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在1908年2月到10月间写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1909年5月在莫斯科出版。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概括了自恩格斯逝世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当时流行的反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哲学思潮——马赫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列宁批判经验批判主义哲学思潮、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第二章,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严厉批判了马赫主义者对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歪曲和攻击,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一系列重要原理.本章共分六节.第一节至第三节着重批判了俄国马赫主义者切尔诺夫、巴扎罗夫和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深入地、详细地批判了一个反动哲学派别——马赫主义流派,在总结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具有伟大战斗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斗争中,为我们正确地进行理论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认真学习列宁的科学态度,对于当前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和探讨现实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列宁在这本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敌的批判,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地对待有缺陷的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分清哲学上唯物论与唯心论两大营垒之间的界限,来不得半点的差错和失误,不然,就会模糊阵线,导致理论上的混乱.但是,在列宁看来,分清阵线绝不能简单地把唯心主义一棒子打死;对唯物主义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肯定,都必须作具体分析.《唯批》在对待唯心主义的问题上,第一、注意了哲学体系与哲学观点的区别.列宁指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个对立的派别.从体系上讲,唯心主义是反动的,但是,绝不能因此否定他们在个别观点上的正确性,也不能否定他们之中的某些哲学家在某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吕国忱 《理论探讨》2004,4(1):28-31
学术界读马克思主义文本,往往以早期著作为依据,而不含列宁的哲学著作。这对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是一种"中断"。重读列宁的主要哲学著作,我们会发现,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明确提出:"主体—客体和客体—主体","这就是经验批判主义的原则同格的全部实质,就是最新实证论对'素朴实在论'的最新式的保护的全部实质!"并且把它作为批判马赫主义的武器而贯穿全书的始终。与此相反,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多次提出"主体和客体的一致",并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把列宁的后期观点引进哲学原理,就应该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避免以往教科书滥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从而把哲学理论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唯物主义反映论自其存在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两方面的攻击:一方面来自对立的哲学阵营,用意在于阉割反映论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来自唯物主义内部,做法是指责反映论具有机械性倾向。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历史命运也大致如此。本世纪初,列宁为回击马赫主义的挑战写出至今仍有争议的论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评价唯心主义哲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政治态度和他们在哲学上的贡献区别开来。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但在哲学上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例如,古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拥护“贵族政治”这无疑是反动的,但他们在哲学上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这些哲学家,我们应该给以客观的评价,即在批判其政治态度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在哲学上的贡献。决不能根据政治态度的好坏,来决定哲学家贡献的大小。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内研究多侧重于探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较少从整体上加以探讨.从整体上关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以研究其精神实质即是理性批判主义.理性批判主义的根基在于批判理性,根源于马克思的批判理性观,理性批判主义具有内在的困境,这一困境存在于理性批判主义的出发点、对象与目的之间,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国家观中集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哲学教科书一般依据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哲学物质概念的表述,将物质概念解释为单纯的“客观实在”,即认为“物质”就是指“客观实在”。我们认为,这是对列宁物质概念的误解。列宁的原话是这样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相似文献   

10.
罗伯中 《理论探讨》2006,1(5):48-50
国内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但在官僚制国家与真正民主制国家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研究哲学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它们分别是“照着讲”、“接着讲”“、对着讲”“、自己讲”。其中,"对着讲"是哲学的典型讲法,是哲学批判本性的最佳表现形式,也是哲学家之间气质冲突的学术体现。当前中国的哲学研究,必须尽快告别"照着讲"的初级阶段,在“接着讲”和“对着讲”的基础上实现“自己讲”。  相似文献   

12.
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6年第2期报道了1985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波兰社会科学合作委员会第2次会议关于批判“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消息。这次会议的参加者包括两国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京、文学家和宗教界人士。他们听取并讨论了苏联和波兰学者的约40个报告。波兰科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进而使学习的兴趣也产生了错位。 不学学术学“官术”。有的干部既不学理论,又不学业务。虽然参加了自修、函授等学习,但他们看重的是文凭。吓参加听课,不阅读教材,不做作业,考试请人代考,凭借权力、金钱,把文凭搞到手。对于“为官之道”、“升官秘诀”却情有独钟。他们潜心钻研《升官术》、《厚黑学》,对书中宣传的腐朽思想和一为官之道”不是予以批判和抵制,而是以“经验”待之,刻意进行模仿。学的结果是,在工作中把主要精力用于拉关系,走路子、跑官要…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写于1908年2—10月.1909月5月第一次在莫斯科出版.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出现了一个斯托雷平的反动时期.沙皇大臣斯托雷平使用血腥手段对革命党人和劳动群众实行阶级报复,成千上万的工农群众惨遭杀害,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在白色恐怖下,作为资产阶级政党的立宪民主党堕落成十足的保皇党,公开投靠沙皇,大肆诬蔑革命,要人民向沙皇“忏悔”,顺从沙皇的奴役.与此同时,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孟什维克分子积极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借口当时的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主张抛弃党的纲领,取消党的秘密组织,放弃革命斗争.布  相似文献   

15.
杨银禄 《各界》2010,(5):6-10
1977年11月上旬,中央“王、张、江、姚专案组”写了一份批判“四人帮”的意见。意见说,要根据每个批判对象的罪行,选择一些突出的问题进行批判。例如对江青,揭发批判她迫害毛主席、迫害工作人员,里通外国和反党乱军等罪行:对张春桥,要批判他的《一九七六年二月三日有感》;  相似文献   

16.
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是认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从感觉出发,可以遵循着主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我论(‘物体是感觉的复合或组合,)也可以遵循着客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物主义(感觉是物体外部世界的映象).”由此导致出两种根本对立的感觉论.学习列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坚持认识的客观性,防止、克服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保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列宁对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批判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主张。具体包括:批判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强调俄国要通过发挥资本主义进步作用和清除封建残余走向社会主义;批判宣扬资本主义“永恒论”的“合法马克思主义”,强调俄国资本主义具有历史暂时性;批判普列汉诺夫等人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灾难论”“早产论”“经济决定论”,强调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夺权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批判新经济政策问题上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主义”,强调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并保证新经济政策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与他们创立自己的革命理论同时开始的。1844年4—8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开始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这篇著作当时没有发表。1845年秋天,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第一次公开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反克利盖的通告》、《驳卡尔·格律恩》、《德国的制宪问题》、《诗歌和散文中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泛娱乐主义思潮是一种极具隐蔽性与危害性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自产生以来便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批判。批判范式历经由“批判”到“引领”再到“治理”的转换,这种转换主要源于: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复杂性、综合性的内在要求,解决单一批判范式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乏力的客观需要,以及构建泛娱乐主义思潮系统性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分析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范式转换的历史演进脉络与内在动力,可得出以下经验启示:重视“谱系”问题研究,深化泛娱乐主义思潮学理批判;实时监测,加强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综合借鉴,加速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向“治理”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学理论》2010,(23):128-129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迥异于当代西方主流学术,但对当今美国现实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施特劳斯从“现代性的危机”出发,强调重新展开“古今之争”,力图从西方古典的视野来全面批判和审视西方现代性。施特劳斯强调哲学与政治的冲突,推崇古典政治哲学,主张从癫狂的哲学走向现实的政治,认为政治哲学要改善而非颠覆政治社会。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以解读西方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为理论活动核心,特别重视对经典文本的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