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悲剧《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代表,这两部悲剧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但这两部悲剧在复仇行动的强度、复仇主角形象和复仇结局方面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方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从叙述者、叙述聚焦、叙述时间等方面,对现代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艾米·福斯特》进行文本解读,认为康拉德在题材表现、叙述手法、人物刻画、道德指向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其创作推动了英国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 ,《白牙》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现实的思考和对“文明”的呼唤。小说通过动物生活折射人类生活 ,表达适者生存引起的种种冲突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但作家的“文明”理想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太多的梦想成分。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和鲁迅都是叱咤文坛的现代派作家,他们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德伯家的苔丝》与《祝福》分别是哈代与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之一,都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且借助书中人物的命运对当时罪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血有泪的控诉。纵观这两部小说,从两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的目的,题材的发掘、苦难主题的突出、写作手法的运用,作品思想内涵,以及人文精神的底蕴等等方面对其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山西有一个巨大的底层社会和底层民众的存在,生活在这里的作家们也常用作品来表述自己对底层民众的关注。段崇轩也曾论述说"山西新锐作家在底层文学创作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当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三部中篇小说:蒋韵的《心爱的树》、葛水平的《喊山》和李骏虎的《前面就是麦季》。这三篇小说在叙述中也注意一些叙述技巧的把握,对当前的底层叙述技巧有了一个大胆的突破。分析开来,主要有第三人称限制性叙述视角的运用和对于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的小说《白鲸》,在写作手法上显示了许多20世纪元小说的特征,说明作家在小说情节、小说作者与小说形式等方面的自我意识。这些思考的目的,是暴露小说作为人为构建的虚拟本质,使读者质疑语言这个媒介,甚至质疑通过语言传达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7.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往往从自身审美出发,强调自我的个人感觉,打破固有常识与传统故事性小说模式,从而起到先锋性的效果。《古典爱情》这部小说亦是通过解构与戏仿“古典爱情”的主题而达到建构其小说先锋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伟华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0):127-127,130
《诗经》与《圣经》分别是中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委婉含蓄与直抒胸臆、比兴与比喻等两个方面对《诗经》与《圣经》中有关的爱情诗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两部作品在叙述手法上的不同,同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西方诗歌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对小说价值与意义的赋予,总是体现着作品构成与读者的共谋。福克纳与的《喧哗与骚动》与废名的《桥》,在小说形式的探索之余都因隐晦艰深的表现特征使作品的接受受挫。尤其是著者对小说本文结尾的处理方式,使小说在阅读和接受上有着不同际遇。  相似文献   

10.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60年代以来,在文坛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收藏家》是他的成名作,作家用两个人的口吻讲述了一部悲剧性的故事。小说中的米兰达就是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她在一次出于好心去帮助人的时候,丧失了自由以至生命。本文分析《收藏家》中米兰达悲剧的根源,进而揭示女性生存环境之恶劣和阶级社会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棋王》是一部文化寻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叙事学原理与文化寻根的内在意蕴巧妙结合的典范作品。小说中叙事顺序的顺叙、倒叙以及插叙等方法得到了巧妙地运用,而且不同叙事顺序的运用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有着不同的意义:顺叙让整个故事有条不紊;倒叙使得首尾联贯;插叙又为小说增添了清新自然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消失的爱人》是美国女作家吉莉安·弗琳的小说,出版于2012年,连续8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2014年被改编成电影,由大卫·芬奇执导。小说本身提供了好的故事基础,加上大卫·芬奇的完美改编,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作家与导演相得益彰的联袂之作,成功地向观众传递了他们关于婚姻、家庭、社会等诸多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引起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3.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不仅有唯美的意境和诗化的语言,还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故事中的许多意象都与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基督教的教义《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夜莺与玫瑰》中的三个重要意象充分体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圣经溯源。  相似文献   

14.
徐影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196-196,198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后现代派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五号屠场》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本文旨在从叙事手法,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该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伙计》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代表作。本文拟研究这部小说的叙事艺术,即圆圈形叙述模式以及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运用,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马拉默德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庸》、《孟子》是儒学经典"四书"中的三本重要"子书",其圣人观既有共同性又有所差异。它们都坚持了儒家修己治人、内圣外王的治国理念,都开展了对心性问题的探讨。而它们对心性问题的研究,又有所差异和发展:《大学》提出要明明德、诚意、正心,但还没有深入对人类心智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问题的解释;《中庸》以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来解释,《孟子》则以对善端的养护情况来解释这种差异。三本子书圣人观的这种变化,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女性作者叙事文本往往具有矛盾的双重属性.就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而言,其身处时代急剧变迁的进程中,既被时代挟裹着前进,又在被挟裹中有了自我的觉醒,这是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叙事双重性的重要体现.作为较早建立女性文学自主意识的作家萧红,其作品《生死场》的叙事双重性特征尤为突出.在《生死场》中,表面牵强的革命叙述背后,着力凸显的是女性生命的苦难.《生死场》呈现了女性与乡土的象征性和女性与动物之间的同构性.萧红一方面归附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谋求话语权威;另一方面,她又超越了这一话语,揭示了这一话语对女性命运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18.
法国作家克罗德.西蒙在其代表作《弗兰德公路》中借鉴了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绘画风格,用文字大面积地渲染色彩来描写战争和肉欲,将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技巧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使小说具有了印象派绘画的质感。  相似文献   

19.
电影《情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本作家兼导演岩井俊二是小说的创作者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影片成功的巨大魅力所在。岩井俊二对小说改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技巧,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意境构造、情节变换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影《情书》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电影《情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本作家兼导演岩井俊二是小说的创作者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影片成功的巨大魅力所在。岩井俊二对小说改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技巧,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意境构造、情节变换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影《情书》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