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岑嵘 《廉政瞭望》2012,(22):71-71
河北曲阳县是中国的雕刻之乡。当全世界的订单飞到这里来时,雕刻之乡已变成世界工厂。在这个世界工厂里的村民,观察经济有他们独特的指标:当石雕城里堆满了露着胸脯的维纳斯雕像,那一定是世界经济复苏了;如果堆满的是衣着飘逸的观音像,那么一定是中国经济引擎强动。  相似文献   

2.
丽珠 《党建文汇》2002,(20):9-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霍斯特·克勒指出,在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成千上万的人摆脱了贫斟。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功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一个稳定因素,并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经济逐渐由若干个经济大国主导。分析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成因与现状,探讨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对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成因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指的是世界经济格局逐渐由若干个经济大国主导的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世界经济中存在若干经济大国;二是这些经济大国可以凭借其经济地位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这两个条件在 20世纪末期同时具备了。目前,世界上共有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然条件、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快速稳定,令世界瞩目。在20世纪90年代里,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2.5%。而1989年至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1990年至1997年,在长达7年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率都在10%左右,而且这一高速增长期是以“软着陆”的形式结束的。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中国迈入WTO门槛的第四个春秋,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经济的脉搏同世界经济心脏的跳动将更加和谐、同步。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向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世界经济在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将成为举足轻重的参数。 2004年,"高速"和"共享"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关键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11,(10):27-28
<正>文章认为,中国实力增强,对美国未必是坏事;美国需要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来激励自己进步;快速退步比温水煮青蛙的慢慢衰退要好对付;遭遇竞争能迫使美国尽快行动起来解决经济问题;美国会意识到不必花大笔预算也能实现经济繁荣。很多运动员都知道,保持第一可能比赢得冠军还难。美国已经在第一的位置上呆了太长时间,也从中得到了好处。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在此后的数十年里,繁荣成了美国与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认识演变的角度,回顾从1948年5月中国成为关贸总协定的23个原始缔约国之一,到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50多年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同时,通过论述这种变化,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成熟和理论贡献,这就是:第一,正确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怎样与资本主义世界共同发展问题;第二,正确解决了中国发展能否和怎样借助于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邦宁 《新视野》2004,(1):28-30
近20余年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在新的条件下迅猛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质上是一个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或崛起是与这一过程不可或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上曾经是一贫如洗,然而,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却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流的经济发达国家,具有了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伯仲的实力。一直到21世纪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都仅次于美国,雄居世界第二位,在经济、科技、文化等许多方面已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经济总量虽然被中国赶超,屈居世界第三,但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泛滥的恶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正是新自由主义导致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过去几十年里,新自由主义逐渐在全球泛滥,给世界经济社会带来了诸多恶果。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但经济增长减速,结构性矛盾尖锐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攫取最大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13年里,世界经济风云变幻,阴晴不定。然而,中国经济的航船始终保持较高的速度,破浪前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抑制了通货膨胀,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克服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世界经济减缓等各种艰难困苦。更为重要的是,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中国经济增长快速稳定,令世界瞩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里,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2.5%。而1989年至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1990年至1997年,在长达7年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趋紧密.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步扩大。衡阳属欠发达地区.过去世界经济对衡阳经济社会的影响并不显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经济对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准确把握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找准区域经济对接世界经济的切入点.寻求主动应对世界经济负面影响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又好又快发展衡阳是一项十分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王伟光 《前线》2010,(12):36-36
<正>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人均收入不高、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相差较大,其中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发展对于社会问题的缓解  相似文献   

14.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说,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最困难时刻已过去。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回升、企稳向好,世界经济正在走上曲折起伏的复兴之路,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有可能恢复到正增长。他表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全世界对中国寄予很大的希望,甚至希望中国担当领导。不过,中国GDP仅为世界的6%,  相似文献   

15.
詹娜 《学习月刊》2009,(7):20-21
纵观20世纪的历史.前半个世纪弥漫着浓浓的战争硝烟,世界各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半个世纪里.各国在满目疮痍的故土上.重新恢复以往的政治经济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大国的胜败.虽表现在武装斗争的结果上.但更取决于战时各国利用经济资源的高低.从深层次上看.各大国在实际冲突发生前几十年间.同其他国家经济状况相比的态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成败。本文以20世纪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为背景.着重论述英国从战前到战后由盛转衰.以及美国、日本在战后迅速复兴的演变历程.吸取其经验教训.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周期性增长的缓慢阶段。高油价、持续存在的全球不平衡和高收入国家公共债务的增加是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的因素。但由于中国在未来10年内经济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世界经济的增长不会出现持续减速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包括进一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成功地发展服务业等几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胡南 《求实》2000,(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凸现了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 ,使得国家安全观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传统的单一的军事安全转向追求综合安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舒炜 《廉政瞭望》2014,(16):25-27
反腐,本是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红利。公权力与资本相结合,能在短时间里完成经济增长任务,创造出“经济奇迹”,但却是以牺牲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为代价的。其实,反腐管住了公权力,也就解放了经济。  相似文献   

19.
在已经过去的不平凡、不平静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到近2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有关报告预计,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1.3%,大大低于2000年的3.8%。我国由于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初步测算,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800亿元,比2000年增长7.3%。北京申奥的成功、APEC会议的圆满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一件件大事,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世界更加看好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说,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最困难时刻已过去。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回升、企稳向好,世界经济正在走上曲折起伏的复兴之路,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有可能恢复到正增长。他表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全世界对中国寄予很大的希望,甚至希望中国担当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