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战略家指出,科索沃已成为新干涉主义的祭坛,在未来五至十年,美国和北约的新干涉主义政策将受到越来越大的牵制 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美国 和北约通过科索沃战争推出 的新干涉主义政策,严重冲击了国际法体系和国际关系准则,毒化了国际政治生态,激化了国际矛盾,对未来5-10年内的国际安全形成严峻挑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新干涉主义的前景并不美妙,难以掀起大的浊浪。 根据布莱尔、克林顿等北约国家头面人物的说法,新干涉主义就是“指人道主义干涉,即出于维护人权等道义原则而进行的军事干涉”。它的两个核心观点…  相似文献   

2.
施平 《瞭望》1999,(27)
因科索沃问题引起的一场战争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趾高气扬地欢呼他们的“胜利”。但是,这场历时78天的狂轰滥炸,究竟“胜”在哪里?“利”在何方呢?从表面上看,南斯拉夫接受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的条件,也从科索沃撤出了它的武装力量,北约诸国和俄罗斯的维和部队也先后开进了科索沃,西方舆论都在大谈巴尔干的重建。但是,仔细想想,弓】发战争的矛盾却没有一个真正得到了解决,相反,有些矛盾更加深化了,有些矛盾更加加剧了,有些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却又滋生了。总之,在巴尔干,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赢得…  相似文献   

3.
1999年3月 24日,以美国为 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开始了 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开创了以“人权”为借口肆意干涉和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的危险先例。一年过去了,在北约维和部队的控制下,科索沃局势非但没有任何改善,民族矛盾反而更加激化,暴力事件频频发生,流血冲突不断。 芬兰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佩卡·维素里在最近发表的名为《科索沃战争》的专著中写道,北约始终称其行动为“空袭”,但根据公认的“战争”定义和联合国宪章,这种为强制一个国家同意某种政治条件而使用军事手段入侵其领土的行为就是侵略战争。维素里强调:“我们应…  相似文献   

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0月13日凌晨向南斯拉夫联盟发出96小时“最后通牒”,宣布如果南联盟不在科索沃问题上全部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北约军队将对其实施空中打击。北约作出动武决定后,由于国际社会普遍主张政治解决危机和南联盟的妥协,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危...  相似文献   

5.
9月21日,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和北约维和部队将原来的“科索沃解放军”改编成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科索沃护卫团”。对于北约来说,改编行动可把无法无夭的阿族非法武装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但对南联盟政府来说,对科索沃的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来说,这种改编则无异于把匪徒变成警察,今后科索沃将更没有稳定和安全可言。而且,这支非法武装的合法化,还将对科索沃未来的政治地住产生决定性影响。当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空袭之后无法在两三天内解决问题而不得不打78天的时候,当北约撇开联合国而后又不得不回到联合国解决问题的时候,当北约…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25)
从6月10日南斯拉夫开始从科索沃撤出军警和北约宣布暂停对南的轰炸,科索沃问题的解决终于回到了联合国的轨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规模战争虽然告一段落,各种冲突并没有停止,流血事件还在发生。科索沃是否能实现持久和平?本刊邀请新华社几位国际问题专家就此进行了座谈;本刊驻联合国记者顾震球、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吕其昌和阎学通或传来专文或接受采访,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施鲁佳(高级记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南斯拉夫的战争已告一段落,但危机远远没有结束。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维和部队进驻…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52)
国防大学研究生温海燕认为,网络战将成为继空、地、海、天战之后,人类进行的一种全新形式的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组织了对北约国家的“黑客”战,曾造成白宫和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被迫停止运行,也令英国的气象局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干扰了北约的空袭行动。网络战的主要形式有:(1)以窃取重要情报为目的的网络间谍战,其主要目标包括金融、民航、军事指挥、通信以及电力系统;2)以破坏/保卫电脑网络本身为目的的网络攻击/防御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战的形式与内容将不断更新。网络战作为一种新的战争样式也有其独有的…  相似文献   

8.
科索沃问题和平会议经过两轮谈判于本月19日在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宣布结束。这一和谈开始时,曾给持续动荡一年有余造成2000多人丧生、数万人逃亡的科索沃带来了一线和平的希望,如今和谈中断、北约在24日清晨下令空袭南联盟,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科索沃的...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5)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的 3月,北约打着“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发动了以强凌弱的“科索沃战争”,对南联盟这个巴尔干主权国家开始了长达 78天的野蛮轰炸。两年后的 3月,阿尔巴尼亚族非法武装不仅在北约维和部队控制下的南联盟科索沃为非作歹,而且又将南联盟弱小邻邦马其顿搅得动荡不安。国际问题观察家们注意到,硝烟缭绕的巴尔干,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又出现了新的痛点。 狼烟四起   2月 16日,马南两国政府为了减少隐患,划定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边界,即南联盟科索沃与马其顿北部地区之间的边界。但是,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认为,…  相似文献   

11.
全球要闻     
《瞭望》1999,(11)
新一轮科索活问题和谈将举行法国外交部3月5日宣布,本月15日将在巴黎举行的新一轮科索沃问题和谈,目标是完成包括政治和军事等所有方面的完整协议。据报道,目前南联盟政府仍拒绝在科索沃境内部署外国军队,科索沃阿族领导人则表示准备签署朗布依埃协议,但坚持要求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并保留“科索沃解放军”。关于科索沃问题的首轮谈判于2月6日至23日在巴黎东南郊的朗布依埃举行。南联盟政府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原则上接受了前南问题六国联络小组提出的协议草案中的政治部分,但未就草案中有关在科索沃部署北约军队的军事部分达成一致。波黑…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52)
20世纪末弥漫在科索沃的硝烟和频频冲击视听的武器装备的日新月异,提醒我们21世纪并不是一个可以高唱赞美诗和安魂曲的时代,“战争”这个字眼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下一个世纪会有战争吗?它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力此,本刊邀请了我国最新一代军事问题的研究人员,对未来的军事格局、战争特点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前瞻性预测。国防大学研究生温海燕认为,世界军事格局在下世纪相当长时间内仍将维持“两超十多强”的局面。两超为美国与俄罗斯,多强则指世界主要的地区性军事联盟和军事强国。美国在海湾战争后兴起的新军事革命中独占鳌头:军…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9,(24)
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3日批准了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三方提出的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方案,该方案规定,在联合国名义下,在科索沃部署统一指挥下的、有效的国际民事和军事存在,其中北约将起“重要”作用。这个名为《由欧盟特使、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和俄联邦总统巴尔干问题特使切尔诺梅尔金带来的计划》的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曹孟南斯拉夫的主权及领土完整;结束科索沃冲突;在短期内从科索沃撤出所有南军石部队;保障难民安全地返回家园;进驻科索沃的国际维和部队将由联合国领导、主要由北约合加;由联合国作出决定,成立科索沃临时…  相似文献   

14.
自去年当地时间3月24日晚8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首轮空袭行动以来,已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这一年里,围绕科索沃危机爆发的战争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和深入思考,也使人们更为冷静地审视这个世界:这场战争将导致欧洲地缘政治进一步失衡;科索沃及所有相邻区域的前途依然难以捉摸;战争引发了新一轮地区性和全球性军备竞赛;还有更多的有争议、悬而未决、需要长期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空袭日益加剧和升级,给南联盟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和灾难。但是,北约却千方百计地辩解说,它们这种军事干涉是为了迫使南联盟接受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防止“发生人道主义灾难”。这种以“人权”取代主权的北约干涉主义“新原则”,在北...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已60多天,然而,逼迫南就范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美国处境困窘。在坚持继续轰炸的同时,美国也加紧了外交斡旋,寻求政治解决方案,为自己寻找“体面”收场的台阶。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能否成功对于美国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冷战结束后,美国自封为世界“领袖”,制订了建立单极世界新秩序的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国企图将北约作为其控制欧洲乃至全球的最佳工具,因此美国一再强调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行动必须成功,美国的轰炸政策一定会达到目的。但美国过高估计了轰炸威力,从目前情况来看,空…  相似文献   

17.
和平的希望终于破灭了。北京时间3月24日6时35分,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所有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努力均宣告失败,军事打击是唯一选择,他已授权北约驻欧洲部队最高司令克拉克将军随时对南联盟实施空袭行动。南联盟也随后宣布,国家已处于“直接战争状...  相似文献   

18.
自北约维和哥队兴师动众开进南联盟科索沃自治省后,两个多月来科索沃这个弹丸之地的局势并未因此变得太平相反,各种骚乱和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发生,而且出现了塞尔维亚族人3次被集体屠杀的惨剧。“维护和平、制止人遭灾难”,这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再声称的“文明世界”的所谓责任,已被无辜平民的鲜血溅上了重重的问号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理论盛行于冷战结束以后,充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媒体。其背景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为建立一个美国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它的手段之一就是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用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9,(12)
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外长3月1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签署了三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文件,从而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主持这次仪式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波、匈、捷是冷战结束后加入北约的新成员,“但它们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北约原是冷战时期与前苏联领导的华约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冷战后,北约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自行负担起维护欧洲安全的职能,并不断扩大势力范围,进而干预北约以外国家的事务。最近在科索沃危机中的表现就是一例。随着1989年东欧政局发生剧变,华约迅速解体…  相似文献   

20.
英军坦克在马其顿北约军事基地参加训练,为北约打击科索沃作准备##D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那里发生的民族冲突本来属于南联盟的内政问题。然而,今天那里战云笼罩,竟成了国际政治、军事热点。去年10月以来,北约已经连续两次对南联盟发出动武的警告。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在国际关系L不得以武力或使用武力相威胁,侵害任何会员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北约扬言要对南联盟动武,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蔑视。而且,这也违背了北约组织的有关原则。《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如果有一个或数个北约成员国受到外国军事力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