国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的废除,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成为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借鉴国外成熟模式,并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有明显作用的社区矫正模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施行社区矫正,这是社区矫正首次写入我国刑事基本法律之中,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发展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这将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发展,也将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面对新形势,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监督未成年犯和未成年犯再社会化的目标,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的设置应该坚持矫正与控制并重、关注未成年犯差异和突出社区力量三个原则,通过增设相关社区矫正项目实现项目多样化、矫正有序化。  相似文献   

17.
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刑罚,执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中通过在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五点建议,也是社区法律监督的良好尝试。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制度是我国借鉴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的新方案而进行的司法改革措施。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未成年犯、过失犯、初犯、偶犯等轻微刑事案件,其目的是使被害者获得赔偿,侵害者获得宽恕,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对于减少和预防犯罪大有裨益,体现了人类社会治理犯罪的理念的更新与进步。然而在我国刑事和解却缺少配套措施,以致在实施上缺乏可操作性。就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的关系来看,一方面社区矫正是刑事和解的必要配套机制,另一方面,刑事和解也有利于改善社区矫正的效果。刑事和解与社区矫正可谓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在立法设计、实施程序与机构设置等制度构建上也应相互协调,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起源于英美国家的社区矫正制度,移植我国本土的时间不长,但作为一种具有人性关怀执法理念的行刑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却大有推广应用价值。中国正于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期间的社区矫正工作必须量国情而行。既要准确认定社区矫正的内涵与价值,又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中国现状。只有如此,才能构建出切实可行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区矫正制度。本文分三部分对上述问题逐一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特点,除了对一部分社会危害性大的未成年犯罪人实行监禁矫治而外,对那些确实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的未成年犯罪人,社会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实行社区矫治,这种做法不仅震慑了犯罪,同时也挽救了一大批确有悔罪表现的失足青少年,使他们重新步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有效地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社区矫治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仅就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