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对鸡马立克氏病(MD)的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接种鸡胚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验表明:18日龄鸡胚接种HVT疫苗对孵化无不良影响,与1日龄 雏鸡接种HVT疫苗比较,鸡胚免疫后较早产生免疫保护,用MD强毒(BJ—1株)腹腔内接种攻击后,保护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用IBD Ⅰ型标准毒株(B87株)接种易感鸡胚,收获感染鸡胚,用IBD Ⅰ型亚型M-98株和Ⅰ型变异株MB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收获感染的细胞培养液,制备抗原液,加适宜保护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备三价活疫苗3批.3批疫苗对9日龄无IBD母源抗体的雏鸡以10倍使用剂量点眼、滴鼻和口服,安全性良好;对9日龄易感雏鸡以1/5使用剂量疫苗点眼、滴鼻和口服,20 d后用IBDV强毒攻击,3批疫苗对雏鸡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90%.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苗的病理致病性研究鲍恩东,张贤,徐秀荣(宁夏农学院永宁750105)目前,我国引进和研究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种类不多,尚未筛选出一种免疫效果比较理想的疫苗。林英华等(1985)在实验室条件下曾证明PBG_(98)鸡胚疫...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鸡传染性囊病(IBD)的主要防制办法是进行疫苗接种,而所用的疫苗皆由鸡体组织、鸡胚或鸡胚细胞制造。由于有些病原体可通过种蛋或鸡胚垂直传播,而我国目前无特定病原(SPF)种蛋尚未被广泛应用。为此,我们用Vero细胞对两株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的培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目的是探索用Vero细胞生产IBD疫苗的可能性。 (一)材料和方法 1.种毒: (1)Lukert弱毒株(简称LS):由上海农学院高熙星教授惠赠。经鸡胚成纤维细胞(CEF)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组织灭活油乳剂苗免疫效果试验杨峻,邵华斌,黎秋华,杨年娣,甘伏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武昌430209)本试验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湖北省地方毒株(HB_909)通过人工感染鸡的法氏囊、感染鸡胚和鸡胚囊液制...  相似文献   

6.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 gB基因插入鸡痘病毒中 ,构建了含有MDV 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FPV ) ,用rFPV、火鸡疱疹病毒 (HVT)冻干疫苗、rFPV HVT二联疫苗分别免疫 1日龄AA肉用雏鸡 ,8日龄攻毒后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 ,3种疫苗均诱导了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69%、69%和 85 %。该重组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与HVT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当 ,二者联用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电镜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简称IBD)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死亡率约在5~30%。本病以法氏囊和其它淋巴组织细胞大量破坏为特征,感染后引起免疫机能不全,使正常疫苗免疫效果降低或无效,结果使鸡对外界多种病原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增强或使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8.
甘草酸二钾体外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和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这两种方法来评价甘草酸二钾体外抑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对CEF的感染作用,并通过甘草酸二钾对病毒复制、吸附的阻断作用测定试验及直接灭活病毒测定试验,初步探讨了甘草酸二钾的抗病毒机制。结果显示,甘草酸二钾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率达到70%以上,EC50为663.2±268.4μg/mL,SI>4.52;在阻断病毒复制、直接灭活病毒的试验中,甘草酸二钾显示了较强的抗病毒能力,但在阻断病毒吸附试验中却没有作用,推测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了病毒的复制和直接使病毒灭活。提示,甘草酸二钾能够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侵害携带SIgM标志的B淋巴细胞,导致感染鸡的体液免疫功能不全,引起免疫抑制,增加对其它病原体的易感性。现已构成集约化养鸡业的一大威胁。用弱毒疫苗预防IBD时,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能干扰疫苗的作用,因此,免疫效果取决于接种疫苗日龄的选择。这就要求有敏感而快速的检测抗体方法。本试验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雏鸡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鸡场母源抗体只能保护1周龄幼鸡抵抗IBDV感染。雏鸡应在第2周龄接种IBD疫苗。(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佐剂和油佐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比较试验程相朝张春杰郑祥海(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471003)张许科(洛阳市兽医站)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蜂胶佐剂苗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新型佐剂疫苗,为进一步探讨其免疫效果,本试验对IBD蜂胶佐剂和...  相似文献   

11.
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对孵化至18日龄的鸡胚进行胚胎免疫注射,免疫后出壳雏鸡淋巴脏器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显示,18日龄胚胎免疫鸡对淋巴器官的早期发育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法、半胚法和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单层 ,在同等条件下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并伴有少量的上皮细胞 ,仅有全胚法含有极少量的肝细胞 ;培养时细胞贴壁和生长状况 3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EF的产量 ,半胚法明显高于其他 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农业部南京药械厂和三家外国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4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实验室制备的CVI988细胞结合苗和HVT细胞结合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单价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白来航鸡,8日龄时用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GA株攻击,同时以Z4+FC126双价活疫苗作对照,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种MD单价活疫苗均能使免疫鸡群获得对vMDV攻击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次是CVI988,HVT细胞结合苗和HVT冻干苗;国产HVT冻干苗的免疫效力不低于三家外国公司生产的HVT冻干苗;Z4+FC126双价苗的免疫效力显著高于各种MD单价苗  相似文献   

14.
从暴发疑似鸽新城疫的某赛鸽场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初步鉴定为鸽新城疫病毒,进而进行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扣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力毒株.将该毒株经鸡胚尿囊液增殖后用甲醛灭活,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对鸽免疫后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在免疫后21 d抗体达到高峰,攻毒试验表明油佐剂灭活苗对鸽新城疫病毒感染有较强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5.
鸡胚免疫接种简称鸡胚免疫 ,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技术。鸡胚免疫 ,最早是美国地方家禽研究室Sharma等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进行尝试。 2 0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试验旨在探索新城疫 (ND)疫苗不同接种剂量对 18日龄鸡胚的免疫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种蛋来源 购自湖南衡阳偏远农村未进行过任何免疫接种的土杂鸡蛋。1.2 疫苗 湖南省生物制药厂提供的NDVⅡ系弱毒苗 ,批号为 92 5 6 4;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的F4 8E8株冻干NDV强毒 ,由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病理教研室继代保存。1.3 孵…  相似文献   

16.
用手工和机械乳化制备10组不同HLB值的新城疫油乳剂苗,分别免疫3月龄来航鸡,免疫后每隔1-2周采血检测血清HI抗体,直至第8周.结果,相同HLB值的手工和机械乳化的油乳剂苗的HI抗体效价无明显差异;攻毒保护试验表明两种方法乳化的油乳剂苗免疫鸡均能获得保护,而对照鸡全部死亡.多数手工乳化的油乳剂苗在37℃环境放置30 d物理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从辽宁省某鸡场疑似马立克氏病发病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到1株适应鸭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蚀斑克隆和细胞传代,成功培育了1株增殖性能稳定的MDV细胞毒株,命名为HC135株;将HC135株第4代细胞培养物分别人工感染非免疫和不同疫苗免疫的SPF鸡,分析其对鸡的致病力,分离毒株攻毒对照组鸡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30%(3/10);HVT疫苗及HVT/SB1双价疫苗对分离毒株的保护指数分别为22.2和40.0。结果表明,该毒株可以突破HVT疫苗和HVT/SB1双价疫苗的免疫保护,具有特超强毒株(vv+MDV)的特点;也证实了我国商品鸡群中存在vv+MDV毒株。同时比较了HC135株与14株参考毒株的Meq基因序列,发现其Meq基因的ORF内没有基因片段的插入或缺失,推导的氨基酸存在点突变,这种突变符合高毒力毒株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毒,发现除目的毒外,还有鸡贫血因子样、副粘病毒样、枝原体样结构以及微管样结构。说明当前所使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尤其是商品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所制备的疫苗存在这类情况较多,必须严格把好检验关,才能确保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国内外主要的鸡传染病之一,是一种破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鸡病。主要感染幼鸡;使法氏囊受损而产生免疫抑制现象,结果使鸡在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后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我们对疑为鸡法氏囊病的鸡病料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Lukert弱毒株(国外引进),经鸡成纤维细胞培养并制成疫苗。培养物效价约为10~(-7)。从第7代培养物中检出约为60nm呈圆形或六角形的病毒颗粒。注射1个刘量疫苗于1日龄鸡皮下,3~5周龄时攻毒,其保护率为100%;7周龄攻毒,其保护率为80%;3周龄再饮水免疫,10周龄攻毒,其保护率为100%;4周龄1次饮水免疫,隔3~4周攻毒,其保护率为90%以上。用苗以后14天起血清中多数可测出抗体。用1.0个或20个免疫剂量分别免疫1日龄和24日龄鸡,不出现症状和病变。疫苗毒经鸡体快速传5代不返强。本疫苗免疫1日龄至1月龄鸡时,用鸡新城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抑制,而且使用方便,1日龄鸡可混合于马立克氏病疫苗同时注射。本疫苗已应用于10多万羽鸡,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