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嘉明 《探索》2015,(2):106-113
社会浮躁是一种社会虚热症,即高于社会常态"体温"的亢奋状态,它通常是个人或群体对于所处社会环境的一种自愿的或非自愿的反应。其社会病因是由于各种社会要素,包括社会体制、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社会心态等对个人或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然它是一种社会性因素造成的社会疾病,而这种社会疾病或社会病态可能妨碍社会机能的正常运作。"社会浮躁"不同于"浮躁社会","社会浮躁"指的是相当范围内社会群体成员所表现的某种亢奋状态和非理性的心态和行为。中国社会的最近百年历史折射出社会浮躁之风的兴衰沉降。从"五四"时期到"民国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直至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的某些案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浮躁的形成原由及其表现形式。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可以概括地说社会浮躁的起因是利益驱动,社会浮躁的根基是人的本能,社会浮躁的推手是不良体制,社会浮躁的结果是社会失序。社会浮躁的产生和蔓延往往会导致阶段性的经济或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浮躁,就像一种传染病迅速在我们周围传播开来,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军人同样受着浮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浮躁?《现代汉语字典》解释为:轻浮而急躁。这样解释,还是让人有点摸头不知脑的感觉。愚以为:浮躁,是指一个人做事总是心猿意马,静不下心来,整天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飞来撞去。 浮躁的第一个特点: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看似志向远大,实则无固定的目标。具有这种性格特点的人,一旦看见别人发了财,他就想去经商;看见别人著书出了名,他就想当作家;看见别人有权有势神通广大,他又想去捞个官来做。他既不衡量一下自己是不是当官、当作家、当商人的料,也不了解一下别人成功之前所付出的艰辛。有时候他还振振有词地反问:别人都做得到,我为什  相似文献   

4.
“浮躁”,辞海上解释为轻率,急躁。浮躁不仅表现在做事上,思想、生活、做人等许多方面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浮躁”显现。比如,做人不诚实讲实惠,处世无原则讲圆滑,生活不节俭乱攀比,学习不扎实摆架子,工作不投入搐应付,等等。这些“浮躁”带给个人、家庭、社会的负面效应绝不可小视,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尽力戒之。  相似文献   

5.
力戒浮躁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不冷静,不沉着,是工作学习的大敌。君不见:商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聚敛财富,大兴“假”、“冒”、“伪”、“劣”之风;明星为了能一曲走红、一剧打响,不惜动用一切关系资源;一些党政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身上也有了一股浮躁之气,为了能尽快出“政绩”,捞取更大的功名利禄,大搞一些不讲科学规律,不顾实际情况,不惜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景点工程”,危害极烈。为什么浮躁之风愈演愈烈,因为浮躁的背后是名、利、权的速成。最典型的莫过于跑官要官和制假贩劣现象的泛滥与猖獗。尽管随着中央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不断地…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8,(2):110-110
“浮躁”,《辞海》解释为轻率、急躁。相近的词语还有狂躁、躁动。浮躁指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唐黎标 《实践》2006,(11):52-52
浮躁,是一种轻浮急躁的心态.是一种草率飘浮的作风,也是滋生彤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温床。其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易急躁;头脑不冷静,易冲动;心理不平衡,易偏激;精力不集中,易走神;工作不静心,易分心;作风不沉稳,易追风。  相似文献   

8.
眼下,浮躁已成为一种“流感”,传染了一些领导干部。一些领导干部的浮躁,从浅层次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和心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人做事的一种不良“做派”。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所谓“神难凝”,引申来讲,就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心猿意马,志大才疏。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浮躁做派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喜欢“显山露水”、追风逐浪,今天比盖高楼大厦,明天争建大道广场,只重视任期内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二是好大喜功,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9.
“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浮躁之风一针见血的剖析和严厉斥责。如果说其他领域存在的浮躁污染的是水流,那么,官场浮躁则污染的是源头。  相似文献   

10.
袁俊 《廉政瞭望》2004,(8):12-12
在科技领域出现的浮躁之风,影响极坏。此风不刹,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会越来越少,这不仅会影响科学技术和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而且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世界观、思想道德水准,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后果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1.
读者点题在考核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党员干部好高骛远,躁动不安,缺乏踏实干事的思想作风,显得比较浮躁。请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力戒浮躁之气,力争有所作为,树立良好形象?云南一机关党务工作者《现代汉语词典》把“浮躁”一词解释为“轻浮急躁”。在党员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这说的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领导干部如果产生浮躁之气,从浅层次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  相似文献   

13.
浮躁即漂浮、急躁.在认识上,它是主观脱离客观的一种思想倾向;在方法上,它是脱离实际、缺乏科学发展规划的"近视病";在心理上,它是一种急于求成、患得患失的心态;在"社会学"上,它是一种投机钻营的庸俗关系学.  相似文献   

14.
唐黎标 《实践》2006,(12):52
浮躁,是一种轻浮急躁的心态,是一种草率飘浮的作风,也是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温床.其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易急躁;头脑不冷静,易冲动;心理不平衡,易偏激;精力不集中,易走神;工作不静心,易分心;作风不沉稳,易追风.……  相似文献   

15.
周强 《党的建设》2014,(5):11-11
学习教育环节的主要敌人有思想上的急躁和心态上的浮躁、学习上新的形式主义、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的精神懈怠和畏难情绪。如何打败这些敌人,真正使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远离浮躁     
史春玉 《学习导报》2010,(10):29-29
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举国关注,有人问他们成功的秘诀,两位院士道出了共同的心声:科技创新应远离浮躁!  相似文献   

17.
时下,官场上的浮躁病大有蔓延流行之势,特别是一些县乡领导干部浮华躁动,缺乏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这种浮躁病制约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损领导干部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心浮气躁哗众取宠浮躁病的明显特征是轻浮急躁,华而不实,“临床”症状为:理论上浅尝辄止。浮躁病患者平时不阅文件不看学习材料,有空也不读书,提到学习如坐针毡,东游游,西荡荡,摇摇晃晃。或者一知半解,夸夸其谈,不知天高地厚,常常俨然以学富五车自居,傲视下级,以教训的口吻说话。政治上官欲熏心。求官…  相似文献   

18.
远离浮躁     
史春玉 《新湘评论》2010,(10):29-29
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举国关注,有人问他们成功的秘诀,两位院士道出了共同的心声:科技创新应远离浮躁!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充满着浮躁之气,浮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干部的心态浮躁,势必在思想上难以与时俱进,在学习上难以孜孜以求,在工作上难以埋头苦干,在作风上难以求真务实。当前我们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各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力戒浮躁。  相似文献   

20.
一、三种浮躁现象这些年来,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以高于发达国家2—3倍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最好、成熟和顺畅发展的时期。当然,矛盾、困难以及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障碍和拦路虎不可能没有,但所有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但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