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公安机关的提请批准逮捕的各类刑事犯罪案件进行审查,在核实相关事实和证据情况下,依法做出批准逮捕和不批准逮捕的决定。由于近年来不批准逮捕案件比例的偏高,随之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应当捕而不捕对刑事犯罪打击不力的问题,检察机关的不捕决定是否有充分的理由?笔者结合司法工作实践,浅析不批准逮捕在案件中的适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侦查监督制度改革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我国,针对侦查监督方面的制约主要有侦查机关的内部约束和检察机关的外部制约。《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5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行使监督的职责。由此可见,侦查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监督包括刑事立案、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多个方面,这项权责贯穿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全过程。各级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行上述职能,维护了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力,保障了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该规定表明刑事案件超过诉讼时效后,嫌疑人是否有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是判定该案件是否继续追诉的决定性因素。实践中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嫌疑人常呈现出积极逃避侦查和消极不主动投案两种情形。积极逃避当属逃避侦查没有异议,但消极不主动投案则因主观上无逃避积极性、客观上无积极逃避行为等表现导致其是否属于逃避侦查成为司法实务工作中争议的焦点。立案后消极不投案与逃避侦查、主动投案等情行并不相同,无论是从是否超过诉讼时效还是从追究责任必要性来看,立案后消极不投案的情形均应排除在逃避侦查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4.
“公安不立案,去找检察院”,是老百姓对检察机关立案监督职能的形象说法。当前,少数公安机关存在着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执法违法行为。个别案件背后还隐藏着司法腐败问题。作为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部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近年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加大了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活动的法律监督力度,为维护司法公正作出了突出贡献。 福清市的陈维华召集王华等人 持枪杀害了与自己结怨的纪 权与纪父,并造成三人重伤。然而福清市公安机关却只对杀人凶手作劳教处理。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到福州市检察院反映情况,福州市检察院…  相似文献   

5.
冯静  李伟芳 《学理论》2013,(14):149-150
检察机关成立专门机构对案件进行集中管理,是检察管理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专设一章规定了案管中心的职能,检察机关应深入研究新《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规定,结合案件管理工作的实际,以案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5条规定,  相似文献   

7.
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查结案件13469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616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4146人,地(厅)级干部331人,省(部)级以上干部(不含军队)21人。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42933件,其中大案17312件,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干部2747人。全国法院系统审结经济犯罪案件34761件,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15724件;渎职案件1017件。中纪委有关人士认为,通过这些年对大案要案的查处,部门、地区之间密切配合的办案协调机制初步形成,各执纪执法机关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大大加强了…  相似文献   

8.
陈安超  聂长建 《学理论》2022,(12):90-93
在侦查监督的价值理念上,侦查监督应当与法律监督保持一致,以保障侦查行为的依法运行。在侦查监督的监督范围上,应当以立案为起点,以侦查终结移送起诉为终点,主要包括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在立案监督制度的完善上,要把握发现违法立案行为和纠正违法立案行为两个维度。在侦查活动监督制度的完善上,在发现违法行为方面,要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实际接触和对犯罪嫌疑人、辩护律师等人员的询问;在纠正违法行为方面,对于强制性措施,检察机关可限期要求侦查机关予以反馈,对于非强制性措施,检察机关可通过对违法侦查活动法律后果的释明来督促侦查机关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13,(10):87-87
中国新闻网10月18日报道,记者从最高检获悉,今年1月至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2617件30938人,同比分别上升3.6%和3.8%。其中,来源于群众举报的有7080件;立案侦查贪污贿赂要案1761人(含厅级以上129人)。4名省部级官员被立案,其中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铁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李达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安徽省政府原副省长倪发科。  相似文献   

10.
李翔 《学理论》2010,(26):137-137,311
1996年生效的《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权,对于解决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尤其是对于解决人民群众告状无门问题,促进侦查机关公正执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对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检察机关如何对同样具有侦查权的内部自侦部门进行立案监督,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检察机关如何操作同样具有侦查权的内部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全面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将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1.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蔺耀昌 《行政论坛》2005,2(3):53-55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的本质是对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知情权的尊重和法律宣示,并通过为行政主体设定一项程序性的“理由说明义务”加以保障。各国行政程序法对于“理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认为行政主体应当向行政利害关系人说明的理由是: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二是行政行为的理由不是指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而是指行政主体之执法人员对于法律依据的解释、演绎、对案件事实的归纳、法律定性以及做出决定时所考虑的在法律上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三是行政行为的理由既包括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又包括行政主体对案件事实的归纳、定性和对法律的解释、演绎的逻辑推理以及做出决定,特别是裁量性决定时所考虑的其他因素。各国对于须说明理由的行政行为范围的界定,大致有三种做法:一是以概括加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须说明理由的行政行为的范围;二是明确规定不须说明理由的行政行为的范围,其他行政行为均应当说明理由;三是仅以列举方式规定应当说明理由的行政行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钟燕翔 《学理论》2011,(27):26-27
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必经程序和独立的阶段。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以人立案,因此在立案和侦查的过程中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以事立案的探析,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以事立案的优势,形成以事立案和以人立案的互补,最终达到有效打击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7条赋予了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权.立案监督这项新的权利开展已十余年,但其工作机制还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分析目前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究加强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对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刑事诉讼案件职能管辖中,公安机关与人民法院的分工存在交叉。人民法院自诉范围的扩大化,不仅不符合国际立法的趋势,也给被害人行使控告权带来了许多限制,妨碍其获得司法救济。大量自诉案件的公诉化,给实际操作也造成了混乱。立法应对自诉案件的范围做一调整,将有暴力、隐蔽特征、取证困难的案件划归公安机关管辖,尽量避免自诉案件的公诉化,以明确两部门之间的立案分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7)
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将本属共同犯罪的行贿与受贿犯罪拆解立案,其深层原因在于突破定罪证据不足的困境。口供补强规则是"另案处理"背后的证据制度基础。基于贿赂犯罪之特殊性,在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提升反腐败工作法律效果,应当在贿赂犯罪调查中确立形式化的口供补强规则,明确行贿、受贿双方的供述可以相互补强;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行贿人在查办贿赂案件中的地位,探索"污点证人"制度设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第二十七条又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对被申清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上述两条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新举措,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和体制上防范和禁止地方行政权力干涉,保障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体制,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从司法权运行机制和职能定位上强化司法权威,促进公正司法,保障国家和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抗诉权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和保障案件公正处理的重要举措。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针对被追诉人反悔上诉进行抗诉具有法律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为避免出现检察机关以抗诉制约被追诉人的反悔上诉,应当对检察机关的抗诉权进行合理限制,构建检察机关针对反悔上诉的抗诉制度,以衡平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蒋新建 《行政与法制》2002,(6):39-39,41
王某与他人发生争执,造成对方轻微伤,公安部门以其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决定对其行政拘留15日。王某不服,以公安机关对其作出行政拘留时,公安机关负责人没有集体讨论决定,程序违法,未依照《行政处罚法》第38条第2款的规定,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请求法院判决撤销。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5)
公诉权是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等部门侦查终结后移送起诉的案件,有权进行审查,并依法做出提起公诉、不起诉的决定。研究公诉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尤其是抗诉之前的监督,不仅是当前实务部门关注的重点,更有利于完善检察权的监督内容。通过对公诉权性质的分析,引出公诉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再讨论监督的必要性及局限性,从而对监督机制的制度重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