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国光 《求贤》2006,(12):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我区各级公务员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广大公务员要增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按照《决定》的要求.不断地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张丽 《求贤》2006,(12):6-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全社会都应自觉地肩负、主动地担当起主体责任。作为社会基本组织的单位。是构成肌体的细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厦的地基。社会的性质、品质、功能及作用.都要通过社会细胞即具体的单位来体现。每一个单位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每一个细胞充满和谐的因子,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有了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强力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俞慈珍 《世纪桥》2006,(5):21-22,86
目前社会生活中失信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在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正确履行程度,是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能力的限度内,实际的践约状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增进政府诚信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诚信是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政府诚信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乃至兴衰存亡的大问题;是建设民主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和谐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秩序的保证;政府诚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社会重要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4.
朱岩 《求贤》2006,(12):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本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决定》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更好地适应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当前社会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一定风险,对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合法性造成了一定冲击。因而。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是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规律.保障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成效的基本前提。只有认真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才能确保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统筹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和谐不可能自发实现,政府的政治干预和积极建设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手段和保障.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建设一个负责任和有能力的政府,我国责任政府的建设与此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必须着重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责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建国 《学习论坛》2007,23(2):74-76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同时,和谐社会对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新时期,必须加快法律体系的完善,以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赵丹娅 《奋斗》2007,(8):42-42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职业道德建设与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和岗位有机结合起来。使构建和谐社会找到扎实的落脚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是空中楼阁,从内容、要求以及实现途径看.它同职业道德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阶层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中等收入阶层之所以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主要由于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力量以及社会先进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当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发育仍然相当缓慢,亟需我们从多方面做出不懈努力,积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天人关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和内外关系”等四大基本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六中全会又做山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党对社会和谐认识的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3.
加强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但道德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从道德观念与道德形式两方面入手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勇 《求实》2005,1(7):51-53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分配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和谐社会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志。合理正义的分配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团结与和谐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是党的领导在国家政治生活巾的必然体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提高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工作的本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建没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六个本领:一是要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场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7.
政府守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道平 《求实》2005,2(11):60-63
政府守法既是法治社会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政府不守法的社会现实,昭示着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艰巨性紧迫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建设法治政府开始,必须牢固树立宪政思想观念,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培养公务员良好的法律习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和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朝谱 《理论学刊》2005,(10):24-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其中最根本和最迫切的,就是要着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重要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命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政治保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目标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民主政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用;民主政治建设应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通过和谐社会的构建来推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