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据预测,世界常规石油产量可能在2010年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原油价格将开始上涨。由于化工石油能源的利用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而导致温室效应,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核废物的处置等问题又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因而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前提下,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要求来看,可再生能源都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一、世界各国可再生能…  相似文献   

2.
巴西的能源农业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各种对环境污染少的新能源成为宠儿,美、德、法等一些国家开始重视并大力开发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巴西则率先提出实施能源农业战略。2005年9月,巴西农业部长罗德里格斯撰文指出,石油时代行将结束,生物能源将成为被广泛运用的新能源。这为拥有生物能源技  相似文献   

3.
苏光陆 《党课》2007,(4):91-93
现代人能否联合起来,在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放弃使用煤、石油等这类日渐枯竭的东西,转而使用可再生能源? 丹麦一个小岛的实践证明,只要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4.
瑞典,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能源技术的国家之一,正实践着或许是世界上最激进的能源政策——在2020年前,成为第一个摆脱石油依赖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石油作为基础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世界能源结构中代替煤而成为“第一能源”,并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以至国际关系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受石油问题影响。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也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20世纪后期以来,以新材料、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不断深入,新型能源的开发使用初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同时各国政府为防止因进口石油产生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到能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因为自内燃机诞生以来,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所占比例一直在50%以上,目前已接近90%。面对化石能源日益短缺,国际油价快速攀升等世界性难题,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燃料乙醇不断升温,生物柴油浮出水面,生物柴油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工业的发展制约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自从七十年代石油发生危机以来,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为了减少因能源紧张而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许多国家把节能和开发能源作为一个战略问题加以考虑,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能源工业总的来说发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石油储量越采越少和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大趋势下,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探索能源的多元化,寻找新型替代能源。非洲非洲国家积极开发多种能源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在开发生物能源方面,非洲国家的原料比较广泛,如秸秆、甘蔗、玉米以及畜牧业的废弃物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内蒙古的能源利用效率还相当低,能源结构低度化,能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成本问题突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开发的倾向明显。为此,需要推进节能增效、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内蒙古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的利用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以德国、丹麦、瑞典为代表的许多欧洲国家不仅在促进生物质能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制定了许多鼓励生物质能研究和发展的政策法规,并且给予适当的财政信贷支持,使欧洲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该技术已进入市场化阶段,作为替代石油能源的重要物质技术。为了学习、借鉴这项技术,农业部组织了本次考察活动。2006年8月23日—9月2日,由国家农业部、国家发改委、河南、湖北、陕西、江西等单位10位专家和管理工作者组成的考察团赴德国、丹麦、瑞典,就三国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内蒙古的能源利用效率还相当低,能源结构低度化,能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成本问题突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开发的倾向明显。为此,需要推进节能增效、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内蒙古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3,(17):20-21
2011年5月,德国宣布将逐步退出核能,至2022年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成为首个明确提出完全弃核的发达工业国家。德国将投入数十亿欧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天然气发电厂等。不仅企业可以从事可再生能源发电,每个家庭都有并网的地下电缆。凡是家庭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未用完的,可输入电网,获相应报酬。研究升级智能电网,以平衡风能和太阳能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已成为最佳选择,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风能以其储量大、分布广、无污染而为各国所关注。在这一领域,欧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借鉴欧盟风电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实现节能域排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替代能源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安全政策的核心内容。替代能源是指:技  相似文献   

15.
在关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灾难的同时,人们再一次痛感开采石油给自然环境带来灾难的风险。这次灾难会影响到美国政府最近允许近海石油开采计划。美国也有舆论提出,美国应减少对石油这种高风险能源的依赖,加强新能源开发。然而,这样的大灾难能够影响人类继续疯狂地进行海洋石油开采吗?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各国发展的命脉所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够摆脱能源的制约。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石油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能源,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反观历史,环顾世界,几乎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与能源革命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能源利用的历史上,每一次进步,都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和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据专家预测,21世纪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太阳能将逐渐代替煤、石油等而成为能源世界的“革命产儿”。地球上每年接收到的太阳能是目前世界各国能源总耗的数万倍。而且,阳光普照,到处都有,太阳能是一种巨大、清洁、永不枯竭的能源。太阳能是太阳辐射的光能,它必须转换成热能、电能、生物质能等以供我们使用。在太阳能热利用中,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能源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求是》1997,(11)
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国际上往往以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构成、能源使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建国以来我国能源工业有很大发展,1996年生产的一次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不包括农家用的薪柴、沼气、风力等类能源,折合标准煤12.6亿吨,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能源折合标准煤为1.14吨,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 我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结构不尽合理,地域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水电资源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从已探明的储量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气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我们在努力开发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同时,还要利用部分国外资源。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3,(17):20-22
德国新能源发展 2011年5月,德国宣布将逐步退出核能,至2022年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成为首个明确提出完全弃核的发达工业国家。德国将投入数十亿欧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天然气发电厂等。不仅企业可以从事可再生能源发电,每个家庭都有并网的地下电缆。凡是家庭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未用完的,可输入电网,获相应报酬。研究升级智能电网,以平衡风能和太阳能的产量波动,有效利用国内的几十万台家庭太阳能发电机和小型燃气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工业社会,石油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能源。我国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石油的需求量远远超出了国内的生产能力。2005年我国39.7%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石油进口量为1.27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20年,需进口原油量将占消费总量的50%以上,该比例到2030年可能增加到80%以上。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国内石油供应缺口将愈来愈大,未来将愈来愈多地依赖国际市场的供应,“为了维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必须通过海外投资参与国际能源生产分工,尽可能多地利用海外能源,落实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而国际投资学中的内部化理论亦认为,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倾向于使用直接投资形式,将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替代外部市场,进行国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