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2):39-43
社区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以治理求和谐,是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现实路径。以治理求和谐,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治理与社区和谐之间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以治理求和谐,充分考虑到我国社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空间;以治理求和谐,必须从内源性上培育社区公共领域,扩大公民参与,从外源性上完善社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论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社合一”的单位制管理模式下,政府是社区管理的唯一主体,通过法规、政策的制订、实施、评估、修正、再实施这样一套程序和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来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政府职能无限庞大,权力高度集中。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居民需求的多样化,这种政府包揽、“管”字当头的传统观念已不能适应社区的发展,而治理理论成为新形势下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是表达社会各阶层意见的载体,是国家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是不可忽略的社会和经济力量。它既是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基础,又是民主政治成长后维系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果实的社会肌体。和谐治理是政府依法行政与公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统一,政府要倡导公平的原则,培育公民社会组织来分担政府转变职能后转移的职能。和谐社会最终体现在政府和公民和谐的基础上。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形成新型和谐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机制,既是推进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又是实施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因。因此,本文提出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和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互动机制是当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与和谐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而社区冲突是指社区内的各个主体包括个体、群体或组织为追求各自利益和目标而产生的对抗性行为。社区冲突具有区别于一般冲突的特性:发生在社区这一独特地域;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以及社区组织等其他社区主体;涉及的多是社区内公共资源的分配,其中主要以物质利益引发的冲突为主;形式多为显性,从激烈程度看多为中低强度。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相互交织加剧了社会分化,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各种矛盾与冲突相伴而生。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冲突发生的前沿地带,近年来社区冲突频发影响了社区的稳定与秩序的形成,阻碍了和谐社区治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提高对社区冲突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党组织在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对构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都十分重要.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找准制约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因素,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能力,不断探索新思路,以加强社区党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7.
论性别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关系是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性别和谐是人类最基本的和谐。从两性对立的角度来研究认识现实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使妇女解放事业走入误区;单纯的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运动也难以解决两性所面临的困境和尴尬。妇女解放运动理念需要进行现代转向即以和谐的视角替代对立,平等看待、处理两性关系问题将更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自由和全面地发展,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代际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彭丽冰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2):37-39
以“礼”为思想灵魂、以“仪”为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文质统一、礼德统一、仁义礼智信统一,是当代中国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通过中西礼仪文化综合创新、古今礼仪文化创造性转化等途径实现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与公共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强现代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郭礼峰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1):33-35
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旨在将原本松散的公民个体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公民在社区行政中应扮演充分的积极角色,公民参与权和决定权的提高是解决政府问题的关键,行政人员的角色应转换成帮助公民表达利益并满足其共享利益。基层民主政治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文化的基点之一,营造合理社会氛围、加强公民参与意识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逐步完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区运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林育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7):20-23
良好的官德促使政府官员运用公共权力为公共利益服务;不良的官德则导致政府官员运用公共权力为非公共利益服务,追求私利的最大化,产生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和竞争性,极易诱发某些官员任意支配公共资源,损害和危及社会的根本利益,因此应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工作,让政府官员自觉主动地建立起一道以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内心防线,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使官员权力运行科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2.
吴佩芬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1(2):60-63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利益分化日渐凸显,利益纷争和利益冲突也有日益增多和激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区改革与公共权力的划分--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区建设首先以是社区组织的发育为依托,以体制性权力的配置和再优化为基础而展开的.应该说,这也是一个针对社区公共权力再划分的制度化过程.对于仍然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区建设来说,社区公共权力无论是制度安排还是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都是难免的,当前,有效的解决途径是走制度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15.
在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的过程中,“全球化”是人类社会所遇到的最为重大历史发展现象。然而,东西方国家在全球化的问题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其实,全球化不是近代西方征服世界的历史延伸,也不是走向世界同质化的运动。全球化的正确方向是走上确立全球共同体的道路,这个全球共同体将是一个包容多元差异性因素的和谐、合作的伦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徐志豪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11(4):51-54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犯罪,为打击这种具有广泛危害性的商业腐败犯罪,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从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和《公约》相关规定来看,本罪在立法上还有很多不足和应当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行政审批方式的替代和扬弃,学理基础。在剖析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政治风险、现高效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理念再造、制度再造、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模式具有深厚的经济学、行政学和法学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基础上,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模式实体制再造和机制再造。 相似文献
18.
19.
网络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弱联系等特点 ,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既提供了机遇 ,又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并通过道德自律、法律强制、技术完善等手段进行克服 ,以培养进步高尚的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