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16,(8)
正张灵甫被誉为蒋介石的"王牌悍将"。解放战争初期,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师成为内战的急先锋,取两淮,陷涟水,成为华东野战军实际军事指挥员粟裕的强劲对手。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超一流的军事指挥员,面对张灵甫他还是提起了十分的精神,足见张灵甫的强悍。当然,张灵甫对粟裕也很钦佩,据说,有人问张灵甫:"你认为当今军界谁能与你相比?"张灵甫答道:"粟裕。"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上曾上演了一幕幕粟裕和张灵甫的强强对抗大剧。  相似文献   

2.
引 子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把我惊醒了。我拿起话筒,听见对方洪亮的声音:“晓音同志,我是小鲁!我妈妈约你今天上午9点钟在家里会面。我们家还住在地安门的老地方,你有时间吗?”“ “有时间,我按时去,谢谢你!”电话是陈毅元帅的次子陈小鲁打来的,他和粟裕大将的女儿粟惠宁结婚了。我曾特意托他与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同志联系采访时间,准备向读者介绍粟裕大将的婚姻。今日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3.
正一粟裕大将同夫人楚青谈话,多是谈形势谈工作。楚青曾对他说:"你就不能谈点别的?"粟裕风趣地说:"我们是政治夫妻嘛。"粟裕长子粟戎生自从军以后,尤其是当了军队领导干部后,父子俩谈话从来都离不开军事,粟戎生想:"爸爸同我大概是‘军事父子’吧!"1942年,粟戎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那时,粟裕担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正率领部队在苏中一带进行频繁的反"扫荡"和艰苦的反"清乡"斗争。粟戎生的幼年是  相似文献   

4.
1961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属这个粟裕最会打仗。"这是毛泽东同志给予粟裕同志戎马一生的高度评价。在粟裕成功的多种因素中,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他颇具公心与战略眼光。"立德":功名为下,公心为上  相似文献   

5.
力救彭德清 1970年初,粟裕也无法避免林彪、江青的迫害,被挤出了部队。一天,周恩来召见粟裕说:“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工作结束了,部队你也回不去了,就留在我身边工作吧。” 粟裕做为周恩来的助手,在国务院业务组分管铁路、交通和邮电等部门。不久,他收到了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爱人吴璇的求救信。 粟裕这才知道老部下彭德清已身陷囹圄4年多,至今下落、生死都不明,其母病困交加,呼喊着儿子的名字悲愤地离开了人世,子女过着乞丐般的生活。 粟裕立刻通过各种关系打听彭德清的下落。数天后,消息有了,他立即让夫人楚青给吴璇复信:“人还在,请放心,虽然问题还未清楚,但要相信党,最后总能搞清楚。”  相似文献   

6.
对多年来社会上有关粟裕对授予他大将的军衔不满,受到毛泽东同志严肃批评的传说,粟裕大将身边的工作人员鞠开同志撰写了<粟裕大将授衔真相>一文,刊登在<北京日报>上作了澄清.实际情况是,1955年授衔时,党中央、毛泽东原本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衔主动让了.作者鞠开当时并不知情,得悉邵力子说粟裕应评元帅的消息后,当作一个喜讯兴冲冲报告粟裕,并把材料指给他看,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他脸一沉,脱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相似文献   

7.
鞠开 《新湘评论》2012,(5):44-45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3周年,特写此文纪念我的老首长粟裕,表示我对他深深的怀念。"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的一个总结。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  相似文献   

8.
1955年9月,在共和国的将帅名单里,粟裕名列第一大将。粟裕未能授衔元帅,引起了当时及后来许多人的由衷感慨。战争年代,粟裕多次率领部队与其他部队整编扩编,在核心领导的人事安排上,他也多次谦让司令。1945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粟裕当即向华中局负责人请求任命张鼎丞为  相似文献   

9.
鞠开 《学习导报》2012,(5):44-45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3周年,特写此文纪念我的老首长粟裕,表示我对他深深的怀念。"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的一个总结。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  相似文献   

10.
那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把我惊醒了。这么早,是谁来的电话?我拿起话筒,听见对方洪亮的声音:“晓青同志,我是晓鲁!我妈妈约你今天上午9点钟在家里会面。我们家还住在地安门的老地方,你有时间吗?” “有时间,我按时去。谢谢你!”我连忙回答。我知道电话是陈毅元帅的次子陈晓鲁打来的,他和粟裕大将的女儿粟惠宁结婚了。为此,我曾特意托他与大将的夫人楚青联系采访的时间,准备向读者介绍粟裕大将的婚姻。今日如愿以偿,我心里是极为高兴的。  相似文献   

11.
刚两岁多,父亲就让他抱着一根竹竿,然后把他往水里一扔,说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是兔子胆粟戎生,粟裕大将之子。他的幼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当时部队办了一个保育院。部队打到哪里,保育院就跟到哪里。粟戎生就在这个保育院里。他回忆说:"我妈告诉我,战士一个扁担挑子,一头挑着电台,一头挑着我。我两岁时,有马  相似文献   

12.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总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克敌制胜。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重温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而且可以深剖体验到中国共产党人由弱变强的波澜壮阔的整个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并不多见,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如此。而粟裕,肯定就是属于这不多见的一个。你看,一场黄桥决战,粟裕以7000对敌3万,彻底打败顽军; 你看,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华野扬威中原; 你看,淮海一战,60万时敌80万,粟裕从谋划到指挥,功不可没! 多少次关键战役,多少次关键决策,多少次关键指挥,其中均可看到粟裕这位常胜将军的心血凝结。将军不易,常胜更不易!正是: 热血当年浴神州,常胜将军美名收。千年铁锁不砸碎,哪来今日共自由!  相似文献   

13.
储江 《世纪风采》2007,(9):18-19
粟裕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他协助陈毅同志指挥了一系列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打开了苏南抗日斗争的局面。粟裕同志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气概,使我这个刚刚参加革命的青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4.
正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发起的,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949年11月,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专程到北京请示粟裕,与到南京了解淮海战役胜利原因的苏联大使尤金说些什么。粟裕告诉王德要有四个"突出":突出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突出总前委常委首长的正确指挥;突出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突出华东人民,特别是山东人民全力支前。  相似文献   

15.
我党我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外驰名的将军粟裕同志逝世一年多了,我作为他的老部下,悲痛之余,常常想起在他领导下战斗、工作时的情景。他的革命业迹,他的音容笑貌,长久地萦回在我的脑际。一九三三年反第四次“围剿”时,粟裕同志在大会上讲话。他瘦瘦的个头窄窄的脸,十足的小后生模样。这是粟裕同志给我  相似文献   

16.
1939年冬,新四军挺进纵队(原为江苏抗日义勇军)在泰兴一带袭击日伪后转移到扬中一带。一天,参谋长张震东突然接到了陈毅指挥捎给他的信:“震东同志,关于你和你纵卫生员高英同志的婚事,组织上同意你的申请”,张震东遵纪到高英,把组织上的意见告诉了她,高英羞答答地说:“陈毅指挥和粟裕副指挥工作那么繁忙,敌们不能再让组织和领导  相似文献   

17.
说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毛泽东同志的这句名言,早已广为人们熟知。的确,认真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战争年代,认真意味着取得更大的胜利,付出更小的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是在粟裕将军具体指挥下进行的。在战斗结束各部队上报战果时,粟裕发现共歼敌2.5万人,而敌整编74师的编制是3.2万人,相差7千人之多。于是他下令各部队严加搜索,终于在一道山沟里发现了隐蔽待逃的残敌并将其全部歼灭。在这里,粟裕同志的认真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各部队指挥员的认真。他们实事求是,不为争功而夸大自己的战绩,从而为上级指挥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心提供了保证。正是这种可贵的认真精神,使我们在战争  相似文献   

18.
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曾三次执行抗日先遣任务:一是1934年,中革军委紧急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被任命为先遣队参谋长,在主力部队失利的情况下,粟裕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周密运筹,为这支部队尽量减少损失,为革命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一批骨干;二是1938年,为了推动新四军挺进敌后,毛泽东指示派有军事知识之人去江南侦察,粟裕再次受命抗日先遣,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20余天,圆满完成任务;三是1944年,中共中央决定:"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粟裕受命第三次先遣,跨江南下,发展东南,粟裕率领南下部队近万人,顺利渡过长江,越过敌人封锁线,胜利实现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华中野战军中,有一支神秘部队——“四中队”,受到粟裕的特别关注.这支队伍没有辜负粟裕的厚望及关爱,为野战军首长掌握敌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当有人称赞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时,粟裕总是谦虚地说:“功劳的一半要归‘四中队’.”那么,“四中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让栗裕如此器重和高度评价呢? 粟裕责成朱诚基组建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 粟裕作为人民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员,之所以屡打胜仗,是与他高度重视对敌情的了解和研究,重视情报部门的建设分不开的.粟裕指出:“侦察非常重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反之,则屡战屡败.侦察的手段有观察、窃听、询问、战斗、捕捉俘虏、组织秘密而普遍的侦察网等等.侦察的内容包括查明敌人的番号、数量、武器装备、政治情绪、战斗力状况、行动企图、技术兵种之所在、后方组织状况以及地形和居民情况等等.侦察要确实、详尽,要不失时机地报告侦察所得情况,要注意正确判断,不要被敌人蒙蔽.”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93,(8)
粟裕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从50年代参军时起,我就十分敬仰这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但是,见到他本人,却是20多年后的1974年。 1973年秋,我爱人调到粟裕同志身边工作,不久我也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当时,粟裕同志是军科的第一政委,同时又担负国务院业务组的工作。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