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自贝卡利亚最先明确提出废除死刑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宣布废除死刑。可以说,废除死刑的主张,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但是,康德和黑格尔在自己的法权论著作中却明确反对废除死刑,并明确反驳了贝卡利亚的观点。他们一致认为,死刑的实施,其首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正义,而非为了社会的功利。所以,废除死刑,就取消了诸如杀人者必须偿命这样的正义原则或公理。在当今废除死刑的世界性潮流面前,康德和黑格尔作为哲学家的观点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为马克思自由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批判启示。康德自由观主要表现为实践理性下的道德自由,主张只有在理性自律和道德准则下人们才能为自己立法。黑格尔主张以绝对理念作为逻辑前提的精神自由,将自由的实现寄托到绝对精神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将自由落实到“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历史中,将自由与社会关系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坚持人类通过不断自由自觉的生产活动在实践中实现真正自由,强调人的自由既不是一个既定结果,也不是抽象的道德理念,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领域思考自由,扬弃与革新了康德的道德自由观和黑格尔的精神自由观。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哲学领域中发动了哥白尼革命,开创了建构主义传统,即主体所认识的是主体所建构的客体。但康德的建构主义是非历史的,因为他将主体仅仅还原为基于时间空间的先验直观形式和先验自我的范畴之上的认识结构。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非历史性,发展了其建构主义,将认识与对象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历史运动的过程。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建构主义中的历史性,同时赋予了建构主义新的内涵,即在马克思的视域中,主体的建构其实就是主体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学生作为人们视域中一个特殊角色群体,被赋予了相当多的期望与关注.他们被期待能够在社会中承担与其能力相应甚至超出他们能力的责任与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98年教育扩招之前,我国教育的基本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1995年3月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真理观从超越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而直面人与自然、必然与自由问题本身,通过世界理性化的方式建构起一种本体论的真理观,从而深刻地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问题。这种真理观从根本上发端于黑格尔深切的历史意识,从而引发出真理本质就是历史理性的这一深刻命题,由此实现了近代哲学从祛魅到化魅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自由、公正和理性是康德伦理学的三大基本概念,而义务与权利的内涵必须根据自由、公正和理性加以阐释。在康德那里,自由主要指的是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或自主性;而公正的普遍法则是:外在行为的方式务必确保个人意志的自由行使同一切人的自由得以和谐共存。康德认为,善良意志之所以为善,就在于它是理性意志的自由;理性在道德哲学中居于统率地位,惟有理性才能确立道德,唯有自由价值才是道德的最高标准。康德的公正法则是所有理性人都会同意的社会契约,是确保社会公正、和平与和谐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在他看来,确保自由和公正应成为对政府和合理之法的道德要求,合理之法必须促进人的自由。他一方面强调服从政府和法律的道德义务,同时也承认反抗与革命的道德权利。康德的伦理学和公正思想为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建构,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康德对平等概念的分析是从法权和德性两个方面展开的。在法权哲学维度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在伦理学维度则基于理性人的普遍设定,将平等视为德性人的基本准则。康德认为平等原则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实现平等的唯一政体是共和制。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联系的一种认识。它把人的愿望、爱好、欲念、利益结合成统一的体系,构成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人格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为什么有人对教师职业矢志不渝,有人却动摇不定,甚至厌教、弃教?固然有多方面客观因素,但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高  相似文献   

9.
王结发 《唯实》2009,(6):26-32
康德从其道德哲学的自由意志出发,构建了一套规范的权利体系,证明原始财产的获得是基于纯粹理性的公设。他认为,对“外在于我的物”的占有权表面上关乎人与物的关系,实则是自由意志在法权中表明了自己外在领域的实践能力,财产权的真正根据只能是存在于自由意志中;不受他人意志侵犯的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但由于单方面的意志的冲突,使得在自然状态中的占有仅仅是临时的和偶然的;要使这种自然状态下财产占有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惟有在公民状态使之成为法律占有。  相似文献   

10.
王增福 《理论学刊》2007,(11):48-51
一幻相亦译为“假相”,是指“使人的理智陷于谬误的种种错误观念和虚妄意见,是人类经常发生的‘普遍的病理状态’。人类心灵中存在的种种假相,扰乱人的理智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妨碍人们获得真实性的知识[”1](P1484)。但幻相并不意味着或然性知识,而是根本错误的判断。康德对幻相作了三种区分:一是在知性规则的经验性使用中发生的,他称之为“经验性的幻相”,如视觉的幻相;二是他在形式逻辑的“辩证论”部分探讨的对象———逻辑的幻相,如“四名词”或“循环论证”等逻辑错误;三是从经验的幻相引申出某种超越经验之外的“先验幻相”。先验…  相似文献   

11.
党内协商民主是指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机制、原则"嫁接"和运用到党内民主治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渐进式民主范式和实践模式。发展党内协商民主,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党的纯洁性建设所面临突出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观是实践的美学观。维特根斯坦认为美学研究不能停留在美学的理论玄思上,而应将自己的美学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这种美学实践观认为审美能力必须体现在日常的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是日常审美活动的中心环节,同时,还要以审美反应取代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15.
黄宗羲的民本政治思想中的以民为本、制衡君权、重视制度等合理成分,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改善民生、约束权力与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有着完整的内容体系及丰满的构成要素,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系统思维的哲学方法,体现了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深刻的执政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维度,通过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内涵、形成背景、四个方面辩证关系及其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及历史唯物论四大哲学向度进行梳理总结,推动学术界进一步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必须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与稳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而全面从严治党事关"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推进进程与实践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把握文化的视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文化心态建设的基本原理;第二,文化相对独立性启示发展中国家树立文化自觉自信;第三,对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心态;第四,经济全球化时代应推动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