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久前,我随河南杂技团由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乘车前往英国北爱尔兰(以下简称北爱)访问。北爱多年来动乱不安,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我是近年来被允许进入这个“危险地区”的第一名中国记者。通过短短数目的走马观花,亲身感受到这里既存在着局部的紧张气氛,也仍有其正常的生活节拍。汽车从都柏林出发,沿着蜿蜒公路向北行驶。从车窗外望,田原苍葱翠绿,风光幽雅如画。车行近两小时,来到一道山峦。公路两旁,树木茂密,直指云天。看到公路上停着一长串车辆,我们便知道已到达爱尔兰的边防检查站。远远望去,只见公路两侧站着荷枪实弹的士兵,一名军官正在对过境车辆逐一检查。我们的大轿车到达检查口时,一名军官简短地问了问司机,又翘首望望车箱里的中国人,把手一扬就让我们通过。过了这个检查站,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带。行驶约一英里,来到北爱的边防站。身着英国军装的士兵,看到车内坐着的是远方来客,便也很快放行了。进入北爱后,我们顿时感到一种与南部不同的气氛。在靠近边陲的小镇上,一栋警察局楼房用铁丝网围得严严实实;一座被炸毁的旅馆仍未修复。  相似文献   

2.
车臣是俄罗斯联邦下属的21个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俄内部大高加索山脉以北地区,目前人口约32万,面积仅为1.7万平方公里。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弹丸之地”,近年来却成了因扰俄当局的一块心病,其分离主义势力的猖獗已严重威胁到俄领土完整。车臣共和国最初是1922年以车臣自治州的形式出现的。1934年它与印古什合并,两年后升格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1944年该自治共和国被撤消。随后,斯大林以部分车臣人在卫国战争期间与德国法西斯勾结为由,将车臣人放逐至中亚地区,直到1957年苏联才做出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  相似文献   

3.
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到目前为止 ,巴勒斯坦国已获得100多个国家的承认。但是 ,这种承认实际上是这些国家对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所给予的道义支持 ,因为巴勒斯坦国的疆界尚未确定 ,而且它也不能对其领土行使主权 ,所以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巴勒斯坦一词源出腓力基语 ,意为“腓力基人的国家”。腓力基人是距今3000多年前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狭长平原上的一个民族。但他们也不是巴勒斯坦的最早民族。据考证 ,巴勒斯坦的最早居民是迦南人。公元前1025年 ,希伯来人击败迦南人和腓力基人后 ,建立了统一的以…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9)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中世纪。当时这里是古塞尔维亚王国的中心,塞族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发源地。在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于的过程中,塞尔维亚人被迫向北迁移。阿尔巴尼亚人进入该地区,从那时起,两族之间就播下不和的种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索沃成了前南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个自治省。该省绝大多数为阿族人,目前约占全部人口的95%以上。1971年南斯拉夫通过宪法赋予科索沃许多自治权,几乎享有"事实上的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89年科索沃发生动荡,塞当局收回了科索沃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自治权,阿族人对此极为不满。19…  相似文献   

5.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自北至南依次与利比亚、乍得、中非等国毗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达尔富尔地区包括三个省,即北达尔富尔省、中达尔富尔省和南达尔富尔省。这里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  相似文献   

6.
刘良翠 《团结》2004,(1):28-32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的相关调查显示,在领导干部对2002年存在的问题的判断中,收入差距问题列在第一位,与之密切相关的失业问题列在第二位;在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市民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认定方面,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列在第三位,与之密不可分的失业问题列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金融界对人民币汇率的炒作主要是跟风日本和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也增加了国际投机者认为人民币要升值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刘玉霞 《团结》2005,(3):23-26
所谓台湾问题,一是指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是台湾问题的本质;二是指台湾问题是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干涉是台湾问题形成今日之局面并迟迟难以解决的外因;三,现今台湾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以及“台湾独立”的斗争。由来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在大陆战场节节失败、内部被逼下野的夹缝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退之所。他接受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苦心经营台湾,欲把台湾作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近来,民主德国政局变化迅猛。特别是民主德国宣布从11月9日起开放边界和柏林墙之后,德国民族统一的议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又高涨起来,并引起了苏美及欧洲各国的极大关注。 两个德国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1945年5月8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企图称霸欧洲的希特勒纳粹德国最终堕入了毁灭的深渊。战争结束  相似文献   

10.
近三年来,时断时续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朝鲜核问题,最近又成了舆论界密切跟踪的焦点。美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在推动对朝鲜实行制裁,朝鲜方面则明确表示:制裁就意味着宣战。双方的对峙气氛已引起朝鲜半岛及周边国家的关切和不安。 朝鲜正在进行核研究的消息,早在八十年代就在国际上流传,朝鲜也曾宣布它完成了常温下的核反应试验。1991年夏天,在国际上广泛关注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制裁,特别是对伊的核研究活动进行严格清查时,美国把国际舆论的视线引向了朝鲜的核问题。一时间,有关朝鲜进行核研究的地点、规模、能力的报道,不断出现在一些国家的报章之中,要求检查朝鲜  相似文献   

11.
《团结》2009,(6):29-32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它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历史传统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钓鱼岛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敏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日本竭力寻求利用日美联盟加以应对,美国也表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在此背景下探讨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和症结,有助于我国从总体上把握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基本方略。问题的由来钓鱼岛是一组群岛,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北屿、南屿、飞屿等岛礁,陆地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其  相似文献   

13.
蔡永飞 《团结》2004,(4):18-23
据《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北京报道,此间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强调了这一提法。实际上,最近一些年来,“三农”问题早已经是关心中国建设发展的人们“重中之重”的话题了,许多人言必称“三农”,有人开玩笑地说,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谈“三农”,除了农民以外。那么,究竟什么是“三农”问题,中国为什么有“三农”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呢?一、“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了…  相似文献   

14.
@的由来     
《求知》2004,(8):42-42
  相似文献   

15.
1854年11月,克里米亚战争正 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准备在 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突然间,黑海上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法国一艘旗舰经受不住暴风雨的袭击,沉入海底,致使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没。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非常恼火,下令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报告这场风暴的起因。勒弗里立即用电报联系各国的气象学家,向他们索要当时各地的气象报告。但是,怎样归纳这些资料并简明地向拿破仑三世说明风暴的成因呢?此前的1820年,德国科学家布兰德斯曾根据气象观测档案将1783年各地的气压和风描绘在一张地图上,来说明气压和风的关系。勒弗里决定…  相似文献   

16.
镀金的由来     
《学理论》2008,(15):27-27
镀金一词的说法源于唐朝。唐朝书生章孝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得中,心灰意冷之际,于大雪天出游解闷,碰到了时任淮东节度使的李绅。经李绅劝诫,章孝标十年磨砺,终于及第。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移并定居巴勒斯坦,成为这里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这里,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历经千年战乱,兴亡交替。罗马帝国入侵使犹太人惨遭杀戮厄运,到公元132年,犹太人几乎全被赶出这一地区,逃向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4,(6):42-42
  相似文献   

19.
秦 城监狱的前身是国民党北平第二模范监狱 ,地址在德胜门外功德林一号 ,故也称功德林监狱。这座监狱是民国四年(即1915年)建造的。1949年5月 ,华北社会部进驻北平。进京后审讯科及看守所就设置在功德林监狱。随着犯人的陆续增加 ,管理问题成了预审工作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而首先急需解决的就是监房拥挤和管理上区别对待的问题。针对当时的形势 ,公安部罗瑞卿部长亲自确定了建造新监狱的原则 :监狱不要建在北京城里 ,离京城要远些 ,可以建在郊区或更远些的地方 ,甚至可以靠近山区、大同或内蒙古等边远地带。究竟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20.
孙丕扬62岁时,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5年)出任吏部尚书。他的职责是协助皇帝,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将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明朝在名义上没有宰相,孙丕扬的职务当时位居中央六部尚书之首。除了皇帝,他简直就是天下最大的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