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婚姻、家庭问题。土地革命初期,各地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婚姻法律、条例、决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也先后颁布了《婚姻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苏区有关婚姻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建立起一套苏区新式婚姻制度。这套婚姻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比较主观、比较抽象到比较客观、比较符合当时当地实际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自觉性,体现了逐步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苏区新式婚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苏区的妇女解放、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对新中国婚姻制度的建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对宗教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具体的规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其宗教政策列入《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法律化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益,从而使妇女获得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婚姻等各方面的解放,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前提;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妇女解放的根本保障;推动妇女组织的发展是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条件;妇女只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2)
正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脉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特色,更体现了人民共和国法律建设的根本制度。新中国《宪法》之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0世纪20年代末,在推动军队建设和革命斗争胜利的时候,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是1948年华北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后,由中央妇委开始起草,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于195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它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以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为核心,为新中国婚姻法制初步奠定了法律框架。为保障《婚姻法》的顺利实施,中共中央和政务院还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宣传和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通知和指示,并于1953年开展了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使女性从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了中国整体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在制定卫生防疫法律体制,构建卫生管理组织体制和公民医疗保障体制以及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体制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真实的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和认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公民健康权的体制保障,再一次证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权的捍卫者,苏维埃政府是一个对公民生命健康权高度负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7.
正江西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祥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与会610名代表审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条令,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5,(9)
在历史发展和长期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随着对我国婚姻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毛泽东根据国情并针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对我国婚姻制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从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到痛责"四权"的压迫;从提出"四权理论"到领导改革根据地婚姻制度;从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到各项法规的完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出的关于妇女婚姻方面的理论不仅对于帮助当时妇女摆脱旧式婚姻枷锁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处理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婚姻家庭问题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波 《求实》2004,(Z4)
1931年 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 ,对宗教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具体的规定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其宗教政策列入《宪法大纲》 ,是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法律化的开始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最早形成。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学术界尚无言及 ,本文对其作一简单的评价。一、《宪法大纲》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认识和实践在法律上的认定和总结《宪法大纲》对宗教政策的具体规定如下 :“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真正的信教自由的实际为目的 ,绝对实…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保障妇女权利的伟大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冻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为指导,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妇女政治、经济、教育和婚姻等方面的权利,苏区妇女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她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之中。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为了遏制大规模疫病在苏区的蔓延流行,履行人民政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卫生防疫保障上采取了一系列救治和防范措施,把疫病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构建卫生防疫组织体系;创立疫病、疫情报告制度;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普及卫生防疫知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卫生防疫保障之成效,不仅成为中华医学防疫保障史上的瑰宝,还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和保障中国人权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许静 《求实》2005,(11):75-7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制宪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它确立的人民宪法基本规范是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基础;它贯穿的人权保障精神是新中国人权入宪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妇女权益保障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夫妻一方持结婚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可以申请查询另一方的住房等财产状况。“夫妻互查财产”。是对婚姻中的减信提供法律保障,还是过度干涉婚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家各抒已见,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保障公民教育权利的实现,在组织体制、制度体制、督察体制和法律体制诸保障的构建上作出了重大努力,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维护中国最大多数人享有教育权利的成功尝试,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和捍卫中国人权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正>1931年11月7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雏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光辉历史,重温、缅怀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珍惜、汲取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经验,从而激励、引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信念、增长智慧和增添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一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时期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从奴隶变为主人,经济上从依附到独立,文化上从文盲变文化人,婚姻上从由父母包办到自己作主。中央苏区妇女地位的变化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妇女问题的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得益于苏区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保障以及苏区妇女自身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周娇 《求实》2011,(Z2)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早在1928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政纲"就提出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还制定了若干单行劳动法规:1929年10月的《上杭县劳动法》和1930年2月的《永定县劳动法》是目前见到颁行最早的两部劳动法规.1930年3月又通过了适用于闽西苏区全境的《闽西劳动法》.而1930年5月的《劳动保护法》,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前影响最大的劳动立法文件.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吸收了以往各区域劳动法制定的经验教训,汇总形成了一部统一大法.由于当时左倾错误思想的渗透,在内容上留下了很多过激的做法,1933年10月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1931年《劳动法》进行了修改,使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实质上有1931年和1933年两个版本.  相似文献   

18.
张美琴 《党史文苑》2009,(5):20-21,7
中央苏区时期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从奴隶变为主人,经济上从依附到独立,文化上从文盲变文化人,婚姻上从由父母包办到自己作主.中央苏区妇女地位的变化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妇女问题的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得益于苏区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保障以及苏区妇女自身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离婚与婚姻质量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伴随着《婚姻法》颁布、修改和完善,中国妇女的解放得到了法律的切实保障,维护了公民的婚姻自由,促进了夫妻关系的平等和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须学法、知法、用法,让《婚姻法》成为指导婚姻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被封建的旧势力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悲惨生活,妇女的一切行动、言论无不受到层层的束缚。所谓“女人无才便是德”,便是旧中国妇女所应严格遵循的信条。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封建的残余思想仍在不同程度上束缚着妇女的自由。在一年一度的国际“三八”妇女节之际,本文介绍一种抗战前夕的妇女刊物——《前进妇女》,以示纪念。一、创办《前进妇女》周刊的时代背景《前进妇女》的创刊是与当时的国际、国内的历史条件紧密相关的。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三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和深刻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